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让作家三毛感到恐惧的“水妈咪”,原来竟然是隐匿在大西洋的水妖01 大西洋绝恋:长眠深海的泰坦尼克号02 水妖与海灵:关于大西洋的美丽神话03 文明与衰落:海鲜背后的渔业之殇

作者:无斋公子曰
让作家三毛感到恐惧的“水妈咪”,原来竟然是隐匿在大西洋的水妖01 大西洋绝恋:长眠深海的泰坦尼克号02 水妖与海灵:关于大西洋的美丽神话03 文明与衰落:海鲜背后的渔业之殇

哈利法克斯,加拿大新斯科舍省的首府。相信大多数中国人此前从未听说过这座城市的名字。但就在100多年前,曾经有超过1500人丧生于此,其中甚至有一位前世界首富。而这些死难者的墓碑,如今就立在这座美丽的海滨城市里。

让作家三毛感到恐惧的“水妈咪”,原来竟然是隐匿在大西洋的水妖01 大西洋绝恋:长眠深海的泰坦尼克号02 水妖与海灵:关于大西洋的美丽神话03 文明与衰落:海鲜背后的渔业之殇

位于美洲大陆最北端的加拿大,大部分时间都如同一个冰雪王国。但哈利法克斯则不然,在众多的地理和旅行杂志里,这座四季宜人的城市,常年被评为世界上最适合居住的地方之一。

但熟悉那段历史的人,对这座城市却怀有另一种感觉。

1912年4月10日,泰坦尼克号,那艘被誉为世界工业史上的奇迹,号称“永不沉没”的豪华游轮,开启了它的处女航首秀。按照计划,它从英国南安普敦起航后,将由西向东跨越大西洋,最终抵达航行的目的地美国纽约。

让作家三毛感到恐惧的“水妈咪”,原来竟然是隐匿在大西洋的水妖01 大西洋绝恋:长眠深海的泰坦尼克号02 水妖与海灵:关于大西洋的美丽神话03 文明与衰落:海鲜背后的渔业之殇

然而,旅程刚刚过半,泰坦尼克号就在北大西洋海域撞上了一座巨大的冰山。经过两个多小时的挣扎,这艘巨大的邮轮最终于1912年4月15日凌晨2点20分绝望地沉入海底。而船上的2207名乘客和船员,超过1500人不幸遇难。

自那以后,泰坦尼克号的残骸,就一直静静地躺在北大西洋深深的海底。而哈利法克斯,这座看起来一派宁静祥和的小岛,正是当年泰坦尼克号的沉没之地,有不少遇难者被葬在了这里。

让作家三毛感到恐惧的“水妈咪”,原来竟然是隐匿在大西洋的水妖01 大西洋绝恋:长眠深海的泰坦尼克号02 水妖与海灵:关于大西洋的美丽神话03 文明与衰落:海鲜背后的渔业之殇

如今,假如你走在哈利法克斯的街头,还能够看见公园里摆放着泰坦尼克号遗留下来的螺旋桨,而著名的大西洋海洋博物馆也坐落于此,泰坦尼克号遇难者们的遗物就被安放在那里——这些永久的痕迹,将伴随着《泰克尼克号》这部电影中jack和rose那凄美的故事,深深烙在这座城市的灵魂上。

大西洋,探险者、科学家与勇士们热血沸腾的雄心与梦想中心,至今仍在影响着人们的性格、态度与梦想。从君王到诗人,从冒险家到水兵,从渔夫到海盗,从商贾到旅客——无不与这片浩瀚无际的蓝色海洋有着关联。

在很久很久以前,受到众多因素的影响,大西洋在人们的眼中亦敌亦友,对于这片看不到尽头的海域,人类始终怀有既敬畏又恐惧的心理。

直到公元7世纪的时候,来自腓尼基的水手们在巨额利益的驱使下,首次冒险跨越了海格力斯之柱——传说中“永暗之海”与人间的边界——什么事情都没有发生,这些勇敢的水手们带着满船的财宝凯旋归来了。从此,广袤的大西洋就对人类敞开了怀抱。

让作家三毛感到恐惧的“水妈咪”,原来竟然是隐匿在大西洋的水妖01 大西洋绝恋:长眠深海的泰坦尼克号02 水妖与海灵:关于大西洋的美丽神话03 文明与衰落:海鲜背后的渔业之殇

在经历了大航海时代、维京海盗时代、大殖民时代之后,人类文明的进程走到了今天,而在此过程当中,大西洋与人类的关系也一直在不断地演变。

缘于对这片大洋的浪漫畅想,西蒙·温彻斯特,一位毕业于牛津大学地质学专业的作家,同时也是英国最著名的探险家,开始了他的世界之旅。

作为《纽约时报》《国家地理杂志》等顶级媒体的特约作者,温彻斯特尤为擅长通过优美的文笔、悠长的韵味、独特的视角,对看似复杂的大历史进行生动的描述。

在《大西洋的故事》这本将近400页厚的书中,温彻斯特将大西洋那繁杂的地理环境、多彩的海洋内里,以及由此而发的众多引人入胜的历史往事娓娓道来,于是,关于大西洋的历史与现在,以及它的永恒与未来,就徐徐展现在我们面前,一如这本书的扉页所形容的那样:

这是一部生存与冒险、探索与发现、海战与霸权、财富与贸易、飓风与灾难的人类史诗!

让作家三毛感到恐惧的“水妈咪”,原来竟然是隐匿在大西洋的水妖01 大西洋绝恋:长眠深海的泰坦尼克号02 水妖与海灵:关于大西洋的美丽神话03 文明与衰落:海鲜背后的渔业之殇

虽然人类已经征服了陆地上每一块幽微玄奇之地,但直至今日,人类对于海洋的了解,仅仅只有5%,甚至我们对火星或月球表面的认识,都要比对海洋的认识多得多。

正是因为在茫茫的大海当中,蕴藏着许多不为人知的秘密,因此,从古至今,人们对喜怒无常、性情多变的大海都充满了好奇和恐惧,而海洋自然也就成为了诗歌与传说的灵感之源。

让作家三毛感到恐惧的“水妈咪”,原来竟然是隐匿在大西洋的水妖01 大西洋绝恋:长眠深海的泰坦尼克号02 水妖与海灵:关于大西洋的美丽神话03 文明与衰落:海鲜背后的渔业之殇

在古代中国,一直流传着关于美人鱼的传说,而在遥远的大西洋,这个传说的主角叫做“塞壬”。

塞壬来源于古老的希腊神话。在传说中,塞壬是河神埃克罗厄斯的女儿,拥有天籁般动听的歌喉,和一对洁白无瑕的翅膀。她认为自己的歌声要比艺术女神缪斯还动听,于是向缪斯发起了挑战,结果,塞壬不幸落败。为了惩罚她,缪斯将塞壬身上那对美丽的翅膀拔掉了。

就这样,可怜的塞壬只好栖息在墨西拿海峡附近,为了充饥,她会用自己的歌喉诱惑过路的航海者,当船上的水手们因为倾听这动听的歌声而失神的时候,船只就会触礁沉没,而船员们自然也就成为了塞壬的腹中餐。

让作家三毛感到恐惧的“水妈咪”,原来竟然是隐匿在大西洋的水妖01 大西洋绝恋:长眠深海的泰坦尼克号02 水妖与海灵:关于大西洋的美丽神话03 文明与衰落:海鲜背后的渔业之殇

在故事中,塞壬是一种人面鱼身的海妖,形象与美人鱼类似。关于塞壬的作品有很多,最早可以追溯到公元10世纪,在一位名叫基涅武甫的英国诗人笔下,塞壬的形象大致是这样的:

在海洋世界确实能看到些奇异之物

人们说塞壬的胸部和上身

就像美女一样。但下身则不然

从肚脐以下就一点都不像人了

像鱼,还装点着鱼鳞

这些怪物们居住在毁灭的道路上

飞旋的海水就在那里吞没人类的船只

让作家三毛感到恐惧的“水妈咪”,原来竟然是隐匿在大西洋的水妖01 大西洋绝恋:长眠深海的泰坦尼克号02 水妖与海灵:关于大西洋的美丽神话03 文明与衰落:海鲜背后的渔业之殇

除了凶名赫赫的塞壬以外,在大西洋以东、撒哈拉沙漠以南的广大非洲部落中,还流传着另外一种女性水生精灵的传说。这种时而仁慈、时而妖艳的水妖,经常出现在尼日利亚的约鲁巴部落、以及贝宁和加纳,以及利比里亚、加蓬、裴南多岛的许多巫毒教仪式中。

已故的女作家三毛,曾经在《撒哈拉之恋》这本书里写道:“真正非洲丛林里的巫师又更厉害恐怖邪门千万倍,我在尼日利亚看到过一次女巫对当地女神‘水妈咪’的献祭,当时身受的惊吓,可能一生也不能忘怀。”

三毛在这里所说的“水妈咪”,有些地方也叫作“水妈妈”,正是流传于西非大陆数百年的水精灵形象。随着黑奴贸易的兴起,这个形象也出现在大西洋的西岸,秘密流传在那些流落异乡的非洲奴隶当中。

“水妈咪”常常以一个皮肤苍白、发色金黄,佩戴着一串奇特珠宝的女子形象出现,她身上长着美人鱼一样的鱼鳍,通常还会拥有极其丰满的胸部,一条粗壮的大蟒蛇盘踞其上——据人类学家考证,这种形象实际上源于一种被称为“西非海牛”或“海奶牛”的大型海洋哺乳动物。

让作家三毛感到恐惧的“水妈咪”,原来竟然是隐匿在大西洋的水妖01 大西洋绝恋:长眠深海的泰坦尼克号02 水妖与海灵:关于大西洋的美丽神话03 文明与衰落:海鲜背后的渔业之殇

在非洲,一些别有用心的男人会对自己的妻子宣称:在那些私生活混乱的女孩,尤其是妓女的身上,会附有“水妈咪”的灵魂。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去妓院反而是一种神圣的行为。

当然,就算他的妻子虔诚地信仰“水妈咪”,我想,她在听到这种奇葩的论调之后,也不会真的傻乎乎地放任自己的老公跑到那种鬼地方去吧——不拿大棒子把他赶出家门,就算是“水妈咪”保佑他了。

让作家三毛感到恐惧的“水妈咪”,原来竟然是隐匿在大西洋的水妖01 大西洋绝恋:长眠深海的泰坦尼克号02 水妖与海灵:关于大西洋的美丽神话03 文明与衰落:海鲜背后的渔业之殇

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那么,对于那些靠着大海的人来说,当然就要吃大海了。

让作家三毛感到恐惧的“水妈咪”,原来竟然是隐匿在大西洋的水妖01 大西洋绝恋:长眠深海的泰坦尼克号02 水妖与海灵:关于大西洋的美丽神话03 文明与衰落:海鲜背后的渔业之殇

人们曾经认为,在大西洋里有着极其丰富的鱼类,可以满足所有人,似乎每捕到一条鱼,就会有两条鱼产下新的鱼卵。渔夫们似乎可以祖祖辈辈靠着这门手艺发家致富,而全世界爱吃鱼的人,也似乎可以永远尽情享用这些鱼虾蟹贝,而不必担忧有匮乏之虞。

是啊,就在这片广袤无垠的大洋里,有着无数鱼类:大西洋鳕鱼、大西洋大比目鱼、大西洋鲑鱼、大西洋扇贝、格陵兰大比目鱼、北大西洋鮟鱇鱼、红鲑鱼、热带红绸鱼、热带虾类、一种被当地渔民称为“燧鲷头”的橙罗非鱼,以及久负盛名的大西洋金枪鱼——其中个头最大、价值最高的蓝鳍金枪鱼,可以在东京著名的筑地市场卖出3万美元一条的天价!

让作家三毛感到恐惧的“水妈咪”,原来竟然是隐匿在大西洋的水妖01 大西洋绝恋:长眠深海的泰坦尼克号02 水妖与海灵:关于大西洋的美丽神话03 文明与衰落:海鲜背后的渔业之殇

所有这些美味鲜嫩、价格高昂的鱼类,都生活在格陵兰和火地岛之间、开普敦和北开普省之间的深海浅滩和温水冷海之中,生活在几十万立方英里的大西洋水域中的某处。

但是,到了20世纪50年代,似乎一切都不一样了。

渔民们的捕捞技术大为改善,传统的手钓方式只作为娱乐之用。一些更富有争议、效率更高的捕捞方法,例如延绳钓法、浮动刺网,乃至于在海底拖网,进行大规模的捕捞。再后来,捕鲸船和冻鱼技术也出现了,接着,又出现了欧洲人最爱吃的炸鱼……

总而言之,当捕捞技术发展到今天,人们已经不需要把鱼运到陆地之后再进行处理——切片、冷冻、装盒、贴商标……所有这一切工序,都可以在海上完成。人们所需要的,只是一艘大船,不,那不是一条船,而是一条浮在海面上的、由蒸汽机驱动的生产线,可以24小时不间断地分解鱼,并把它们组装成你家冰柜里的各种方便食品。

让作家三毛感到恐惧的“水妈咪”,原来竟然是隐匿在大西洋的水妖01 大西洋绝恋:长眠深海的泰坦尼克号02 水妖与海灵:关于大西洋的美丽神话03 文明与衰落:海鲜背后的渔业之殇

然而好景不长,就在渔民们满腹豪情地卷起袖子,准备好好利用他们手上那最先进的工具,为了自己的腰包而大干一场时,海上却传来了一个意外的严峻消息:突然之间,不管他们怎么努力,渔民们就连他们之前捕捞量的十分之一都捕不到了!

人们恐惧地发现,一件可怕地事情真的发生了:大西洋里的鱼,没有了!

拖着大网的渔船开出去,把网撒下去,张开大嘴,拖着网在渔场待满分配的时间,然后把所有东西拉上来——却发现拖网里空空如也!就这样,1992年6月,在人们发现这片满溢着最美丽的可食用鱼类的5个世纪之后,所有的鱼都被人们捞走了,

在最巅峰的时期,纽芬兰海域曾经有过150万吨产卵的鳕鱼,而现在,这里尚存的鳕鱼,满打满算也不过只有6万吨——而当年曾经船来船往、充满渔民们欢声笑语的大浅滩渔场,现在也已经变成了“前”鳕鱼渔场。

就在不久之前,大西洋的西北部还有着丰饶的物产,而人类的贪婪和短视却使它们消失了,而且很可能是永远的消失了。

站在空荡荡的海边,我们不由要发问:海洋会不会正在密谋着,以某种我们无法想象的方式,来抵制我们对它无休无止的滥用?它是不是还会以某种形式或其他开端,对我们进行反击?如果大西洋,以及其他海洋真的决定那样做的话,人类又会付出什么样的代价呢?

让作家三毛感到恐惧的“水妈咪”,原来竟然是隐匿在大西洋的水妖01 大西洋绝恋:长眠深海的泰坦尼克号02 水妖与海灵:关于大西洋的美丽神话03 文明与衰落:海鲜背后的渔业之殇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