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戰于對馬,食在三笠:東鄉平八郎海軍大将的飲食故事

作者:士兵的餐桌
戰于對馬,食在三笠:東鄉平八郎海軍大将的飲食故事

在舊日本海軍曆史上,有兩位著名将領被奉為軍神級别的領袖人物,他們就是在日俄戰争和太平洋戰争時期擔任聯合艦隊司令長官的東鄉平八郎和山本五十六,其中東鄉大将因為赢得了日本海大海戰的勝利而蜚聲世界,被此後曆代日本海軍軍人視為楷模偶像。不過軍神畢竟不是神,而是人,也要吃喝拉撒。那麼,在決定日俄戰争勝負的日本海大海戰期間,東鄉司令在旗艦“三笠”号戰列艦的餐桌上會吃到哪些美味佳肴呢?他又喜歡吃什麼菜式呢?本文将為您揭曉。

旗艦“三笠”的大廚

誰最清楚東鄉大将及其幕僚參謀們在軍艦上的用餐情況和飲食嗜好?當然是在“三笠”号上掌勺的大廚了,或許有人會感到意外,在日本海大海戰時為東鄉做菜的廚師并非軍人。根據記載,日俄戰争時在“三笠”号上負責長官飲食的主廚是石井浪藏,他是海軍在戰時臨時從民間雇傭的專業廚師。當時除了石井之外,還有另一位廚師和他共同制作聯合艦隊司令部人員食用的菜肴。

戰于對馬,食在三笠:東鄉平八郎海軍大将的飲食故事

■ “三笠”号戰列艦作為紀念艦被保留至今,停靠在橫須賀三笠公園内,圖為豎立在“三笠”号前的東鄉平八郎紀念銅像。

石井浪藏的名字可以在參加日本海大海戰的“三笠”号艦員名錄中找到,但是在早先參加1904年8月黃海海戰的艦員名錄中沒有此人,由此推斷石井是在黃海海戰之後才登上“三笠”号從事炊事工作。當時,日本海軍外聘的民間廚師除了制作飯菜外,還負有向海軍廚師(日俄戰争時稱為廚宰、主廚,後改稱主計兵)傳授西餐做法的任務。日俄戰争後,石井浪藏于1911年12月至1912年8月曾在海軍經理學校擔任烹饪實習課程的指導教師,而且從他在“三笠”号的工作情況可知,石井無論對于日式料理,還是西洋料理都頗有心得,廚藝相當高明。石井浪藏在戰後留下了有關“三笠”号艦内飲食的口述記錄,成為研究東鄉等海軍軍官餐飲情況的一手寶貴資料。

東鄉元帥的美味

根據後人記載,東鄉平八郎在飲食方面并不挑剔,葷素随意,也沒有什麼特别的嗜好。他的長子東鄉彪曾記述道:“父親從不挑食,不論什麼食物都會默默地吃完。他不喜歡給人添麻煩,平常吃飯時不會提出要求,也不會有所抱怨。”但是,在石井清藏的記錄中,東鄉在餐桌上卻呈現出另一副模樣。按照石井的說法,東鄉大将在“三笠”号上也有自己鐘意的菜肴,而他最喜歡的菜式是豬肉薩摩湯和煮苦瓜豆腐雞蛋。

戰于對馬,食在三笠:東鄉平八郎海軍大将的飲食故事

■ 日本海海戰勝利後,東鄉平八郎身穿正裝禮服的肖像照片。

戰于對馬,食在三笠:東鄉平八郎海軍大将的飲食故事

■ 東鄉平八郎晚年身穿元帥禮服的肖像畫。

“薩摩湯”是源自九州鹿兒島的一道菜肴,而東鄉平八郎正是鹿兒島地區的薩摩藩士出身,是以他對這道家鄉菜情有獨鐘也是可以了解的。薩摩湯其實并不是這道菜的本名,而是後來傳到東京地區後才有的稱呼,其本名是“鹿兒島湯”。在明治中期記錄薩摩地區風俗的《薩摩見聞記》一書中記載了使用豬肉制作薩摩湯的方法,當時是作為一道宴會料理食用的:“将豬宰殺後,并不分離骨肉,将其砍成幾大塊,與蔬菜一起用味噌湯熬煮,之後裝入大缽、桶、大碗中,再呈送到宴席上。”聽起來似乎是南九州風格的殺豬菜。石井對于東鄉愛吃的豬肉薩摩湯的做法沒有詳細說明,想來也是大同小異,但應該沒有那麼大的份量。

戰于對馬,食在三笠:東鄉平八郎海軍大将的飲食故事
戰于對馬,食在三笠:東鄉平八郎海軍大将的飲食故事

■ 薩摩湯是東鄉喜愛的菜式之一,是九州鹿兒島地區的地方菜。

值得注意的是,日本海軍初創時期的很多進階将領都和東鄉一樣是薩摩藩士出身,是以喜愛薩摩湯的人肯定不在少數,是以這道菜很早就進入日本海軍的料理菜單中,比如1908年出版的《海軍割烹術參考書》中就記錄了使用雞肉制作薩摩湯(鹿兒島湯)的做法,通過海軍的推廣,這道九州地方菜也逐漸傳播到日本各地。

戰于對馬,食在三笠:東鄉平八郎海軍大将的飲食故事

■ 複刻版《海軍割烹術參考書》,是海軍經理學校編寫的炊事作業參考書。

除了鄉土情懷外,薩摩湯與東鄉大将之間還有一段特别的淵源。文久三年(1863年)的薩英戰争期間,年滿15歲的東鄉平八郎作為武士子弟初登戰場。據傳,當時東鄉的母親益子“身披雨具,帶着親手制作的薩摩湯到前線慰問将士,鼓舞士氣,面對炮彈的爆炸也毫無懼色,将黑發挽起,毅然奔走”。42年後的日本海大海戰中,東鄉大将不顧四處橫飛的彈片,泰然鎮定地站在“三笠”号艦橋上指揮,不知他是否會憶起母親當年帶着薩摩湯火線勞軍的往事?

戰于對馬,食在三笠:東鄉平八郎海軍大将的飲食故事

■ 在1863年薩英戰争期間英軍占領薩摩藩的前田炮台。

戰于對馬,食在三笠:東鄉平八郎海軍大将的飲食故事

■ 東鄉平八郎的母親益子,于1901年去世。

東鄉喜愛的另一道菜煮苦瓜豆腐雞蛋同樣是南九州特色菜。石井的做法如下:“将苦瓜豎切為四瓣,去籽切細,煮熟後淋上味醂(一種日式調味料)和醬油,加入煮熟的雞蛋和豆腐即可。”直到今日在鹿兒島仍有同樣的料理,做法也沒有改變。如今苦瓜在日本全國随處都可見到,但在明治時代苦瓜是南九州的特産蔬菜,而且每年隻有夏季才能吃到。根據《薩摩見聞記》記載,在薩摩地區苦瓜被稱為“多果”,通常在即将成熟時采摘,做成幹菜或用油煎制食用。因為産地所限,産量不多,食用苦瓜在當時并不普遍,在同時期的《海軍割烹術參考書》中也沒有苦瓜料理的記載。或許考慮到東鄉是鹿兒島人,石井特意制作了這道菜。

戰于對馬,食在三笠:東鄉平八郎海軍大将的飲食故事

■ 煮苦瓜豆腐雞蛋同樣是南九州的特色菜,為東鄉所喜。

除了愛吃家鄉菜外,東鄉大将也是好酒善飲之人,在年輕時是軍中出名的酒豪,酒量相當大,甚至教育自己的兒子“不喝酒就不是好男兒”。就算上了年紀,東鄉在“三笠”号上仍然保持着深夜小酌的習慣。石井記錄道:“大将每晚十點後,通常自斟自飲,喝上二合(1合約為0.1升)左右的日本酒。”雖然不比年輕時與好友聚飲時的豪爽,每晚小酌幾杯對東鄉而言是不可或缺的生活調劑。如果有難得的下酒好菜,比如靜岡産的興津鲷魚,東鄉會召集部下到長官艙舉行小型酒會,暢飲到深夜。不過,東鄉在1913年因為膀胱結石接受了手術,此後聽從醫生的勸告,戒除酒瘾,滴酒不沾。

長官餐桌的風景

石井在“三笠”号擔任廚師時,東鄉大将和艦隊司令部幕僚們一日三餐都有定制的菜單。早餐和午餐為西餐,晚餐為和食(日式料理)。早餐提供燕麥粥、吐司、荷包蛋或煎蛋卷、凍火腿、牛排、咖啡和水果;午餐有湯、油炸食品、煎魚和烤雞;晚餐有湯菜、刺身、烤魚、鹽烤肉類、蔬菜和腌菜。據說每頓飯都會提供葡萄酒佐餐。軍官們通常都穿着整齊,按照标準的西餐禮儀用餐,這無疑是向英國海軍學習的結果。後來不少有關東鄉平八郎的文藝作品中都表現他喜歡吃洋芋炖牛肉和牛肉濃湯,但是在石井提供的聯合艦隊司令部菜單中看不到此類菜肴。雖然早餐可以吃到牛排,但以東方人的飲食習慣,早晨食用牛肉似乎對腸胃的負擔有些大,而不少海軍軍官更青睐晚餐的和食。

戰于對馬,食在三笠:東鄉平八郎海軍大将的飲食故事

■ “三笠”号戰列艦艦尾的長官艙内景,這裡是東鄉司令及聯合艦隊司令部幕僚們開會和用餐的地方。

東鄉大将及其幕僚們用餐的地點在“三笠”号艦尾的長官艙,這裡同樣是召開會議、聽取報告和招待賓客的地方。關于進階軍官們進餐的情形,日俄戰争時在聯合艦隊司令部任少佐參謀的飯田恒久有如下回憶:“東鄉長官在工作時少言寡語,但處理事務的能力很強,情商頗高,而在餐桌上相當健談,話題豐富,再加上島村參謀長(聯合艦隊參謀長島村速雄——作者注)的附和,使得餐桌上的氣氛十分熱烈活躍。”傳記作品《秋山真之》中也有類似的描述:“在戰争間隙,東鄉長官與幕僚們在餐後暢談已成一種習慣。”可見在公務場合總是保持嚴肅,沉默寡言的東鄉在餐桌上會變得談笑風生,樂于交流。

戰于對馬,食在三笠:東鄉平八郎海軍大将的飲食故事

■ 1904年12月29日,日本海軍聯合艦隊的進階指揮官們在某次聚會上的合影,自左向右分别是第二艦隊副官舟越楫四郎、聯合艦隊參謀長島村速雄、聯合艦隊司令長官東鄉平八郎、第二艦隊司令長官上村彥之丞、第二艦隊參謀長加藤友三郎、第一艦隊參謀秋山真之。

不過,在長官艙内圍着餐桌閑聊的人群中一般找不到首席參謀秋山真之的身影。被譽為“天才參謀”的秋山頗有狂士之風,在用餐時的表現也尤為獨特,正如其傳記所載:“秋山參謀不會加入餐後雜談,不管長官有沒有入席,他都毫不在意,在用餐完畢後立即傳回自己的艙室,不知道他到底在想些什麼。……(秋山)與東鄉長官同桌進餐時,在其他人尚未吃完,甚至甜品都沒有端上桌,他就毫無顧忌地拿起桌上的水果大口吃起來。”

戰于對馬,食在三笠:東鄉平八郎海軍大将的飲食故事

■ 日本海海戰勝利後,東鄉大将與幕僚們的合影,前排左二為加藤友三郎、左三為東鄉平八郎,右一為秋山真之,後排左二為飯田恒久。

後來晉升海軍中将的飯田恒久也在“三笠”号上目睹了秋山真之的種種怪異舉動,他回憶道:“秋山參謀是個天才,卻毫不注意所謂的禮儀禮節,常常穿着拖鞋大搖大擺地進入餐廳,……他還當着長官的面摳腳。”秋山真之在平日裡就是如此狂放不羁,但包括東鄉在内的司令部人員都習以為常,不以為忤,大家就在這種寬松愉悅的氛圍下享用由石井浪藏制作的精美料理。

日本海海戰料理

雖然“三笠”号長官艙的餐桌在平時洋溢着輕松愉快的氣氛,但在1905年5月27日日本海大海戰爆發前夕卻充滿了臨戰前的緊張感。關于海戰當天艦上的用餐情況,石井有如下記錄:“早餐結束後,立即下達了戰鬥準備的号令,午餐提前到上午11時。”在用過午餐後,全體艦員于11時55分在後甲闆集合,聽取長官訓示。

戰于對馬,食在三笠:東鄉平八郎海軍大将的飲食故事

■ 1905年5月27日日本海海戰當天,聯合艦隊由錨地起航開赴戰場。

石井估計下午将與俄國波羅的海艦隊展開激戰,所有人都不可能像平時那樣在餐桌上細嚼慢咽,而且一旦戰鬥打響就會停止向廚房輸送蒸汽,也就無法使用蒸汽鍋烹饪飯菜。他組織所有廚房人員立即準備晚餐,并在下午2時之前将晚餐做好,送到各個戰位。

海戰當天的晚餐并非正常的菜單,而是簡易的戰鬥餐,也就是飯團,石井記錄道:“廚師将飯團放在餐櫃上,配上梅幹和幹面包(硬餅幹)。”在艦橋下方位于中甲闆的司令艙内還另外準備了“加了冰的罐裝牛奶”。

戰于對馬,食在三笠:東鄉平八郎海軍大将的飲食故事

■ 在海戰當天,日軍艦隊為官兵配發的戰鬥餐包括飯團和硬餅幹,圖為今日複制的硬餅幹。

5月27日下午,日俄艦隊狹路相逢,展開搏殺。日本艦隊利用“敵前大轉向”占據了有利陣位,将俄國艦隊擊潰,但到夜幕降臨時海戰仍未完全結束。預計次日天明後仍有戰鬥,石井和廚房人員又連夜趕制第二天的飯菜,并在28日黎明前勉強完成了當天早餐和午餐的制作與配發。

戰于對馬,食在三笠:東鄉平八郎海軍大将的飲食故事

■ 這幅繪畫描繪了日本海海戰期間,由“三笠”号引領的日軍艦隊冒着俄軍的炮火列隊前行,搶占陣位。

針對海戰期間廚房通宵達旦緊急制作飲食的情況,海戰後的6月23日,“三笠”号主計長清水宇助主計中監(相當于後來的主計中佐)向艦長提出建議,修改艦内蒸汽管道的路線,使廚房在戰鬥期間也能正常烹饪飯菜。此外,根據參戰官兵的回報,飯團要比幹面包更符合多數人的口味,是“最合适的戰鬥糧食”。日本海軍配發的幹面包質地較硬,口感幹燥,需要搭配飲料或湯才能下咽,難以快速食用,是以一線戰鬥人員更喜歡軟糯易食的飯團。

戰于對馬,食在三笠:東鄉平八郎海軍大将的飲食故事

■ “三笠”号戰列艦前部的雙聯裝305毫米主炮塔。

日本海大海戰是日本海軍曆史上最輝煌的勝利,此後5月27日被定為海軍紀念日,每年都要舉行隆重的紀念活動。作為海戰的功勳人物,東鄉平八郎從1906年至1933年的28年間,從未缺席過海軍紀念日的典禮,他的長子東鄉彪說:“對于父親來說,這是一個令他無限感慨的日子。”

戰于對馬,食在三笠:東鄉平八郎海軍大将的飲食故事

■ 1908年海軍紀念日慶祝宴會現場,當天嘉仁皇太子(後來的大正天皇)出席了紀念活動。

海軍紀念日的活動場所一般選在各地軍港的水交社(海軍軍官俱樂部),出席人員除了追憶日本海大海戰的往事外,還會食用作為“海戰料理”的飯團,以示紀念,這幾乎是一種固定的儀式,當然在飯團之外還會吃到豐盛的宴席。在天皇或皇族成員出席的場合下,紀念活動更為莊重。根據新聞報道,在1933年的海軍紀念日活動中提供的“海戰料理”是飯團配幹青魚子。不過,據推斷呈送到貴賓面前的肯定是添菜加料的豪華版,畢竟不能過于失禮。在太平洋戰争爆發後,報紙上就很少看到有關海軍紀念日和“海戰料理”的報道了。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