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 我是奶爸 北方的秋天很短暂 也很干燥 记得我小时候就很容易上火咳嗽 因为当时物质匮乏 除了多喝水 能吃到的水果并不多 但是有一种非常便宜的果子加工的小吃 拌上梨丝就成了秋冬季为数不多 酸甜可口的去火开胃润肺吃食 但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它就悄悄离开了家里的餐桌 那就是传统的山楂糕

奶爸在超市里买了几种袋装不是太甜了就是没有山楂的味道 再看配料表里一堆的添加剂 所以奶爸决定从捡山楂开始复刻小时候的味道 说走就走 周末开了一百五十公里的车来到了怀柔的山沟沟里
这里没有开发 没有景区 山楂树也是在山坡或者台地上自然生长的 但是我们怕这些树是当地老乡种植的 所以并没有去摘树上的果实 只捡拾自然掉落在地上的山楂 省的引起不必要的误会 一会儿工夫就捡了一袋子 再带着小朋友山上玩了一会儿就打道回府了
先清洗一下表面的浮土
山楂的果实比山里红要小一些 果皮薄一点儿 山里红适合做糖葫芦和罐头这种需要颜值的 山楂主要就是做果酱和金糕这些需要加工的
第二遍洗的时候加一些食盐在水里能洗的更干净 这种山里捡的没有农药什么的 就不需要洗洁精了 清洗的同时把果蒂揪下来 沥干水分准备去籽
去籽需要用到开椰子的工具或者硬质吸管
先从底部插入转一下
再从顶部插进去果子里面的籽就都去掉了
弄一小把了大约120g 放在锅里
准备50g白糖
20g麦芽糖和2g盐
根据自己的喜好加水 小时候为了显得数量多 会多加一些水
大约是山楂的三倍左右 开大火等糖融化之后转小火
等山楂变软 汤汁变浓之后打去浮沫关火 这也是老北京比较有名气的小吃甜品炒红果 酸酸甜甜的很好吃 还开胃消食
放到不烫嘴了就可以边吃边继续给山楂去籽了
这些是一斤果肉 放进锅里 注意不能用铁锅 要用不锈钢或者不粘锅
加入300g白糖 5g盐
50g麦芽糖 和果肉持平的水 开始熬制
烧开之后关最小火煮 这里有两种做法 着急吃可以煮一小时之后用破壁机打碎或者半小时关火 等待彻底放凉 然后再次加热煮半小时 我用的第二种 煮到果肉软烂能压碎了就关火
趁热把果肉过筛 这样能过滤掉里面的纤维还有没有完全软烂的果皮 做出来的山楂糕口感更细腻
留在筛子里的这些也不要扔了 可以用来做果丹皮 都筛完的装进瓶子就是山楂果酱 要是抹在刚出锅的馒头上别提多好吃了
接下来继续把果浆炒干水分做山楂糕 这时候可以根据自己的口味和不同品种的果子再调节一下酸甜 如果用山里红之前的糖就可以了 这个山楂实在太酸了 我又加了200g白糖
不粘锅小火慢慢炒 等到水分蒸发差不多 铲子划开不会马上合并
挂在铲子上成块下落就可以了 放进模具冰箱隔夜冷藏
第二天 把山楂糕从盒子里倒出来 切成细条
再拿一个去皮的梨 切成梨丝
拌匀之后可以根据自己口味喜好加蜂蜜或者撒些白砂糖金糕梨丝就做好了
把山楂糕先切成长条 然后斜刀切成菱形块 码盘之后撒上桂花 就成了桂花山楂糕
就是简单的山楂 经过以前人们的智慧和劳动就变成了不同的美食 自己动手捡来的山楂天然无污染 自己熬制没有添加剂 还真的是小时候的味道
可能有人会想说就一个山楂糕 直接超市里买就得了 但是有些味道真的不是大规模工业化和物质极大丰富之后还能吃到的 也许吃货的热情和执着就是这个样子吧
有什么想和我交流的可以留言或者弹幕告诉我
如果感觉我做的还不错 欢迎 点赞 投币 收藏 转发
我是奶爸 记录美好生活 谢谢观看 下次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