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陳式太極拳的發勁規律

作者:安全的客人
陳式太極拳的發勁規律

松活彈抖的爆發力是陳氏太極拳的精華,也是陳氏太極拳與其他太極拳的主要差別之一。

衆多的太極拳愛好者對發勁都很喜歡,但苦練多年,能将勁發的淋漓盡緻,随心所欲,意到氣到勁到者卻如鳳毛鱗角,少之又少,究其原因是不得領。如果真正掌握了陳氏太極拳的發勁的規律,練好也并非難事。

陳氏太極拳的發勁練習,必須在去僵求柔,周身放松的情況下,遵循“勁起于腳,行于腿,主宰于腰,發于梢”這個太極拳發勁的基本規律,秩序漸進,用心揣摩。隻要真正掌握了這個規律,無論在任何角度和部位發力,都能夠做到得心應手,随心所欲,日久自會成功。

陳式太極拳的發勁規律

放松是發勁的前提,極柔軟方能極堅剛,隻有做到充分的放松,去掉全身之僵勁,才能夠發出完整一氣的彈抖勁。全身骨節松開,肌肉松弛,最大限度地減少對抗肌的用力,使力不至于在中途由于對抗肌的緊張而消耗減弱,使周身之力能夠在一瞬間到達着力點,也就是集全身之力于一點發出。另外,肌肉緊張用力的時間要短,要在力達到落點的一瞬間緊張,然後再迅速放松,這就是說,發勁時肌肉緊張的時間越短,力達到落點的速度就越快,威力也就越大。

意氣是太極拳運動的靈魂,發勁要想達到一定的水準,就必須結合意念和内氣,以意領氣,以氣運身,氣到則勁到。意念一動,則全身皆動,在腰的帶動下,按照發勁規律,節節貫串地使勁迅速達到着力點勁到落點的同時肌内緊張,這樣就會産生彈抖力,此力極富彈性,有力而不僵硬,如金獅抖毛,幹淨利落。要想做好彈抖力,關鍵是腰裆,腰部旋擰,裆勁扣住,可使動作迅猛快疾,力達梢節。

陳式太極拳的發勁規律

練習螺旋勁,要以自己身體中心為軸,即以腰為軸心,在發勁時身體迅速向一邊轉動,産生離心力。按照力學原理,圓上任何一點都可以成為出擊點。要按圓的切線方向發出,并且發勁到落點時要講究前後 左右的配合,也就是要注意對稱發力,不至于出現因發力落空而失重的現象,以保持自身的平衡。衡量一個拳手的發勁。

要從下面三個方面來分析:第一要看他的勁是否從腳上起,勁不起于根就好像是無源之水,沒有腳的蹬地反彈,就不會有節節貫串的推動力,也不會發出威力強大的整體勁;

第二要看他是否有腰裆的抖彈旋轉力,在放松的基礎上,快速地擰腰扣裆,就會産生周身一體的彈抖力;

陳式太極拳的發勁規律

第三看他是否有落點勁,落點勁就是将周身之力于一點發出。如隻是周身抖彈而勁無落點,沒有穿透力,就華而不實,看似很厲害卻沒有殺傷力,無濟實用,就如拳論所雲:“不本諸身,則虛而不實;不行于梢,帽實而仍虛。”

通過上面分析,我們可以得出這樣一個結論:要想練好發勁,必須做到勁要從根上起,腰裆要有旋轉抖彈力,勁到落點要穩,力要發透,并且能夠定位。這三點缺一不可。下面我以“掩手肱拳”為例,按照發勁的基本規律,具體講一下這個動作的發勁要點。這個動作的發勁預備式是得心落在右腿上,右腳尖扣(有利于發勁時蹬地反彈),順手變拳放于右肋側,左腿在前,左手掌置于左前方,兩眼自然平視,周身放松,自然合住勁,做好蓄勢。

陳式太極拳的發勁規律

拳譜講:“身如弓弦手如箭,蓄勁如開弓,發勁如放箭。”是以在蓄勢時要求要做到一身備五弓,周身上下全部合住勁,全身肌肉放松下沉,身體自然中正。發勁時,重心迅速由右腿移向左腿,松左胯,同時通過右腳蹬地(利用地面的反作用力)轉膝,擰腰,扣裆,轉胯,順肩,使勁迅速傳遞到拳上。整個身體向左旋轉,左肘在右拳發出的同時,迅速向後發力,和右拳正好形成對稱力。這樣,既可以保持自己的身體平衡,使自己不至于在發勁時身體前傾而失去重心,在實戰時則不被對方引動而失勢,又有助于右拳的發力,左肘快速後拉可以推動右拳向前發力,進而做到集全身之力于一拳。這是就力學上講的旋轉離心力。另外,在發勁前一定要盡可能放松,在勁達到落點的一瞬間,肌内才能緊張,正如我們前面所講的——周身放松可以加快發勁的速度。勁到落點的一瞬間緊張,可以将力發透,并且有助于定位進而産生刹車力(制動力),而後再迅速放松。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