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曆史上文武雙全的人,有三個半,其中一個讓東鄉平八郎仰視

曆史上能文或能武的人燦若星河,但兩方面都有所建樹的人,我認為有三個半。時勢造英雄,英雄也造時勢。曆史總會在某個時間點上,培育出非常之人,成就非常之功。

一、知行合一王陽明

日本明治時期的軍事家東鄉平八郎曾說要“一生俯首拜陽明”,王陽明究竟有什麼人格魅力,能讓世人仰視?

曆史上文武雙全的人,有三個半,其中一個讓東鄉平八郎仰視

王陽明有一顆聖人的心,如同一面鏡子,能把對方的虛實照得清清楚楚,他一生立言、立德、立功,立的是“緻良知”之言,是“良知”之德,是救護江西百姓之功。

陽明心學就像一盞明燈,為世人照亮前進的道路。王陽明用一顆真誠的心與嚴謹的态度,對待聖賢說的金科玉律,著名的“知行合一”就是如此提出來的。

王陽明的軍事造詣也不落下風。他熟讀《孫子兵法》,年輕時就給皇帝上過軍事方面的奏折,陳述的是明朝北方的軍事應該如何部署。那篇奏折裡面的思想,基本就是《孫子兵法》的延伸。

等到甯王作亂時,王陽明正好可以将軍事理論用于戰場實踐。當時的甯王朱宸濠,聲勢浩大,進攻安慶,安慶就快守不住了。安慶一旦失守,陪都南京就門戶大開。王陽明又是怎樣建功呢?

曆史上文武雙全的人,有三個半,其中一個讓東鄉平八郎仰視

他集結一支以地方人員為主的本土部隊,但他沒有立刻去救安慶,而是直接奔向甯王的老巢南昌。甯王接到戰報,老巢被人家端了,于是,趕緊回去救援。等到甯王回師時,王陽明早已在鄱陽湖設下埋伏,一戰活捉甯王。

二、最接近聖人的人——曾國藩

曾國藩谥号“文正”,經緯天地曰文、與賢同升曰文、經邦定譽曰文……清白守潔曰正、誠心格非曰正、大慮克就曰正……

整部中國曆史,上下五千年,稱得上“文正”的人都沒幾個,憑這兩個字,曾國藩足矣文能提筆安天下。李鴻章對其評價:師事近三十年,薪盡火傳,築室忝為門生長;威名震九萬裡,内安外攘,曠世難逢天下才。

曆史上文武雙全的人,有三個半,其中一個讓東鄉平八郎仰視

曾國藩從一個儒生,經曆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一點點地蛻變,逐漸成了内聖外王的典範,完美地诠釋了傳統士大夫的最高理想。

軍事上,曾國藩平定太平天國,讓清政府對他賞無可賞,最後被封了一個一等肅毅侯,更難得的是,他還能全身而退。

曾國藩留下的著作,以及關于他的書,已經汗牛充棟,從這也能看出他對後世的影響力。

曆史上文武雙全的人,有三個半,其中一個讓東鄉平八郎仰視

三、亂世枭雄,治世能臣的曹操

曹操天生就是不平凡的人,有才識、有見識、有膽識,活着就是為了改變曆史。

曹操一生南征北戰,大小戰役無數,平黃巾、鏟除北方諸侯、降服匈奴和烏桓,統一長江以北地區,立下的軍功比同時代的劉備多出一個孫權。魏國能成為三國最強者,基礎都是曹操奠定的。

曆史上文武雙全的人,有三個半,其中一個讓東鄉平八郎仰視

治國理政上,曹操也是一把能手,在北方推行屯田制,興修水利,發展生産,穩定秩序。曹操唯才是舉的人才觀,打破了門閥壟斷的用人權,給了普通人一條上升管道。

曹操是一位詩人,可以說是建安文壇的“領頭羊”,留下許多脍炙人口的經典名篇,如《蒿裡行》、《短歌行》、《步出夏門行》……

四、出師未捷的諸葛亮隻能算半個

諸葛亮是一位有情懷、有理想的人,從小就自比管仲樂毅,後來果然出将入相。他是優秀的戰略規劃師,也是一流的治國理政人才。

用當時的眼光來看《隆中對》,稱得上高屋建瓴,幫屢敗屢戰的劉備站穩腳跟,還三分天下有其一。

曆史上文武雙全的人,有三個半,其中一個讓東鄉平八郎仰視

後來諸葛亮又輔佐劉禅,将蜀國治理得井然有序。手握朝綱而不竊位,恪盡職守,忠心事主,這是諸葛亮留給後世的精神品格,也是羅貫中選中他的原因。

《出師表》能展現諸葛亮的忠心,也能看出他北伐中原的決心,然而不能掩蓋他二流軍事才能的短闆;

“五月渡泸,深入不毛”的艱苦,不能抹去諸葛亮在“子午谷奇謀”上表現出的謹小慎微;

數次出祁山的大動作,不能掩蓋諸葛亮窮兵黩武、出師未捷的現實。

事必躬親、事無巨細隻能證明諸葛亮很負責,但也阻礙了蜀國的人才培養,導緻蜀國後期人才青黃不接,廖化作先鋒的窘境。

曆史上文武雙全的人,有三個半,其中一個讓東鄉平八郎仰視

是以,若論“文能提筆安天下,武能上馬定乾坤”,諸葛亮隻能算半個。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