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生而不養是原罪?《何以為家》中無法治愈的童年,其實客觀存在無法治愈的童年法庭上的父母生而不養是原罪

作者:小沫趣聊娛樂
生而不養是原罪?《何以為家》中無法治愈的童年,其實客觀存在無法治愈的童年法庭上的父母生而不養是原罪
幸運的人用童年治愈一生,不幸的人用一生治愈童年。

生而不養是不是一種罪,有人出生就在羅馬,而我隻能生活在地獄,你能想象到是十二歲就要出去打工的樣子嗎?你能體會到十一歲就要嫁人的痛苦嗎?

願每一個勇敢的孩子都能被世界妥善對待,在這個影片裡隻是一個笑話,父母文化低下,不知道什麼是“計劃生育”,他們隻能靠着不停地生孩子,為自己謀取利益,他們在法庭上說自己生活的多艱難,觀影者就覺得有多可笑。

生而不養是原罪?《何以為家》中無法治愈的童年,其實客觀存在無法治愈的童年法庭上的父母生而不養是原罪

整部影片的壓抑程度簡直不能想象,這是一個以戰争為背景的影片。因為戰争,難民布滿了整個黎巴嫩,主人公這個小男孩就是其中一員,戰亂導緻他們一家人不得不四處流浪,颠沛流離的生活讓他從小就比同齡人成熟。

骨肉分離是戰争的常态,影片描述的也不算非常的隐晦,但是它卻把真正的戰亂消減了一半。要知道當時的黎巴嫩多少流浪孩童,他們不得不從街頭巷尾的乞讨謀生,非法勞工,暴力殘酷,幾乎就是那個時代的特寫。

生而不養是原罪?《何以為家》中無法治愈的童年,其實客觀存在無法治愈的童年法庭上的父母生而不養是原罪

贊恩生活在這樣的環境中,父母隻生不養,他們靠着不停地繁衍後代來維持底氣。他們很窮,但是卻窮的人越喜歡生孩子,延續香火隻是一種借口,他們的錯誤需要讓五個孩子來買單,這就是最抓住人性的一點。

冠冕堂皇的話,對孩子非打即罵,12歲的贊恩用來打工補貼家用,11的女兒用來嫁人換取幾個月的口糧,剩下幾個還太小,養一養或許能發現他們的價值,孩子們從來不是被期待出生的,他們每個人身上都背負着使命。

生而不養是原罪?《何以為家》中無法治愈的童年,其實客觀存在無法治愈的童年法庭上的父母生而不養是原罪

影片讓我感覺最壓抑的一個點,就是妹妹因為來例假要被母親送走。結婚你能想象到這隻是一個11歲的孩子,聽着女孩的苦求和男孩聲嘶力竭的挽留,但是小孩哪能鬥得過大人呢,妹妹被送走了,贊恩也對家庭失望了。

他開始了流浪,他厭惡這個像生殖機器一般的母親,厭惡他們将孩子當成謀取利益的手段,一個12歲的孩子,單薄的身影,他在街頭遊蕩,沒有一個大人來幫助他,在這個殘暴的社會,他就像是不認命的浮萍,飄飄蕩蕩不想任命。

生而不養是原罪?《何以為家》中無法治愈的童年,其實客觀存在無法治愈的童年法庭上的父母生而不養是原罪

但是讓贊恩沒有想到的是,在他流浪回家以後,發現自己最在乎最愛的妹妹,因為懷孕而去世了。

這個消息讓贊恩變得憤怒,他認為自己過得已經很清醒了,但是妹妹的去世讓他覺得自己該糊塗,他氣憤地拿起刀去捅傷了所謂的妹夫。

“我要起訴我的父母,因為他們生了我”這句話直接讓人淚奔,很少有人這樣說過,即使叛逆期的孩子們也知道,自己的父母除了很愛自己,太唠叨以外,并沒有什麼錯誤。

生而不養是原罪?《何以為家》中無法治愈的童年,其實客觀存在無法治愈的童年法庭上的父母生而不養是原罪

但是這個12歲小男孩,竟然在法庭上說出了這麼一句話,孩子也會疲憊,他會在人生絕望和麻木以後,發出自己最後一聲的怒吼,你能感受到他的無助,也能感受到他其實對妹妹是愧疚的。

他用這種方式來對抗父母,希望後面的孩子們,不要經曆他這樣的慘劇,也希望他們不要像妹妹一樣,成為父母謀生的工具,即使他現在是罪犯,但我也認為他是最幹淨的罪犯。

生而不養是原罪?《何以為家》中無法治愈的童年,其實客觀存在無法治愈的童年法庭上的父母生而不養是原罪

曾經有一千種方式,可以讓贊恩變壞,家庭的因素,可以讓他成為一個搶劫犯,社會的因素可以讓他成為一個殺人狂魔,但是他沒有,唯一的沖動,是他最愛的妹妹沒有了,他何其無辜。

但是站在贊恩爸媽的角度,他們覺得自己的所作所為是符合常理的。作為一位非法移民,他們沒有收入來源,但是孩子是他們肚子裡生出來的,他們有權利安置他們來維持自己的生活。

他們既可憐又可悲,将自己的女兒賣給商販為妻,低齡懷孕到無辜去世。如果你不是身臨其境,你根本無法感覺這個影片的壓力,他們直接将人性最惡的地方剖析出來。

生而不養是原罪?《何以為家》中無法治愈的童年,其實客觀存在無法治愈的童年法庭上的父母生而不養是原罪

看着他們在法庭上失聲痛哭,及時給他們重來一次的機會,又或者讓他們帶着記憶重生,他們依舊會毫不猶豫地将女兒賣掉,因為他們要生活,他們需要錢來繁衍另一個女兒的代替品出來。

在面對贊恩地指着,這位媽媽顯得非常的委屈,他認為是兒子不懂得他們的辛苦。在陌生的國家,他們處于社會的最底層,他們沒有收入來源,兒子沒有經曆過他們的人生,憑什麼要審判他們呢?

生而不養是原罪?《何以為家》中無法治愈的童年,其實客觀存在無法治愈的童年法庭上的父母生而不養是原罪

但是可笑的是,既然你不願意讓他們經曆你這樣的生活,為什麼要一個接着一個的去生呢?即使身不由己,周圍的大環境讓他們不得不做出這樣的決定,但是他們是成年人,真的就學不會克制嗎?

當故事到了結尾,又在流浪的贊恩這個時候多了一個新夥伴,在希爾被捕後,在帶着拉希爾的1歲兒子開始流浪,在這段時間絕望的事情發生了。

他開始變的壓抑,也開始掙紮,他連自己也拯救不了,他根本沒有辦法在養育一個孩子,于是他做出了一些舉動将尤納斯鎖在街頭,最後更是和他的父母如出一轍,将尤納斯賣給了人販中介。

他在作為一個孩子時别無選擇,而在成為“大人”之後,他仍然是别無選擇,他需要用尤納斯換來的錢,他需要生活下去,在這樣的世界下,沒有人不是受害者。

生而不養是原罪?《何以為家》中無法治愈的童年,其實客觀存在無法治愈的童年法庭上的父母生而不養是原罪

每一個新生命的誕生,都代表身上的重擔更加沉重了一點,這個時候,我們不再是單獨的個體,我們是一個家庭,需要互相幫助将這個小朋友養育長大。

我們需要教會他人生道理,教會他牙牙學語,但是這個過程是有風險的,風險的程度沒辦法估計,這個還是是否能如我們所願,也是一個未知的事情。

生而不養是原罪?《何以為家》中無法治愈的童年,其實客觀存在無法治愈的童年法庭上的父母生而不養是原罪

但總有人不願意去冒險,他們不願意接受自己的成果變成失敗品,但是那些十月懷胎的傳統父母真的是“聖人”了嗎?當然不會,他們有時候的做法往往毀掉了他們的作品。

“誰讓你生我了?經過我同意了麼?”這是很多電視劇都能聽到的問題,但是我們永遠都不會找到答案,但是我們可以了解成:沒有經過孩子的同意就“擅自”把他帶到這個美好和苦難并存的世上,身為父母的是不是要對此負責?

生而不養是原罪?《何以為家》中無法治愈的童年,其實客觀存在無法治愈的童年法庭上的父母生而不養是原罪

沒有經濟條件,生活拮據的人是不是就不應該養育孩子,這不盡然,如果你做好了準備,給予他全部溫馨和應有的關愛,或許你的這個個作品會比其他人好得多。竭盡全力教育他,讓他成為一位人格健全的人,這是每一個父母最應該做到的事情!

謝謝觀賞,關注我,帶你了解更多娛樂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