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學而篇」一日三省吾身?被誤會的曾子

作者:丿過眼雲煙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解讀】

曾子說:“我每天多次檢討自己,為别人辦事是不是盡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不是做到誠實可信了呢?老師傳授給我的學業是不是複習了呢?”曾子是孔子很重要的學生,大家注意一個字,吾日三省吾生的“三”,有的人說啊,曾子這個三省吾生是一天呐檢討自己三次,吃早飯檢討一次,吃中飯檢討一次,吃晚飯檢討一次。

「學而篇」一日三省吾身?被誤會的曾子

曾子畫像

有的人又說,不是不是,曾子每天晚上檢討自己一次,檢討三件事情: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這兩個解釋哪一個對呢?兩個都不對,曾子不是一天檢討自己三次,也不是每天晚上檢討三件事情,真的是隻要遇到以下三件事情,我一定要告訴自己,這三件事情要特别小心,那什麼意思,我隻檢討這三件事,其他一切的我不管,曾子在這裡給我們一個示範,就是我們每一個人呢,要了解自己,要了解自己在哪些事情上容易犯錯誤,給自己總結總結和歸納歸納,也就是說每個人呐,要告訴自己,我有哪三件事情是特别容易犯錯誤的。

以後這三件事情隻要一出現啊,我就得警惕,警惕警鐘長鳴,那至于每一個人,這三件事情一樣不一樣呢?可以不一樣,因為人跟人就是不一樣,那這話什麼意思呢?就是人呐要小心地檢討自己,但是也不要檢討太多,檢討太多,太緊張,這日子沒得過好。

「學而篇」一日三省吾身?被誤會的曾子

講學

我們來看看曾子,最提醒自己最要小心的是哪三件事情:第一,為人謀而不忠啊,人家來找你商量個事情,你是不是站在人家的立場替人家想了,大家會想當然應該站在别人的立場替人家想啊,難道曾子會犯這麼低級的錯誤嗎?沒錯,為什麼呢?人是不自覺的,舉個例子,有個朋友來找我們商量,說我想開個咖啡館,然後我們怎麼說,我們說太好了,我最喜歡喝咖啡了,我們根本不去想他适合不适合開咖啡館,我們就直接想到我們自己,哎呀,太好了,我就喜歡喝咖啡,這就是人很容易犯這個毛病,不自覺的就把别人的問題當成自己的問題了,然後從自己的立場來出發,來想問題,來回答别人,這是人很容易犯這個毛病,那麼曾子肯定是犯了這個毛病了,是以他提醒自己,千萬不要犯這樣的毛病。

「學而篇」一日三省吾身?被誤會的曾子

為人謀而不忠乎

第二,與朋友交而不信乎,跟朋友來往當然要互相相信,那麼這個不信乎,就正是曾子在告訴自己,我們跟朋友來往,這個“信”字很重要,如何能做到這個“信”,一般的解釋啊,都是說話算話,叫做信,其實這是片面的信,第一是人家相信我,第二是我相信人家,這兩個都不容易,人家相信我,這必須是我們說話算話,那一個人怎麼能說話算話呢,說話要過腦子啊,你才能說話算話,那麼你能不能相信别人呢?你得确定你這個朋友說話算話,你得确定他說話是過腦子的,這樣子你才能相信他,是以這是一個互相起作用的事情,不是那麼簡單的。曾子呢,肯定是在這上頭吃過虧,是以呢,他很婉轉的表達。有些人呐,說話不過腦子,這種人哪,離他遠一點,不然地話,他說什麼,我們又不得不信,但是信了以後呢,後果又肯定達不到,弄得彼此都很尴尬,最好點頭之交就行了,是以叫與朋友交而不信乎,那種說話不過腦子的人,你最好跟他就交往的淡一點,古人說話比較委婉,我們得知道他到底心裡在說什麼,并不是說曾子告訴自己我跟朋友來往啊,我說的每句話我都得做到,曾子沒有這麼低水準的。

「學而篇」一日三省吾身?被誤會的曾子

與朋友交而不信乎

第三,傳不習乎?兩個解釋,第一個解釋是明天要上課了,今天是不是得備課啊,是得備課;第二個解釋,老師教我的,我是不是很好的去交給我的學生呢,這是兩個解釋,這兩個解釋哪一個正确呢?兩個都正确,曾子是當老師的,那麼他教學生肯定是要備課的,這個毫無疑問,任何課再熟都得備課,不備就死在台上,那麼為什麼還有第二層意思呢?老師教我的,我是不是實踐了,我是不是做到了老師教我的,我就囫囵吞棗地這樣說給學生,學生要問我一句,老師您實踐嗎?你說我怎麼說,老師教我的,我一定得實踐,我實踐有成效了我才臉不紅氣不喘地去交給我的學生,這才是做老師的态度。

「學而篇」一日三省吾身?被誤會的曾子

傳不習乎

同時還有一條,如果曾子跟學生們說,哎呀,這是我發明的,顯得你們這個家學曆史不夠綿長,曾子得說,哎呀,這是我的老師孔子教我的,我現在教你們,這就家學綿長了,中國人是講究這一套。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