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90之前的畢節人,是否還記得早已不複存在的吊漿粑、糯包谷糍粑從包谷粑到糯米粑 吊漿粑的制作工序 糯包谷糍粑

作者:發現黔西北

現在糯米糍粑已經成為普通百姓家的“家常便飯”,甚至也吃膩了。早在本世紀初之前,平常百姓家是很難吃到甚至吃不到糯米糍粑的。

90之前的畢節人,是否還記得早已不複存在的吊漿粑、糯包谷糍粑從包谷粑到糯米粑 吊漿粑的制作工序 糯包谷糍粑

記憶中最後還吃糯包谷糍粑大約是在2005年左右吧。小時候老家流傳着一個說法:要想吃糯米粑,姑娘就要嫁到到田壩地方,男生要娶到田壩地方的姑娘。

90之前的畢節人,是否還記得早已不複存在的吊漿粑、糯包谷糍粑從包谷粑到糯米粑 吊漿粑的制作工序 糯包谷糍粑

畢節市地處雲貴高原,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導緻本區地表徑流少,伏流暗河多。旱地比重大,水田較少。由于沒有親戚與田壩地方沾邊,小時候就真的很少吃到糯米糍粑。每當有田壩地方嫁來的或有嫁到田壩地方的人家從田壩地方背回糯米糍粑時,鄰居們是非常羨慕的,似乎除了田壩地方能吃到糯米糍粑外,其他地方或許田壩地方無關聯的人就隻能幹瞪眼了。

在糯米面沒有“普及”(找不到更恰當的詞形容)之前,有一種稍微落後、原始的食物長時間占據着糯米面的地位,這種事物我們叫它“吊漿粑”,為什麼叫這個名字,或許與它的制作過程有關。

90之前的畢節人,是否還記得早已不複存在的吊漿粑、糯包谷糍粑從包谷粑到糯米粑 吊漿粑的制作工序 糯包谷糍粑

吊漿粑的原材料是糯包谷,篩選上等品質的糯包谷幾十斤,淘洗趕緊後用大磨(石磨的一種,齒較大,在機器未普及前用來磨制玉米粒)磨碎,用粗篩篩去包谷殼,将篩下的糯包谷米用水浸泡一段時間,直到包谷米軟化,再将軟化的米粒用小磨(石磨中齒輪較細的,一般磨漿用)磨成漿狀,磨的過程中邊磨邊加水,磨出來的米漿經過濾帕過濾後倒入包廂(制作豆腐的器具,包廂内放置有更細密的濾帕),待水份濾出後米漿變成塊狀,類似于豆腐形狀,這個時候就可以稱為吊漿粑了,用甜酒煮好開水後,用刀将塊狀的米漿團切成小片,放到甜酒裡面煮熟就可以食用了。還可将米漿塊切片放到太陽底下曬幹,太陽的大小直接決定糯包谷面的品質如何。

90之前的畢節人,是否還記得早已不複存在的吊漿粑、糯包谷糍粑從包谷粑到糯米粑 吊漿粑的制作工序 糯包谷糍粑

塊狀的米漿被曬幹後又搗碎(方言叫捱溶),再用羅篩将搗碎的米漿粉末篩選,篩下的面粉就是最終的糯包谷面粉。

90之前的畢節人,是否還記得早已不複存在的吊漿粑、糯包谷糍粑從包谷粑到糯米粑 吊漿粑的制作工序 糯包谷糍粑

糯包谷糍粑的制作相對就要簡單得多,将糯包谷磨成米粒後,用甑子蒸熟,将蒸熟的糯包谷米倒入粑粑盆内,用棒槌不停的杵,将米粒杵成漿狀看不到米粒原型為止,然後揉成圓盤狀,晾幹即可。

90之前的畢節人,是否還記得早已不複存在的吊漿粑、糯包谷糍粑從包谷粑到糯米粑 吊漿粑的制作工序 糯包谷糍粑

糯包谷粑的口感與粘性相比糯米糍粑來說差距太大,但在那個年代,就是糯包谷糍粑有很多人家也很難吃到。直到現在,糯包谷糍粑悄然退出曆史舞台,讓位于糯米糍粑。

90之前的畢節人,是否還記得早已不複存在的吊漿粑、糯包谷糍粑從包谷粑到糯米粑 吊漿粑的制作工序 糯包谷糍粑
90之前的畢節人,是否還記得早已不複存在的吊漿粑、糯包谷糍粑從包谷粑到糯米粑 吊漿粑的制作工序 糯包谷糍粑

現在也還有人家栽種糯包谷,當然也隻是為了吃“嫩包谷”,最多也隻是炒點“糯包谷花”了。

下一篇: 山藥芙蓉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