天天看點

馬鈴薯瓢蟲大發生,馬鈴薯、茄子、辣椒它都吃!如何把它“降服”?

馬鈴薯瓢蟲别名大二十八星瓢蟲,屬鞘翅目瓢蟲科,與茄二十八星瓢蟲均為植食性瓢蟲,二者常混合發生,不僅形态習性相似,取食寄主、為害症狀也較為相似,都是以成蟲和幼蟲為害茄科、葫蘆科、豆科、十字花科、菊科、百合科等植物,其中以馬鈴薯、茄子、辣椒等茄科作物或龍葵、蔓陀蘿等雜草受害最為嚴重。

馬鈴薯瓢蟲大發生,馬鈴薯、茄子、辣椒它都吃!如何把它“降服”?

在中國,馬鈴薯瓢蟲要為害區在東北、華北和西北等長江流域以北地區。據記載,湖北省有馬鈴薯瓢蟲分布,但武漢地區多年來未發現該蟲發生為害,田間所見皆為茄二十八星瓢蟲。

2021年春季,武漢市黃陂區和江夏區冬播馬鈴薯、菜用枸杞以及雜草龍葵等植株上發現馬鈴薯瓢蟲危害,并呈大發生态勢。今天為大家介紹馬鈴薯瓢蟲的為害特點、形态特征、生活習性, 幫助菜農對其進行針對性防治。

馬鈴薯瓢蟲的幼蟲和成蟲主要啃食寄主葉片表皮和葉肉,形成排列規則的黑褐色格狀半透明凹紋,嚴重時受害葉片變褐、變枯,直至葉片以及植株全部幹枯死亡。同時也啃食果實,被啃食處呈開裂凹紋斑,果肉組織變色、變僵、變粗糙,失去商品價值。

馬鈴薯瓢蟲大發生,馬鈴薯、茄子、辣椒它都吃!如何把它“降服”?

▲馬鈴薯植株被馬鈴薯瓢蟲危害

馬鈴薯瓢蟲大發生,馬鈴薯、茄子、辣椒它都吃!如何把它“降服”?

▲枸杞葉片被馬鈴薯瓢蟲危害

馬鈴薯瓢蟲成蟲體長6~8mm,體寬5.0~6.5mm,瓢形,周緣近卵圓形,體背半球形拱起,赤褐色,全體密被黃灰色細毛。

頭長方形,前緣弧形突起,兩側前端着生黑褐色複眼。前胸背闆前緣凹陷,前緣角突出,中央有一個較大的黑色縱向劍狀紋,兩側各有 2 個或連或分的黑色大斑。

馬鈴薯瓢蟲大發生,馬鈴薯、茄子、辣椒它都吃!如何把它“降服”?

▲馬鈴薯瓢蟲成蟲前胸背闆

成蟲羽化前期鮮黃色,鞘翅無斑,羽化後期黑斑迅速出現;兩鞘翅共有 28 個黑斑,黑斑排列不整齊,

馬鈴薯瓢蟲大發生,馬鈴薯、茄子、辣椒它都吃!如何把它“降服”?

▲馬鈴薯瓢蟲成蟲初羽化

馬鈴薯瓢蟲大發生,馬鈴薯、茄子、辣椒它都吃!如何把它“降服”?

▲馬鈴薯瓢蟲前翅黑斑

卵長約 1.4 mm,彈頭形,直立。塊産,但卵塊中卵粒排列較松散,有明顯的間隙。

馬鈴薯瓢蟲大發生,馬鈴薯、茄子、辣椒它都吃!如何把它“降服”?

▲馬鈴薯瓢蟲卵塊

幼蟲共 4 齡,老熟幼蟲體長 9~10 mm,淡黃褐色,紡錘形,背面隆起,體背密生枝刺。蛹長 6~8 mm,橢圓形,前端略平,淡黃色。

馬鈴薯瓢蟲大發生,馬鈴薯、茄子、辣椒它都吃!如何把它“降服”?

▲馬鈴薯瓢蟲幼蟲

馬鈴薯瓢蟲大發生,馬鈴薯、茄子、辣椒它都吃!如何把它“降服”?

▲馬鈴薯瓢蟲蛹

以成蟲在背風向陽的山洞、樹洞、土穴、石縫、牆縫、樹皮縫、窗台、籬笆下,以及坡地土表内群集越冬。華北地區成蟲于翌年5月中下旬出蟄,陝北地區4月下旬出蟄。先在附近雜草上栖息,然後才開始遷移到附近的馬鈴薯、茄子、豆類作物上繁殖為害。

武漢地區4月中旬至5月中旬為第1代幼蟲危害盛期,5月下旬第1代成蟲進入盛發期,6月中旬後随着氣溫升高及馬鈴薯的收獲田間種群開始減少。

成蟲白天活動,進行取食、交尾、産卵,有假死性,受驚擾時常假死墜地。成蟲壽命長,第1代約為45天,越冬代可達250天。

産卵期較長,卵多産在葉片背面,每頭雌蟲可産卵 300 粒左右。幼蟲共 4 齡,初孵幼蟲多集中取食,有取食卵的習性;2齡後開始分散,多在葉背取食;老熟幼蟲在寄主葉背、莖或附近雜草上化蛹。

溫暖潮濕的氣候條件有利于馬鈴薯瓢蟲的發生,但高于28 ℃時幼蟲發育速度下降,高溫對各蟲态發育有抑制作用。卵孵化适宜相對濕度為 90%,相對濕度50%以下不能孵化;幼蟲發育适宜相對濕度為50%~75%,在此範圍内低齡至高齡幼蟲要求的濕度逐漸降低。有嗜食偏好性,成蟲取食馬鈴薯較茄子産卵量大。

農業防治:馬鈴薯等作物收獲後及時平整土地,清除雜草和殘株,破壞馬鈴薯瓢蟲的越冬場所,降低越冬蟲源基數。

實體防治:利用馬鈴薯瓢蟲的假死性,敲打植株使成蟲落入水盆内殺滅。利用卵的易識别性,人工摘除卵塊。

生物防治:于卵孵化初期,用含孢子400億/g的球孢白僵菌1000~2000倍液、含孢子100億/g的金龜子綠僵菌1000~2000倍液以及16000IU/mg蘇雲金杆菌1000~2000倍液進行噴霧防治,也可選擇2.5%魚藤酮乳油1000倍液進行噴霧防治。

化學防治:于卵孵化盛期,可用50%辛硫磷乳劑1000倍液,或2.5%溴氰菊酯乳油2000倍液,或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2000倍液,或10%聯苯菊酯乳油1500倍液,或2.5%三氟氯氰菊酯乳油2000倍液,或20%氯蟲苯甲酰胺懸浮劑2000~3000倍液,或10% 溴氰蟲酰胺可分散油懸浮劑2000~3000倍液,或3%啶蟲脒微乳劑1000倍液進行噴霧防治。需特别注意葉片背面着藥要均勻,10天後視蟲情進行第2次噴霧防治。

注:本文摘自《中國蔬菜》2021年第11期文章“2021年春季武漢市馬鈴薯瓢蟲大發生”,作者:王攀、楊帆、周利琳、駱海波、望勇、司升雲。機關:武漢市農業科學院蔬菜研究所。圖檔為司升雲攝,版權所有,不得轉載。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