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結婚當天,他把皮鞋穿反了

古代的人普遍早婚,延續到晚清,依然如此,十六七歲成婚司空見慣,到了這個年齡還未嫁娶才是離奇古怪。

是以,在那個時候,很多人都是在十幾歲時,乖乖聽從父母之命,然後跟一個未曾見過面的人拜堂成親。

其實,無論是什麼時代,世俗都有令人從衆的巨大力量,今天尚且如此,何況晚清。

可就在那個時期,浙江餘杭一戶人家,有一位已經二十四五歲的公子,卻一直沒有娶妻。

這是什麼原因呢,是他們的家境不好嗎?

這戶人家姓章,打乾隆年間就很富有,傳到這一輩雖有些沒落,但家中也有仆從數人,在當地還算殷實。

那是不是這家公子相貌醜陋,令人望而卻步,影響了他的婚配?

這家公子雖然不是什麼大帥哥,但也五官端正,身體健康。

那是不是這位公子不學無術、遊手好閑、吃喝嫖賭啊?

也不是。

這位公子的老師是道光進士俞樾,青出于藍而勝于藍,雖說他年紀輕輕,但學問之深厚,非一般人能比。

這就怪了,難道是這位公子不喜歡女子,或是獨身主義?這可有點太前衛了。

這個當然也不是了。

晚清年間,這麼大了還沒結婚,這位章公子他自己也急啊。最後,他跟家裡的一個丫鬟成親了,這位丫鬟原來是服侍章公子母親的,實在是沒有人選了,章母隻好讓她嫁給自己兒子了。

原來毛病出在這位章公子的“名聲”上。

這位章公子,十幾歲時他就旁若無人地一口一個大清這個…大清那個…句句都是當時掉腦袋的話,街坊四鄰無人不知。是以,誰家也不敢把女兒嫁給他。那時,就連當地的官府都害怕被他牽連,章家為了保他,就說他有羊癫瘋,那些話都是他病發之後胡言亂語的。

跟家中的丫鬟結婚後,章公子過了幾年太平日子,也有了孩子,可惜,幾年之後,這位給他生兒育女的丫鬟夫人生病去世了。

1903年,這位章公子(章炳麟)又開始闖禍了。這次,他竟然在報紙上寫文章說:“載湉小醜,未辨菽麥”。用今天的話講就是:載湉(光緒)就是一個連豆子和麥子都分不清的蠢貨。

巡捕聞訊而來,到報館抓人。

當時,同為這家報紙撰稿人的蔡元培對章炳麟說,咱們快跑吧。章炳麟答道:我不跑,我就在這兒。無奈之下,蔡元培隻好一個人先跑了。

巡捕們沖進報館,見一人悠哉悠哉地坐在那,喝着茶水,便對他劈頭喝問:章炳麟跑哪去了?他答,我就是章炳麟。

官差也傻眼了,難道說這個人真的是有病,不然死到臨頭,他怎麼不跑啊。

抓進去之後,章公子也是一副無所謂的樣子,怎麼了,就是我寫的,我覺得我寫的挺好啊。越是審他,他說得越多,說得越狠,問其同黨,他說州府縣道大小官員都有聯絡,審案子的腦袋都大了,這哪還敢報上去啊。最後也是敷衍一下什麼羊癫瘋發作之類的,關了三年後趕緊放了他,叫他走吧。

“章瘋子”的這個名号,從此就傳開了。

對此,他曾經這樣說:“大凡非常議論,不是瘋子斷不能想,就能想亦不敢說。遇到艱難困苦,不是瘋子斷不能百折不回。古來成大事者,必有神經病,為這緣故,我承認自己有神經病,也願人人個個都有一兩分的神經病。近來傳說某某是神經病,某某也是有神經病。在我看來,不怕有神經病,隻怕富貴利祿擺在眼前的時候,那神經病立刻好了,這才是要不得呢!”

1906年,章炳麟被釋放後從上海去往日本。學問在哪裡都是學問,章炳麟給自己改了個名字叫章太炎,開了個小課堂,收學生。

結婚當天,他把皮鞋穿反了

章太炎

章太炎的學生有:許壽裳、周樹人、劉文典、錢玄同、周作人、沈兼士、馬幼漁、朱希祖、吳承仕、黃侃、汪東、曹聚仁等人。此外,還有不少挂名記名的學生。

蔡元培組建光複會的時候,章太炎還在工部局的班房裡,蔡元培說,在裡面也算他一個。1905年,秋瑾徐錫麟等人加入,會員發展到幾百人。

1908年,章太炎的學生周樹人等也加入了光複會,新來的這批人還制定一個刺殺計劃,周樹人也在負責執行的人選中。時隔不久,武昌起義,周樹人的計劃還沒來得及付諸實施,滿清就倒台了。

後來,周樹人就給自己取了個筆名叫魯迅,寫小說雜文去了。

辛亥之後,章太炎回到家中,見到家人,他一下子又想起自己這麼多年沒有老婆的事了。自打他的丫鬟夫人病故後,一直也沒有人給他做媒。其中原因,想必他自己也是知道的。

于是,他來了個公開登報,給自己征婚。

你看他盡幹些前所未有的事,連找對象也成了近代登報征婚第一人。

當年,如此公開征婚,引爆各種議論。有位好事者,用“張别古小姐”這個名字,在報紙上登了一篇“應征書”,調侃章太炎。這位“張别古小姐”自稱自己快八十歲了,說她願意嫁給章太炎先生。

他的朋友蔡元培看不下去了,趕緊幫他物色了一位結婚對象,對方是吳興女校校長,名叫湯國梨。

1913年,45歲的章太炎與30歲的湯國梨在上海哈同花園舉行了隆重的婚禮,孫中山等人到場祝賀,蔡元培主持婚禮,證婚人是黃炎培。婚禮當天,新郎官一高興,還把皮鞋給穿反了。

結婚當天,他把皮鞋穿反了

章太炎的婚禮

婚後,不到半年,章太炎又惹禍了。

這次,他跑到袁世凱的總統府,大罵不止。有一句是:“殺袁皇帝的頭啊”。

正如魯迅所說,章太炎“以大勳章作扇墜,臨總統府之門,大诟袁世凱的包藏禍心者,并世無第二人”。

袁世凱在屋裡把耳朵一捂,說别理他,讓他罵。等到章太炎罵累了,袁世凱命人将章太炎扶上一輛馬車,拉到郊外軟禁起來了。

過了幾天,袁世凱打聽,章瘋子怎麼樣了?回複的人說,他吃飽了就罵,還砸東西…… 袁世凱聽罷,歎了一口氣,說他砸壞的東西,你們再補上就是……

章太炎被袁世凱軟禁期間,每天可享用二塊大洋的夥食,章太炎讓廚師每天隻做一個大洋的菜,把剩下的那一塊大洋交給他。

一個大洋也是滿滿一桌子菜,章太炎每次隻吃面前的幾道菜,遠處的他懶得動。這個規律被兩個當差的給發現了,然後這倆人就把價貴的菜擺得遠一點,留給他們自己吃。這點事兒也被前來探望的錢玄同識破了,後來這兩個當差的就被換掉了。

這期間,章太炎的其他學生們也經常來看望他,魯迅日記裡面記載他自己看望章太炎的次數就有七次。

袁世凱死後,章太炎回到上海,一家人團聚。

章太炎有六位子女,長子章導,次子章奇。四個女兒分别是:章㸚、章叕、章㠭、章㗊。等他的女兒到了婚嫁年齡時,居然沒有上門提親的,一打聽才知道,原來是因為怎麼查也不知道章家幾個女兒叫什麼名字。

章太炎一拍腦門,連連說怪我、怪我。他趕緊登報公開自己女兒名字的讀音和含義,并聲明自己要嫁女兒,這才有人敢來提親。

結婚當天,他把皮鞋穿反了

章太炎給女兒們取的名字

你看,這學問太大了也誤事,差點耽誤自己女兒的婚事。據說,這幾個姑娘讀書時,連老師都叫不出她們的名字,無奈之下,就喊章四又、章四工。這爹當的,給兒子取名簡簡單單的,給女兒取名卻像天書一樣難懂。

傳聞中的章太炎,大概就是這樣的一個人吧。1936年6月14日,67歲的章太炎在蘇州錦帆路寓所去世。

清末民初,是一個新舊沖撞的時代,是那個時代造就了章太炎這樣的人。如果是在康乾盛世,像他這樣的人,可能還沒說幾個字,人就找不見了。一個新舊沖撞的時代,注定是變化的時代,注定是變革的時代。小天地的環境影響個人,大世界的環境推動家國。正所謂一代人做一代人的事,一個時代遇見一個時代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