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蜀漢大将李恢:徹底平定南中叛亂,有力支撐諸葛亮北伐一、出身建甯,爨氏之侄二、認清時局,投奔劉備三、獨領一軍,參與平叛四、略施小計,出奇制勝五、穩定南中,支援北伐六、點評

作者:對話曆史

【蜀漢大将李恢:徹底平定南中叛亂,有力支撐諸葛亮北伐】

常言道“蜀中無大将,廖化作先鋒”,這句話用來形容蜀漢政權中後期将才匮乏。其實,蜀漢也有一些看似不知名的将領,卻是戰功赫赫,為蜀漢政權的穩定立下汗馬功勞,李恢就是其中之一。

李恢何許人也,他有何過人之處,立下了哪些功業呢?對話曆史将為您一一講述。

蜀漢大将李恢:徹底平定南中叛亂,有力支撐諸葛亮北伐一、出身建甯,爨氏之侄二、認清時局,投奔劉備三、獨領一軍,參與平叛四、略施小計,出奇制勝五、穩定南中,支援北伐六、點評

李恢字德昂,建甯郡俞元縣人

李恢字德昂,蜀漢建甯郡俞元縣人,也就是今天的雲南省玉溪市澄江縣人。由于沒有相關記載,關于李恢的家庭情況無從知曉,隻知道李恢的姑父爨習,出身南中大姓,屬于當地豪強,曾經擔任建甯郡建伶縣的縣令。

李恢曾早先擔任建甯郡的督郵,在漢朝時期,督郵位輕但權重,主要負責傳達教令、督察屬吏、案驗刑獄、檢核非法等工作,無所不管。李恢在督郵任上時,因其姑父爨習違反法令,李恢受到牽連而被免官。

當時“蜀漢四傑”之一的董允之父董和擔任建甯郡(當時還叫益州郡)郡守,他考慮到爨氏是當地豪強,在當地有巨大影響力,而李恢與爨氏沾親,是以沒有答應免去李恢的官職,而且在建安十八年推薦李恢到州府任職。

這次職務的變動,直接給了李恢一個抉擇命運的機會!

東漢末年天下大亂,群雄涿鹿,劉焉、劉璋父子割據益州二十餘年,随着曹操統一北方,其在赤壁之戰折戟之後,失去統一江南的機會,轉而進軍漢中,進而企圖吞并益州。

蜀漢大将李恢:徹底平定南中叛亂,有力支撐諸葛亮北伐一、出身建甯,爨氏之侄二、認清時局,投奔劉備三、獨領一軍,參與平叛四、略施小計,出奇制勝五、穩定南中,支援北伐六、點評

劉備與劉璋

益州牧劉璋見形勢不妙,請求劉備入川幫忙讨伐張魯,進而抵禦曹操。劉備到達葭萌後,與劉璋反目,掉頭進攻劉璋。

李恢在赴任的途中,聽聞劉備南下的消息,料定劉璋不是劉備對手,于是打定主意,假稱自己是益州郡的使者,北上去拜見劉備。

李恢在綿竹見到了劉備,劉備非常贊賞李恢,于是讓李恢留在軍中效力,一起進攻雒城。建安十九年,劉備攻破雒城後,收到了馬超的投降密信,劉備便委派李恢前往漢中連結馬超,馬超于是歸順劉備。

蜀漢大将李恢:徹底平定南中叛亂,有力支撐諸葛亮北伐一、出身建甯,爨氏之侄二、認清時局,投奔劉備三、獨領一軍,參與平叛四、略施小計,出奇制勝五、穩定南中,支援北伐六、點評

馬超,字孟起,最終歸順劉備

可以說,李恢剛投入劉備陣營,就受到重用,去接應馬超的歸順,而且他也圓滿完成了任務。

劉備平定益州之後,任命李恢為益州功曹書佐,不久李恢受到誣陷圖謀造反,被執法部門拘捕,但劉備深知李恢不會謀反,便洗清了李恢的冤情,并升其為益州别駕從事。

雖然李恢險些遭受不測,但他并沒有怨言。李恢受到劉備信賴,這是他将來能夠一番作為、立下功業的關鍵。

公元221年,劉備登基稱帝,建立蜀漢。不久庲降都督鄧方去世,劉備問李恢誰可接替,李恢毛遂自薦,被任命為庲降都督、持節、領交州刺史,駐牂牁郡平夷縣。

劉備去世後,南中三郡反叛,孟獲也加入其中,蜀漢政權剛遭受大敗,損失慘重,南中又出現動亂,内部出現巨大危機。

公元225年,諸葛亮親率大軍南征,大軍共分三路,諸葛亮為西路,兵力超過1.5萬人;門下督馬忠為東路,兵力兩千多人;而庲降都督李恢為中路,兵力大概也在兩千人左右。

蜀漢大将李恢:徹底平定南中叛亂,有力支撐諸葛亮北伐一、出身建甯,爨氏之侄二、認清時局,投奔劉備三、獨領一軍,參與平叛四、略施小計,出奇制勝五、穩定南中,支援北伐六、點評

諸葛亮南征

李恢的主要任務,就是從駐地平夷縣沿小路迂回益州郡(建甯郡),占領孟獲的根據地,切斷孟獲支援高定軍的退路。

李恢孤軍深入,結果在滇池縣遭遇集結的叛軍的包圍,敵衆我寡,士氣低落,而此時也沒有諸葛亮的消息,更指望不上諸葛亮的救援,形勢極為嚴峻。

面對如此不利形勢,如果他這一路軍全軍覆沒,則蜀漢的平叛将遭遇巨大挫折,打擊士氣,也會擾亂諸葛亮的進軍計劃。

那麼李恢該如何打敗叛軍呢?

蜀漢大将李恢:徹底平定南中叛亂,有力支撐諸葛亮北伐一、出身建甯,爨氏之侄二、認清時局,投奔劉備三、獨領一軍,參與平叛四、略施小計,出奇制勝五、穩定南中,支援北伐六、點評

諸葛亮南征路線

面對敵衆我寡的不利局勢,李恢深知硬碰硬将會導緻損失慘重甚至全軍覆沒,如果堅守城池被動作戰,也會影響平叛的程序,他要做的,就是出奇制勝,消滅叛軍。

李恢根據局勢,心生一計,他派人對叛軍說道:“官軍糧草已盡,已準備撤軍回去了。我們中間有的人久離家鄉,而今得到機會回去,如果不能回到北方的話,就打算與你們共同謀劃大事,是以在此坦誠相告。”

叛軍信以為真,圍城出現懈怠,李恢瞅準時機,趁勢出擊,一舉擊潰叛軍,然後追擊殘敵,南至盤江,東到牂牁,與諸葛亮軍聲勢相連。

蜀漢大将李恢:徹底平定南中叛亂,有力支撐諸葛亮北伐一、出身建甯,爨氏之侄二、認清時局,投奔劉備三、獨領一軍,參與平叛四、略施小計,出奇制勝五、穩定南中,支援北伐六、點評

随着其他兩路大軍也取得勝利,諸葛亮此次南征取得圓滿勝利,李恢因為立功最多,被封為漢興亭侯,加拜安漢将軍。

雖然諸葛亮南征十分順利,也取得成功,成為諸葛亮一生最為圓滿的一次軍事行動。但是大軍撤回以後,南中并沒有徹底穩定,南夷又殺害官吏,再次反叛。

這次平叛任務,自然落到李恢頭上,他迅速帶兵前往平叛,鏟除元兇,并把他們的首領遷往成都,以絕後患。以此以後,南中徹底穩固下來,解除諸葛亮後顧之憂,使其能夠專心北伐,克複中原。

是以最終平定南中的人,不是諸葛亮,而是李恢。

為了支援諸葛亮北伐,李恢從叟、濮等部落中征收耕牛、戰馬、金銀以及犀牛皮作為賦稅,用以充實軍用物資,確定蜀漢的财物開支不會缺乏。

蜀漢大将李恢:徹底平定南中叛亂,有力支撐諸葛亮北伐一、出身建甯,爨氏之侄二、認清時局,投奔劉備三、獨領一軍,參與平叛四、略施小計,出奇制勝五、穩定南中,支援北伐六、點評

克複中原

建興七年,東吳建立,李恢遙領的交州刺史被摘除,改成兼任建甯太守,他得以回到本郡建甯居住。後來李恢遷居漢中,并于建興九年,即公元231年去世。

李恢眼光獨到,能夠認清局勢,并主動投靠劉備,受到劉備的信賴和重用,先是被派往漢中聯絡馬超歸附,後又出任庲降都督,成為南中最高軍政長官。

李恢最大的亮點是獨領一軍參與南中的平叛,在局勢不利的情況下,略施小計,麻痹叛軍,趁勢出擊進而扭轉形勢。

李恢與諸葛亮互相策應,分頭并進,完成既定目标,輔助諸葛亮圓滿完成平叛任務。而後李恢繼續鎮守南中,穩定後方,解除諸葛亮北伐的後顧之憂,又源源不斷提供物資支援,確定财政充足。

李恢雖然在曆史上名氣不大,但立下不世之功,維護了蜀漢政權的穩定,值得推崇和大書特書!

總之,李恢有以下幾個優點,值得學習:

1、眼光獨到,認清局勢;

2、勇于自薦,抓住機會;

3、臨危不懼,足智多謀;

4、恪盡職守,穩定後方。

我是@對話曆史,歡迎點選關注我,了解更多三國人物和故事!

蜀漢大将李恢:徹底平定南中叛亂,有力支撐諸葛亮北伐一、出身建甯,爨氏之侄二、認清時局,投奔劉備三、獨領一軍,參與平叛四、略施小計,出奇制勝五、穩定南中,支援北伐六、點評

三國地圖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