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對馬海戰,東鄉平八郎全滅俄國艦隊

作者:這才是戰争

明治37年(1904年) 2月3日,根據“旅順港的俄國艦隊出港”的報告(其實俄國艦隊隻是出海演習),日本海軍軍令部在得到明治天皇準許後發出了“全滅俄國艦隊”的大海令第一号。

2月6日,聯合艦隊司令長官東鄉平八郎海軍大将率領艦隊離開佐世保港。當時日本海軍擁有6艘戰列艦,艦船總噸位為230000噸,與之對陣的俄國太平洋艦隊有7艘戰列艦,艦艇總噸位為190000噸。如果俄國太平洋艦隊和從歐洲增援的波羅的海艦隊合并,戰鬥力将倍增,日本則沒有任何勝利的希望。是以,日本海軍決心在戰争初期就擊敗俄國太平洋艦隊,或将其困在港口無法出動,加以殲滅,之後再回頭迎擊波羅的海艦隊。這一戰略的成功是以殲滅俄國太平洋艦隊為前提,這也導緻了後來乃木希典指揮的陸軍不計傷亡地強攻旅順要塞。在日本近海迎擊波羅的海艦隊的作戰方略,從某種意義上可以說是後來日本海軍對美漸減迎擊作戰的萌芽。

對馬海戰,東鄉平八郎全滅俄國艦隊

1904年2月8日深夜,日本繼甲午戰争之後再次以不宣而戰的方式挑起戰争。受上次戰争威海衛之戰的影響,日本海軍在雙方主力艦交戰前使用雷擊艦部隊對駐泊在旅順港外的俄國艦隊發起偷襲,擊傷2艘戰列艦,迫使俄國艦隊退回港内,固守待援。為了防止俄艦逃跑,日本海軍三次試圖用沉船堵塞航道,但均因為俄軍猛烈的艦炮和岸炮火力而失敗,代之以水雷封鎖,雙方交戰多次,互有損傷,日軍有2艘戰列艦觸雷沉沒。8月10日,殘存的俄艦試圖突圍,與聯合艦隊主力發生了第二次黃海海戰(差別于甲午戰争中的黃海海戰),俄艦主力敵不過日本艦隊,被逐回港内,但仍有部分艦艇逃至中立港口。此戰,東鄉嘗試了丁字戰法。

對馬海戰,東鄉平八郎全滅俄國艦隊

1904年10月,由俄國波羅的海艦隊主力改編的第二太平洋艦隊終于從歐洲起航東援,之是以沒有在戰争一開始就派艦隊增援,除了對日戰争準備不足、遠端航行補給困難外,最大的原因是不能解決沿途的燃料供應問題。經過拖查的外交磋商後才最後得到德國方面的煤炭援助。但是,在第二艦隊到達遠東前,旅順要塞已經在明治38年( 1905年)元旦陷落了。但俄國艦隊繼續東進,最後與日本海軍在5月27 ~ 28日爆發了日本海大海戰。衆所周知,聯合艦隊取得了舉世矚目的勝利,俄國艦隊幾乎全軍覆沒。日本也由此奠定了戰争的勝局。

在日本海海戰勝利後,都筋疲力盡的日俄兩國開始外交談判,尋求和平。對日本來說,這場動員了100萬人、消耗軍費20億日元的戰争已經超過國力的極限,而俄國方面由于戰争失敗,國内沖突激化,特别是1905年1月22日發生的“流血星期日”導緻了革命運動的高漲,迫使俄國必須和日本講和。在美國的斡旋下,日俄在9月5日簽定了《樸茨茅斯和約》,俄國承認日本對北韓的控制權,從滿洲撒軍,割讓南薩哈林島等,但是,日本期望的巨額賠款落空了,是以對美國心生怨恨。

對馬海戰,東鄉平八郎全滅俄國艦隊

日本用腐朽的俄羅斯帝國的血作為自己跻身強國之林的祭禮。日本海軍在這場戰争中的作用無論怎麼說都不誇張。在日本海海戰中,顯示了大口徑艦炮的威力和海戰戰術的新發展(丁字戰法),被認為是海戰史上第一次現代海戰。日本海軍的成功是日本自明治維新以來孜孜不倦地發展海軍力量得到的回報,也由此确立了日本的海軍強國地位。值得一提的是,在戰争期間,日本也初步顯示其工業實力,在短時間内修複了大量戰損艦船。因富國強兵政策急速發展起來的日本工業有力地支援了戰争。日俄戰争的勝利深深影響了日本海軍後來的發展,其中許多戰略、戰術思想成為日本海軍的金科玉律,達到了僵化的程度,以至在航空化的海戰時代仍死抱着艦隊決戰思想不放,最後導緻敗亡。

還不等日本海軍細細品味勝利的味道,英國海軍在明治39年( 1906年)建造了跨時代的“無畏” 号戰列艦,掀起了新的海軍變革浪潮,日本也很快和其他海軍強國一道參與其中,展開了你追我趕的軍備擴張競賽,傾注全力建造更大更強的戰艦,将日本海軍向遠洋海軍的方向推進。

本文作者 :玲科百合子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