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江西南昌非遺展示|傳統技藝:南昌塔城豆豉制作技藝

作者:情緒營養線上
江西南昌非遺展示|傳統技藝:南昌塔城豆豉制作技藝
江西南昌非遺展示|傳統技藝:南昌塔城豆豉制作技藝

南昌塔城豆鼓制作技藝為江西省非物質文化遺産。

豆豉是江南百姓十分喜愛的傳統食品,出産地衆多,南昌地區中首推南昌縣塔城鄉豆豉品品質佳。《楚辭·招魂》中有“大苦鹹酸,辛甘行些”的詩句。這裡的“大苦”,據說就是豆豉。至今,江西人還有愛吃豆豉的習慣,如“稻香園豆豉”,就是地方名優特産之一。

塔城豆豉手工精制,曆史悠久,源遠流長。據塔城豆豉第二十一代傳人李保根介紹:宋末元初始創制豆豉為業,經世代相傳,逐漸形成了獨具一格的地方風味特産“塔城豆豉”。工藝考究細緻,不含任何人工防腐劑,具有營養豐富、含有多種生理活性物質、口感宜人、風味獨特的顯著特點,豆豉一直廣泛使用于中國烹調之中,如:豉汁排骨、豆豉鲮魚、豆豉辣椒蒸蹄膀、豆豉炒臘肉、香辣豆豉酥魚、豆豉辣椒五花肉、豆豉苦瓜、剁辣椒豆豉魚頭等佳肴都是以豆豉作為主要調味品。豆豉不僅能調味,而且可以入藥。中醫學認為豆豉性平,味甘微苦,有發汗解表、清熱透疹、寬中除煩、宣郁解毒之效,可治感冒頭痛、胸悶煩嘔、傷寒寒熱及食物中毒等病症。

豆豉,是我國有着悠久曆史的傳統發酵性豆制品,古代稱豆豉為“幽菽”,也叫“嗜”,因為古時把大豆稱作“菽”,“幽菽”就是把大豆煮熟後,幽閉發酵的意思。到了秦代,人們才改稱“幽菽”為豆豉。東漢代劉熙著《釋名、釋飲食》中記載:“豉,嗜也。五味調和,絲之而成,乃可甘嗜,故齊人謂‘豉’聲同“嗜”也”。可見漢代豆豉已是五味調和的主要調味品。《食經》一書中還有“作豉法”的記載,古人不但把豆豉用于調味,而且用于入藥。《漢書》《史記》《濟民要術》《本草綱目》等古代著作中都有記載。

豆豉是江南百姓十分喜愛的傳統食品,出産地衆多,南昌地區中首推南昌縣塔城鄉豆豉品質佳。《楚辭·招魂》中有“大苦鹹酸,辛甘行些”的詩句。這裡的“大苦”,據說就是豆豉。至今,江西人還有愛吃豆豉的習慣,如“稻香園豆豉”,就是地方名優特産之一。

塔城豆豉手工精制,曆史悠久,源遠流長。豆豉生産始于宋末元初的青岚九楓塘李氏。此地旱地八千餘畝,以種小麥、黑豆、黑芝麻、黍、荞麥為主。當地有句農諺:“清明前後,種瓜種豆”。農曆六月大豆成熟收割。據說當時家家戶戶炒大豆當早餐菜食用。但不适宜老人或小孩食用,便把大豆浸泡煮熟放鹽食之,或曬幹儲藏而食。有一年大豆收割上場,農家按傳統水煮大豆晾幹當菜食或當零食。誰知天公不作美,長時間不見陽光,煮熟的豆子放了5、6天,熟豆長滿了雪白的絨毛,散發出陣陣清香,沁人心脾。農家為了不浪費熟豆,便将長滿絨毛的熟豆用食鹽、白酒等拌和後放入淨壇中。時間一長,再打開壇子看,隻見熟豆光滑油黑,異香撲鼻,一品嘗,感覺熟豆回甜化渣,味極鮮美。這就是最早的塔城豆豉。

黑豆→整理、清洗→浸泡→蒸煮→攤涼→入室→養曲→出曲→洗曲→潤水→抖料→堆積→入壇→曬壇→出料→曬制→成品。

江西南昌非遺展示|傳統技藝:南昌塔城豆豉制作技藝
江西南昌非遺展示|傳統技藝:南昌塔城豆豉制作技藝
江西南昌非遺展示|傳統技藝:南昌塔城豆豉制作技藝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