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横向对比王阳明的鄱阳湖与东乡平八郎的对马海峡(其二)

作者:爱看历史的比目鱼

本文从大的背景下,论述宁王之乱和日俄战争的爆发原因和战争性质。在上述背景下,无论是王阳明还是东乡平八郎,只能通过心学以自持,并不能对大的环境产生决定性影响。

一、战争原因不同,但都关系国本

宁王朱宸濠发动叛乱有两个原因。其中一个原因,在于自家祖辈的恩怨纠葛。朱棣当初发动“靖难之役”时,因为兵马不足,曾向朱权请求帮助。许诺朱权,将来若得天下,一定分一半土地给他。但是当朱棣真正的登上皇帝的宝座之后却违背了自己的承诺,不仅没有中分天下,而且还拒绝了宁王要求改封苏州、钱塘等地方的要求,只给了他一个贫穷的南昌封地。后来朱权孙朱奠培嗣位,明朝的皇帝还削去宁王护卫,改为南昌左卫。另一个原因,就是朱厚照本身荒淫无道,明朝国力渐微。于是朱宸濠暗中积蓄力量,招兵买马,等待时机。经过一段时间的蛰伏,到了1519年,朱宸濠觉得时机到了,于是振臂一呼,正式造反了,这场叛乱被称之为是宁王之乱,也称“宸濠之乱”。

叛乱给江南尤其是南昌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造成了社会的混乱。明武宗的南下巡游,又使这种灾难得到进一步的加深。导致了民怨沸腾,阶级矛盾变得更加的尖锐。

日俄战争,是1904年-1905年大日本帝国和俄罗斯帝国为争夺朝鲜半岛和中国东北而进行的战争。俄国远东计划的主要内容之一就是侵略中国东北和朝鲜半岛,将其划分为自己的势力范围。经过明治维新的日本也走向了扩张道路,日本大陆政策的第一步也是侵占朝鲜和中国东北,进而侵占中国本土。1900年7月,俄罗斯利用参加八国联军镇压义和团运动之机,派兵占领中国东北三省。日俄矛盾进一步激化。1904年2月6日,日本照会俄罗斯终止谈判,并断绝外交关系。日本准备通过战争解决争端,以确保其关乎国运的扩张政策的实行。

二、战争性质不同,但都形势紧急

由于有燕王朱棣夺取帝位的成功案例在先,明代的藩王全都对帝位觊觎流涎。宁王一支长期以来与皇权的真正拥有者有着很大的矛盾,双方矛盾日积月累,最终以宁王之乱的形式爆发了出来。宁王之乱从根本上就是当时统治阶级内部发生的对皇权的争斗。

1519年的六月十四日,朱宸濠杀掉了明朝的巡抚孙燧、江西按察副使许逵,率领军队号称十万,并发檄各地,指责武帝种种不是。七月初,朱宸濠留下部将守南昌,自己亲率军队渡江东下,攻取了九江、南康,来到了江西,乘船带兵攻安庆,想要攻取南京。太平天国只是农民起义,占领南京后能够与清政府周旋十多年。宁王如若占领南京,对大明王朝的影响可能会更大,百姓遭受的苦难会更深。

日俄战争不仅是对中国神圣领土主权的粗暴践踏,而且也使中国东北人民在战争中蒙受了空前的浩劫。日俄战争是在中国领土东北地区上进行的,两个帝国主义国家的扩张政策的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

由于中国在甲午战争中失败以及俄国在“三国干涉还辽”中的表现,清政府在甲午战争后对日、俄关系上,基本采取了联俄的方针。俄国期望已久的取道中国东北把西伯利亚大铁路修到符拉迪沃斯托克的计划得以实现。1898年3月,沙俄又迫使中国将旅顺和大连出租给它,并强迫中国允其将中东铁路延伸至这两个港口,然后再向西通至营口,向东通至鸭绿江。1900年,俄国又在镇压“骚乱者”和恢复秩序的借口下,出兵20万全面侵入中国东北。虽然,后来在其他列强的反对下,俄国名义上同意从东北撤兵,但实际上,俄国军队却在保护铁路的名义下把占领中国东北合法化。同时俄国有积极在朝鲜扶植亲俄势力,力图取代日本在朝鲜的地位。俄国在中国东北及朝鲜的咄咄逼人的扩张态势,使得二者矛盾尖锐起来。日本统治集团看到,“每拖延一天,甚至一小时,都会增强俄国取胜的机会”,因此在英美支持下加紧备战,于1904年2月8日夜间不宣而战。从此爆发了日俄两国统治集团长期准备的帝国主义的掠夺战争。

后文将从战争进程和结果进行分析,从中可以看到王阳明在平叛中对心学炉火纯青地运用,以及东乡平八郎对心学的践行。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