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喜訊捎給總書記〡江西省井岡山市神山村:糍粑越打越黏,生活越過越甜

作者:金東媒體中心

走親戚檔案

🗓 2016年2月2日

📍 江西省井岡山市茅坪鄉神山村

總書記親切的問候、溫暖的鼓勵、深情的囑托一直深深烙印在我們神山村老鄉的腦海裡。

“一人富不算富,大家富才算數”,作為一名全國人大代表,一名新時代的新農民,請總書記放心,我将為建設美麗、幸福、富裕的新神山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今天的神山村已經變了模樣,希望總書記再來看一看老區人民的幸福新生活。

——左香雲

冬日的午後,天氣還有些濕冷,已經成為網紅打卡地的神山村難得清靜了下來。也隻有到了這樣的旅遊淡季,左秀發一家才有時間合計接下來的“發展路子”。

這位年逾古稀的紅軍烈士後代說:“總書記來過我們家,不能把日子過得更好,自己都不好意思。”

如今,距離習近平總書記視察這個位于羅霄山脈深處的小村,已經過去5年多了。而老左一家養成的新習慣一直在堅持——“每晚必看新聞聯播,就為了能多瞧瞧總書記。”左秀發笑着說。

喜訊捎給總書記〡江西省井岡山市神山村:糍粑越打越黏,生活越過越甜

神山村村貌

“因戶施策、因人施策,扶到點上、扶到根上,不能大而化之。”——習近平總書記在左秀發家給出的這把精準脫貧“金鑰匙”,不僅讓老左這一大家子邁出了多種經營的路子,也使得當年貧困發生率還有22%的神山村變為如今人均可支配收入達2.8萬元的特色村。

那一年,總書記在左秀發家門前與鄉親們一起打糍粑的場景已經成為曆史的定格。如今,新修的山路旁,脫貧後的村民用發自内心的微笑拼成的“笑臉牆”定格下神山村的幸福蝶變。

“糍粑越打越黏,生活越過越甜。”這是中國婦女報全媒體記者在神山村聽到最多的一句話。

小山村的大日子

“忘不了,這輩子都忘不了,總書記那麼忙,還能到我們這個偏僻的小山村與大家一起過小年,真是想都不敢想的大喜事!”回想起總書記到他家的那一幕,左秀發仍然很激動。

2016年2月2日,對神山村來說,是個大日子。那時,通往村的山路還很狹窄,加上連日的雨夾雪,十分濕滑。習近平總書記乘車輾轉來到這個黃洋界腳下的小山村。

這天是農曆臘月二十四,正是南方的小年,小村一派喜慶氣氛。左秀發一家正和鄰居們一起準備年貨。習近平總書記一行走進了左家院子。看到大家忙着打糍粑,總書記笑着問:“咱們一起打,好嗎?”

“總書記足足打了十幾下,他還風趣地說可以鍛煉身體,整個過程,我激動得不知道說什麼好了。” 當時就在總書記身旁的村民李宗吾說。

總書記還走進左家的竹制品加工間,一台全自動雕刻機引起了總書記的注意,總書記詢問了機器的工作情況。左秀發的大兒子左香雲随即打開電腦,發送設計圖紙給機器,進行現場示範。

“竹子做茶葉罐很好,本來就是綠色的,裝茶葉有竹子的清香。”總書記一邊拿起茶葉罐,一邊問道,“銷售情況如何,主要賣到哪?”

“賣得還不錯,主要通過電商銷售。”左香雲回答。

回想那一幕,左香雲深有感觸地說:“總書記當時問得特别仔細,對我們農民生産緻富的事,關心到家了。”

他悄悄地告訴記者,“這之後,同款茶葉罐的銷售就開始越來越火爆了。”

臨走時,習近平總書記給左秀發的孫輩送上了裝滿文具和玩具的新書包,叮囑孩子們好好學習。聽說左家年後要改造房子,他還祝願全家早日住上新房,生活越來越好。

喜訊捎給總書記〡江西省井岡山市神山村:糍粑越打越黏,生活越過越甜

井崗紅神山茶基地

那一年冬天,神山村格外冷,但神山村村民卻感覺春天的腳步越來越近了,日子越來越有奔頭。每家每戶都在合計,如何在黨和政府的幫助下,一家人撸起袖子加油幹,走上脫貧緻富的路子。

左家更是不甘人後。左香雲和父親左秀發、母親彭冬蓮、妻子胡豔霞、弟弟左春仁一起商量,全家總動員辦起了農家樂,還要把自家的竹制品、手工藝品更新為文創産品。

在左家門前,一個石臼、兩個木杵、一大團糯米飯,引來一撥撥遊客争相嘗試。體驗打糍粑,已是神山村的一項增收之道。

“糍粑越打越黏,生活越過越甜。”在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首場“代表通道”上,左香雲這樣向記者概括小山村的美好生活。一個山裡娃,走進了國家最高議事殿堂,這是中國式民主的最真實寫照。

生活越過越甜的左家,沒有忘記村裡還有一些困難的鄉親。2016年底,村裡準備再次評審低保戶,左秀發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召開家庭會議。

“大家一起算算,不要遮遮掩掩,看看一年到底收入多少?”老人嚴肅地說。這位紅軍小号手左桂林烈士的孫子,雖未見過爺爺,但紅軍後人的身份始終未忘。

“名額要給更困難的人家。”面對村幹部遞過來的表格,左秀發的答複斬釘截鐵。

左秀發的選擇,家裡每個人都支援。老區人所認的道理很簡單:“總書記來過我們家,我們家樣樣都得帶個頭。”

這些年,左家的生産生活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過去是住在山上,去城裡打工,現在是住在城裡,回山裡工作。”左秀發的大兒媳胡豔霞感慨地說。為了讓孩子上學友善,她和夫妻左香雲在城裡買了房子,每天一早小兩口“逆行”回到神山村,開始一天的忙碌。

而讓她開心的還有大兒子考進了吉安市重點高中的“紅一班”。

“你看,就是那個站在總書記身邊,穿着紅色衣服的少年。”胡豔霞指着牆上的照片對記者說,一臉的自豪。

當年那個對總書記送來的文具愛不釋手的少年,一直深受鼓舞和激勵。2022年即将迎來聯考的他,定下的目标是“上985高校”。

“孩子是家裡的希望,也是國家的希望,盼他們今後都有出息。”胡豔霞說。

喜訊捎給總書記〡江西省井岡山市神山村:糍粑越打越黏,生活越過越甜

左秀發一家

山裡人的好日子

“沒有翻不過的山,沒有蹚不過的河。心中有夢無難事,酸甜苦辣都是歌……”這首由彭夏英自編的山歌,唱出了一名農村婦女樸實的心裡話。

彭夏英曾是村裡日子過得最苦的女人。神山村是不折不扣的山旮旯,山多地少,交通閉塞,那時候,當地流傳最廣的話就是,“神山是個窮地方,有女莫嫁神山郎,走的是泥巴路,住的是土坯房。”

說起脫貧前的心酸往事,彭夏英感慨萬千。她回憶說,3雙筷子、3個碗、1籮谷子,這是當年結婚時,她和丈夫張成德的全部家當。

随着3個孩子漸漸長大,家裡的老屋不夠用,彭夏英跟丈夫決定在老屋旁新蓋一間小房。夫妻倆白天下地,晚上打燈開山,用了整整一年才整出一塊平地。好不容易新房蓋好了,哪知一場大雨把房子的土坯牆浸濕,不久房子就塌了。

一年的心血加全部積蓄都化為烏有,夫妻倆欲哭無淚。

為了生計,當年村裡家家戶戶都“靠山吃山”,上山砍竹子做竹筷。每天天不亮,彭夏英就和丈夫上山砍毛竹,夫妻倆常常被馬蜂蜇得鼻青臉腫。筷子做好後,還得挑到山外去賣。

生活的磨難接踵而至。1992年,丈夫意外摔傷落下殘疾;又過了幾年,彭夏英在砍毛竹時摔傷被送醫院急救,做了一場大手術。因病緻貧的一家,日子過得更加辛苦。

習近平在神山村深情地說:“在扶貧的路上,不能落下一個貧困家庭,丢下一個貧困群衆。”

那天,總書記走進彭夏英家,一言一語,親切關懷。彭夏英說:“我一輩子都不會忘記總書記來到家裡做客,給我送來慰問和鼓勵。”

在彭夏英家,總書記一間一間屋子察看,坐下來同夫婦倆算收入支出賬,問家裡種了什麼、養了什麼,吃穿住行還有什麼困難和需求。

彭夏英準備了熱氣騰騰的米果請總書記品嘗,“當時,我是發自内心地說,‘總書記給全國人民當家當得好,老百姓感到很幸福’。”總書記回應她,“我們國家是人民當家作主,包括我在内,所有上司幹部都是人民勤務員。”

彭夏英說“當時眼淚都要流出來了”。有黨的精準扶貧政策,“心中有夢”的彭夏英一步步過上了幸福生活,也是這樣的好政策,激發了更多山鄉婦女為生活奮鬥,為人生追夢。

“我不想當貧困戶,貧困戶的小孩找對象都難。”彭夏英骨子裡有着一股倔強的勁頭,趁着鄉村遊熱潮,開起了神山村第一家農家樂,兼賣筍幹等土特産,如今還發展成了民宿。因為勤勞、誠信,客人絡繹不絕,大家吃得好、住得下,紛紛點贊她是井岡山的“最美廚娘”。

喜訊捎給總書記〡江西省井岡山市神山村:糍粑越打越黏,生活越過越甜

彭夏英

“現在的政策好呀,隻要肯幹,吃穿肯定不愁。”彭夏英說。吃過苦的人懂得感恩,她很認真地對記者說她認準的道理,“黨和政府隻能扶持我們,不能扶養我們。”

如今最讓彭夏英焦慮的大兒子的婚事已經辦妥了,小兒子也跟着她操持起自家民宿的生意,一家人的日子溫馨又和美。

彭夏英還一直珍藏着一張“登機牌”。這是她飛往北京領取全國脫貧攻堅獎奮進獎的留念,也是她平生第一次乘坐飛機的“憑據”。

“以前口袋裡沒錢,出門都是奢望。”如今,彭夏英不僅自己富了,還積極帶動村民一起緻富。“現在,坐車坐飛機都不是新鮮事了,村裡人自己買的車就有幾十輛,出山進山,想走就走。”她的言語裡透着自豪。

在精準扶貧中,神山村所在的老區井岡山市創造出“紅藍黃”精準識别模式,織就細密的脫貧保障網,于2017年初率先宣布脫貧摘帽,成為中國貧困退出機制建立後首個脫貧摘帽的貧困縣。

正是這樣一個好時代,給了彭夏英人生出彩的機會。這些年,彭夏英陸續當選全國婦女代表大會代表,獲評全國脫貧攻堅獎奮進獎,獲得全國各行業傑出的女人榮譽稱号,人生舞台越來越大,幹勁兒也越來越足,許多回頭客說“彭大姐越來越年輕了”。

從深居大山到追夢人生,神山村的彭夏英們笃信幸福生活是奮鬥出來的。在脫貧緻富奔小康之後,她們正以老區人的自信與自強,走在鄉村振興之路上。

神山村的神氣勁

在神山村村委會裡,一直滾動播放着習近平總書記那次到江西視察的新聞。

新聞中,神山村當年75歲的老支書彭水生激動地握住總書記的手說:“總書記真是我們的好上司,您那麼遠到我們這裡來,這是我們的福氣,是我們中國人民的福氣。你呀,不錯嘞!”

說完,老支書向總書記豎起了大拇指,圍觀的村民情不自禁地鼓起掌來,歡聲笑語久久不息。習近平總書記右手緊緊握着老人家的手,左手輕拍他的手背,也開心地笑了。

這一幕正是“人民領袖夫妻民,人民領袖人民愛”最生動的細節。

習近平總書記視察村黨支部時,一邊看規劃、看簿冊、看記錄,一邊詳細詢問村級組織建設和精準扶貧情況,希望村裡一班人繼續努力,團結帶領鄉親們把村裡的事辦好。

這些年,神山村人牢記總書記的囑托,在黨委、政府的支援幫扶下,赓續紅色血脈,撸起袖子加油幹,日子越過越紅火,神山村越來越有了神氣勁。

喜訊捎給總書記〡江西省井岡山市神山村:糍粑越打越黏,生活越過越甜

神山村黨群服務中心

最顯眼的變化就是人丁越來越興旺。前些年,神山人背井離鄉,四處讨生活,常年在村的僅30餘人。2016年春節,外出村民都返鄉過年。老支書彭水生的兒子彭小華和妻子決定,這回不走了,就在家鄉創業。

“過去也創業,養過娃娃魚、竹鼠、山羊,跑過班車,開過店。最難的時候,到河裡挑沙子賣。”回首過去,彭小華感觸良多,“失敗一次,就換一個從頭再來,隻想走出一條路。”

彭小華會養蜜蜂,可頭幾年忙于生計,照顧不周,20箱蜜蜂越養越少,最後隻剩5箱。返鄉後,彭小華有時間有精力,2018年把規模擴大到40箱,不僅賣蜂蜜,還賣蜂種,一年下來,收入很是可觀。

因人因戶施策,緻富機會越來越多,讓神山村越來越有吸引力。這幾年,先後有100多名年輕人從外面回到神山村創業。

産業讓錢袋子鼓起來——

當地采取“合作社+基地+貧困戶”的經營模式,按照“一戶一畝茶竹果、一戶一棟安居房、一戶一個農家樂、一戶一張保障網”的“四個一”方式推進産業扶貧,成立了黃桃、茶葉兩個合作社,流轉土地種植黃桃460畝、茶葉200畝。村民可以獲得土地租金、勞務傭金等收入。政府通過多種途徑為每戶貧困戶籌措資金2.2萬元入股到黃桃、茶葉合作社,每年按照不低于15%的比例分紅。

旅遊讓大家真正富起來——

神山村距黃洋界景區隻有10公裡,距茅坪八角樓毛澤東同志舊居13公裡。過去因交通不便,車輛很難進來。從2016年開始,政府投資,進村道路從3.5米拓寬到6米。與此同時,政府還實施安居扶貧,投入資金200餘萬元,邀請建築規劃設計院為每一棟房屋量身定做改造方案。

2017年初,左香雲和幾個村民發起成立神山村旅遊協會,他擔任會長,任務很明确,統一配置設定客源,統一服務标準,統一配套設施,提升服務品質和活力。村裡還建成了紅軍小道,将附近黃洋界、八角樓等紅色景點與神山村連點成線、穿珠成鍊。

左香雲說,現在自己每天需要不斷地切換身份。“遊客進村,我是講解村莊變化的講解員;遊客購物,我是熱情介紹土特産品的導購員;客人在農家樂用餐,我是系着圍裙的服務員……”在左香雲樂滋滋的講述中,直覺地展現着村民們忙碌又甜蜜的生活。

當然,讓左香雲最得意的,還是被井岡山多家紅色教育基地聘為教員,“我要把黨的創新理論學習好,能講好神山村的故事,也能講出背後的道理。”

在全域旅遊大格局下,如今神山村的村民實作了“老表當老闆”的轉變。經營農家樂、銷售土特産、開辦民宿以及提供旅遊服務成為大家增收緻富的可靠路徑。

“以前是上山砍毛竹,下田種稻谷。現在是不上山、不種田,坐在家中能掙錢。”老鄉們的這句順口溜很形象。

青山綠水井岡紅,神山村神奇不斷。如今,神山村接待遊客數由2016年的9.8萬人次增加到30餘萬人次,還先後獲得了第五屆“全國文明村鎮”、第七批“全國民主法治示範村”、全國鄉村治理示範村、全國鄉村旅遊重點村等榮譽。

在村裡走着走着,又來到了“著名”的景點——神山村村民“笑臉牆”。

“每張照片的背後,都是一段幸福的故事、感恩的故事。” 一路陪記者采訪的左香雲若有所思地說。

記者手記

一個老區小山村巨變背後的 “三個為什麼”

“我們黨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黨,将繼續大力支援老區發展,讓鄉親們日子越過越好。”在神山村,習近平總書記這樣深情地說。

習近平總書記始終對老區人民和老區建設念茲在茲,多次強調,革命老區和老區人民為中國革命勝利作出了重要貢獻,黨和人民永遠不會忘記。

對江西革命老區和這塊紅色土地上的人民,總書記記挂在心。2015年3月,總書記參加江西代表團審議時曾殷殷囑托:決不能讓老區群衆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程序中掉隊,立下愚公志、打好攻堅戰,讓老區人民同全國人民共享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成果。

2016年2月,總書記的神山村之行,再次釋放了這樣一個強烈的信号,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不能讓老區群衆掉隊;扶貧路上,不能落下一個貧困家庭,丢下一個貧困群衆。這是共産黨人的莊嚴承諾。

五年之後,2021年7月1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中國共産黨成立100周年大會上莊嚴宣告,經過全黨全國各族人民持續奮鬥,我們實作了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标,在中華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會,曆史性地解決了絕對貧困問題,正意氣風發地向着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标邁進。

對于收看直播的神山村群衆來說,這就是發生在他們身邊可感覺的變化、可觸摸的幸福。總書記和山裡人、天安門和神山村、國之大者和民之所盼,距離很近很近。

中國共産黨為什麼能,馬克思主義為什麼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什麼好?這“三個為什麼”蘊藏着中國奇迹和成功的密碼。而神山村的巨變,是闡釋“三個為什麼”極具說服力的微觀例子。無論是左秀發一家、彭夏英一家,還是更多的神山村老表,他們的幸福蝶變,離不開總書記的領航掌舵,離不開黨的創新理論的指導,離不開地方黨政部門的積極有為,也離不開家家戶戶的努力奮鬥。堅強核心引領,各方力量凝聚,中國的發展動力是以源源不斷。

紅色資源紅色文化彌足珍貴,綠水青山也是金山銀山。脫貧緻富後的神山村鄉親,找準了“紅綠配”的特色發展之路,在振興老區、振興鄉村的道路上走向更高遠的目标。

“當時,總書記握着我的手,鼓勵我要樹立脫貧緻富的信心,”彭夏英說,“我想告訴總書記,緻富奔小康的夢想已經實作了,我們還要繼續奔跑奮鬥,過更幸福的日子。”

來源/中國婦女報(ID:fnb198410)

作者/中國婦女報全媒體記者 孫錢斌 劉旭 耿興敏

責編/陳曉冰

審簽/志飛

監制/席淑君

喜訊捎給總書記〡江西省井岡山市神山村:糍粑越打越黏,生活越過越甜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