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①:父母的教育啟蒙,赢在起跑線上
“人生小幼,精神專利,長成已後,思慮散逸;固須早教,勿失機也。”
---北朝•北齊•顔之推《顔氏家訓•勉學》
這是顔之推強調早期教育的重要。而胡适3歲入學堂時,便識近一千來字,9歲時便通讀古典名著。除天資聰明外,父親的早教和母親的嚴管成就了胡适未來,胡父曾擔任台灣台東直隸州知州,及其重視對孩子的教育。胡适最先讀書《學為人師》《原學》是父親編的。深厚的家學淵源,父親的早期教育,母親的言傳身教,胡适自然在孩子中出類拔萃。這在胡适的身上,得到了充分的展現。
②:熱愛讀書,奠定深厚的文學根基
“讀書之法,在循序而漸進,熟讀而精思”
---南宋朱熹的《讀書之要》
讀書就是要慢慢來,循序漸進,遇到問題多思考。胡适在9歲時,就通讀《水浒傳》《三國演義》《紅樓夢》等經典文學作品,甚至把大嫂陪嫁的幾種彈詞小說也借來讀,又把二哥帶回來的外國小說《經國美談》拿來看,讀完了家中的書,他又去好朋友那裡借。可以說他見書如獲寶,拿起書,撣掉上面的灰塵,坐下來,一口氣把它讀完。胡适培養了對閱讀的愛好,打下了深厚的文學的底子。
③:勤奮進取的精神,成就成就非凡人生
“碧山學士焚銀魚,白馬卻走深岩居。古人己用三冬足,年少今開萬卷餘。晴雲滿戶團傾蓋,秋水浮階溜決渠。富貴必從勤苦得,男兒須讀五車書。”
---杜甫《柏學士茅屋》
無論是讀書還是做事,要想練就第一,非勤奮苦學無以成。胡适16歲時,她考取了上海的中國公學,不到半年,得了腳氣病,隻得請假醫治。養病期間,他第一次讀古體詩歌,産生了很大的興趣。即使在病中,雙腳癢痛,他每天都讀幾首古詩,後來他寫成了《嘗試集》,胡适先生裡程碑式的著作,他這種勤奮進取精神,實在難能可貴。
青少年時期的苦學,一生不辍的閱讀,造就了博學多才、功成名就的胡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