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橫向對比王陽明的鄱陽湖與東鄉平八郎的對馬海峽(其二)

作者:愛看曆史的比目魚

本文從大的背景下,論述甯王之亂和日俄戰争的爆發原因和戰争性質。在上述背景下,無論是王陽明還是東鄉平八郎,隻能通過心學以自持,并不能對大的環境産生決定性影響。

一、戰争原因不同,但都關系國本

甯王朱宸濠發動叛亂有兩個原因。其中一個原因,在于自家祖輩的恩怨糾葛。朱棣當初發動“靖難之役”時,因為兵馬不足,曾向朱權請求幫助。許諾朱權,将來若得天下,一定分一半土地給他。但是當朱棣真正的登上皇帝的寶座之後卻違背了自己的承諾,不僅沒有中分天下,而且還拒絕了甯王要求改封蘇州、錢塘等地方的要求,隻給了他一個貧窮的南昌封地。後來朱權孫朱奠培嗣位,明朝的皇帝還削去甯王護衛,改為南昌左衛。另一個原因,就是朱厚照本身荒淫無道,明朝國力漸微。于是朱宸濠暗中積蓄力量,招兵買馬,等待時機。經過一段時間的蟄伏,到了1519年,朱宸濠覺得時機到了,于是振臂一呼,正式造反了,這場叛亂被稱之為是甯王之亂,也稱“宸濠之亂”。

叛亂給江南尤其是南昌人民帶來了深重的災難,造成了社會的混亂。明武宗的南下巡遊,又使這種災難得到進一步的加深。導緻了民怨沸騰,階級沖突變得更加的尖銳。

日俄戰争,是1904年-1905年大日本帝國和俄羅斯帝國為争奪北韓半島和中國東北而進行的戰争。俄國遠東計劃的主要内容之一就是侵略中國東北和北韓半島,将其劃分為自己的勢力範圍。經過明治維新的日本也走向了擴張道路,日本大陸政策的第一步也是侵占北韓和中國東北,進而侵占中國本土。1900年7月,俄羅斯利用參加八國聯軍鎮壓義和團運動之機,派兵占領中國東北三省。日俄沖突進一步激化。1904年2月6日,日本照會俄羅斯終止談判,并斷絕外交關系。日本準備通過戰争解決争端,以確定其關乎國運的擴張政策的實行。

二、戰争性質不同,但都形勢緊急

由于有燕王朱棣奪取帝位的成功案例在先,明代的藩王全都對帝位觊觎流涎。甯王一支長期以來與皇權的真正擁有者有着很大的沖突,雙方沖突日積月累,最終以甯王之亂的形式爆發了出來。甯王之亂從根本上就是當時統治階級内部發生的對皇權的争鬥。

1519年的六月十四日,朱宸濠殺掉了明朝的巡撫孫燧、江西按察副使許逵,率領軍隊号稱十萬,并發檄各地,指責武帝種種不是。七月初,朱宸濠留下部将守南昌,自己親率軍隊渡江東下,攻取了九江、南康,來到了江西,乘船帶兵攻安慶,想要攻取南京。太平天國隻是農民起義,占領南京後能夠與清政府周旋十多年。甯王如若占領南京,對大明王朝的影響可能會更大,百姓遭受的苦難會更深。

日俄戰争不僅是對中國神聖領土主權的粗暴踐踏,而且也使中國東北人民在戰争中蒙受了空前的浩劫。日俄戰争是在中國領土東北地區上進行的,兩個帝國主義國家的擴張政策的沖突不可調和的産物。

由于中國在甲午戰争中失敗以及俄國在“三國幹涉還遼”中的表現,清政府在甲午戰争後對日、俄關系上,基本采取了聯俄的方針。俄國期望已久的取道中國東北把西伯利亞大鐵路修到符拉迪沃斯托克的計劃得以實作。1898年3月,沙俄又迫使中國将旅順和大連出租給它,并強迫中國允其将中東鐵路延伸至這兩個港口,然後再向西通至營口,向東通至鴨綠江。1900年,俄國又在鎮壓“騷亂者”和恢複秩序的借口下,出兵20萬全面侵入中國東北。雖然,後來在其他列強的反對下,俄國名義上同意從東北撤兵,但實際上,俄國軍隊卻在保護鐵路的名義下把占領中國東北合法化。同時俄國有積極在北韓扶植親俄勢力,力圖取代日本在北韓的地位。俄國在中國東北及北韓的咄咄逼人的擴張态勢,使得二者沖突尖銳起來。日本統治集團看到,“每拖延一天,甚至一小時,都會增強俄國取勝的機會”,是以在英美支援下加緊備戰,于1904年2月8日夜間不宣而戰。從此爆發了日俄兩國統治集團長期準備的帝國主義的掠奪戰争。

後文将從戰争程序和結果進行分析,從中可以看到王陽明在平叛中對心學爐火純青地運用,以及東鄉平八郎對心學的踐行。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