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一碗粥湯解“春困”

作者:光明網

醫學指導/中華中醫藥學會中藥基礎理論分會首屆副主任委員、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内科教授藍森麟

淅瀝瀝、淅瀝瀝,進入雨水節氣的廣州濕氣加重,時雨時晴,晴時氣溫明顯回升。這個時節,飲食起居不當,春“困”便不隻是困倦疲乏這麼簡單,有可能出現脾虛、肝郁、肺熱,使身心健康受困擾。如何遠離春“困”之擾?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内科藍森麟教授從飲食的角度一一支招助你解“困”。

文全媒體記者翁淑賢 通訊員方甯、張秋霞

春風拂面時雨時晴

應養肝養肺防流感

立春後氣候由寒轉溫,但在廣州,春節前天氣就一直很暖和,頗有“冬行夏令”之感;而春節期間,廣州街頭穿短袖的人也不少見,讓在北方一出門就凍得直發抖的親友們羨慕不已。

最近幾天氣溫稍有回落,剛剛開工沒幾天,有些人就感到困倦乏力,提不起精神、沒有胃口,甚至稍不留神就感冒了,這是怎麼回事?

“這與眼下的氣候特點有關。”藍森麟解釋說,春季向來多風,而這也是外感緻病的主要因素;加上雨水節氣一到,時雨時晴,晴時氣溫回升明顯,人體調節适應不過來,确實容易緻病。結合“中醫認為春氣通肝,春天重在養肝,但結合最近的氣候特點,我覺得還應清熱除濕兼養肺,防流感。”

春季食養:

早春慎寒涼,晚春慎燥熱

春季多風,眼下又濕熱當道,從中醫的角度而言,在這樣的時節飲食起居不當,春“困”便不隻是困倦疲乏,有可能出現脾虛、肝郁、肺熱,使身心健康受困擾。如何遠離春“困”之擾?

藍森麟從飲食的角度提醒,春季應遵循“春夏養陽”“養肝為先”“助陽禦風”的食療調養原則。飲食上宜少酸增甘,養肝柔肝、健脾養胃之餘,也要“照顧”好肺,預防流感。不過,在飲食的調養上也要記住:早春慎寒涼,晚春慎燥熱。每個人根據自身的需要,可以适當多吃些疏肝升陽、健脾袪濕、清熱宣肺的食材。

宜食:蔥、姜、蒜、韭菜、茼蒿、芹菜、榆錢、竹筍、菠菜、芹菜、油菜、茭白、莴筍、香椿、四季豆、胡蘿蔔、白蘿蔔、海帶、刀豆、南瓜、扁豆、豇豆、冬瓜、番茄、豆制品、金針菇;蘋果、猕猴桃、草莓、香蕉;雞肝、豬肝、瘦肉、禽蛋、牛奶、蜂蜜;大棗、山藥、紫蘇、荠菜、馬齒苋、蒲公英、車前草、魚腥草、茵陳、菊花、核桃、栗子、枸杞、蓮子、百合、靈芝、黃芪等。

忌食:油膩、酸澀、生冷及刺激性食物。

防病解困 總有一款粥湯茶适合你

日常有這麼多好食材,該怎樣搭配才能吃出健康、幫助防病解困呢?其實無論煲粥、入湯還是泡茶飲,總有一款适合你——

藍森麟推薦說,比如早上可以常食粥:芹菜粥、菊花粥、玫瑰花粥、山藥紅棗粥、胡蘿蔔粥、白蘿蔔粥、橘皮薏米粥、百合蓮子粥、黑芝麻粥……這些養肝健脾的粥品都可以當早餐,根據家裡現有的食材,或者喜歡哪一味提前備好料,怎麼友善怎麼來。

而煲湯就比簡單的粥品相對講究一些,特别是既要口感不錯又要兼顧調養效果,在食材的搭配和烹調上确實更費些心思。結合眼下的氣候特點,藍森麟開出這幾道健脾湯方,感興趣的不妨一試——

1.薏蓮豬腳湯

材料:薏苡仁30克、蓮子30克,豬腳1隻,紅棗3枚,生姜3片。

做法:先将豬腳洗淨斬塊用沸水稍焯,撈出洗淨;紅棗切開去核,然後連同洗淨的其他食材一起放入砂鍋内,加入清水2000毫升和白酒少許,用武火煮沸後改用文火熬1.5小時後調味即可。

功效:健脾益胃、利濕、壯腰膝,适于解春困乏力。

2.金針豆腐瘦肉湯

材料:鮮金針菇150克,豆腐3塊,幹貝50克,瘦豬肉250克,芫荽100克。

做法:将豬瘦肉洗淨剁碎,豆腐洗淨切小塊,幹貝用溫水泡軟後拆成絲,金針菇、芫荽分别洗淨拆散;然後用少許花生油稍炒豬肉碎、幹貝絲,接着加入清水2000毫升、白酒少許,待煮沸後放進金針菇、豆腐、芫荽再煮沸5分鐘,調味後即可食用。

功效:滋補肝腎、益氣養血、滋陰潤燥、開胃消食,适合一般人食用。

3.生魚西洋菜湯

材料:西洋菜500克,生魚1條(約500克),臘鴨肫2隻,豬瘦肉250克,無花果3隻,紅棗3枚,生姜3片。

做法:生魚宰殺去内髒洗淨瀝幹,用少許生油微火慢煎至半熟;豬瘦肉洗淨切塊;臘鴨肫洗淨切厚片;紅棗切開去核;西洋菜洗淨。然後将生魚、豬肉、臘鴨肫、紅棗連同無花果、生姜一同放入砂鍋内加清水3000毫升、白酒少許,先武火煮沸再加入西洋菜,改文火煲1.5小時,調味後即可食用。

功效:健脾益氣、清熱生津、滋陰潤燥,适合一般人食用。

4.茵木橘皮湯

材料:茵陳30克、木棉花60克、廣陳皮10克、豬瘦肉500克。

做法:先将豬瘦肉洗淨切厚塊,然後連同洗淨的其他食材一起放入砂鍋内加清水2500毫升、白酒少許,用武火煮沸後改用文火熬1.5小時,調味即可。

功效:有健脾理氣、疏肝和胃、清熱去濕等作用,有助解春困,适合一般人服食,尤其适合肝脾濕熱者。

5.山芪實術排骨湯

材料:山藥、芡實、炒薏苡仁、炒扁豆各30克,黃芪12克,白術10克,陳皮5克,豬排骨500克。

做法:先将豬排骨洗淨斬小段,然後連同洗淨的其他食材一齊放入砂鍋内加清水2500毫升、白酒少許,用武火煮沸後改用文火熬2小時,調味即可食用。

功效:有補脾益肺、益氣養血、燥濕利水等作用,有助解春困,适合一般人食用,尤其适合脾虛濕重、精神不振者。

6.葛根生魚湯

材料:鮮粉葛(為甘葛藤的根,最好挑野葛根)1000克,生魚1條約750克。

做法:先将鮮粉葛(或葛根)清洗幹淨(千萬别去皮,因皮中葛根素含量高),生魚宰殺去内髒及魚鱗後一同放入砂鍋内加清水2000毫升、白酒少許,大火煮開後文火熬1.5小時,調味後即可喝湯吃魚。

功效:清熱益胃生津,健脾利水去濕,解肌通經活絡。

7.蘿蔔鲫魚湯

材料:白鲫魚1條(約500克),白蘿蔔500克,姜、蔥少許。

做法:先将宰殺洗淨的白鲫魚小火微煎至八成熟,灑少許白酒,然後加入蘿蔔絲(或薄片)和适量清水煮10分鐘,放入姜、蔥、調味即可食用。

功效:健脾和胃,消食除脹,适合一般人食用。

1.香蘇茶

材料和做法:香附、紫蘇各5克,薄荷3克,沸水沖泡飲用。

功效:疏風解表,疏肝行氣,有助緩解“春困”症狀。

2.荊芥香薷茶

材料和做法:荊芥穗、菊花各5克,香薷3克,沸水沖泡飲用。

功效:疏風清熱,清利頭目,有助防治春季風熱感冒。

3.大青葉甘草茶

材料和做法:大青葉5克,生甘草3克,沸水沖泡飲用。

功效:清熱解毒,有助預防春季流感、流行性腮腺炎等疾病。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