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荀子·子道》:儿子能不能告发父亲

《荀子·子道》:儿子能不能告发父亲

《礼记·杂记下》:“期之丧,十一月而练,十三月而祥,十五月而禫。”就是说居丧满11个月的时候,要举行“练祭”,衣白绢。可鲁国有一个居丧的大夫这一天却在床上睡觉,子路知道了,就把这件事告诉了老师孔子,并问老师这样做合乎礼法吗?

孔子出人意料地回答说:“这个我不懂哦。”

子路有些失望,出来对同学子贡说:“我以为老师无所不知,可老师并不是什么都知道。”

子贡说:“你问老师什么呢?”

子路说:“我问:‘鲁国的大夫练祭期间却在床上睡觉,这合乎礼制吗?’先生说:‘我不知道。’”

子贡说:“我帮你再去问问。”

子贡走进孔子的书房,将子路的问题原原本本又问了一遍。

孔子非常明确地回答子贡说:“这当然是不合礼法的!”

子贡出来对子路说:“老师当然是无所不知的,你怎么说他有所不知呢!我现在明白了,是你自己问得不对。根据礼制,居民不能非议居住地的大夫,而你就住在那里。”

《荀子·子道》:儿子能不能告发父亲

类似的情形,在《论语》里也有记载,孔子晚年在楚国居住期间,有一次叶公说起一件事,说在他的乡党中有一个人很正直,老爸投了一只羊回家,儿子就把父亲告发了。孔子却说,我们鲁国的标准却不是这样,父亲在外面应该为儿隐瞒过失,儿子在外面应该为父亲遮掩过错,这才是正直的体现。

按照孔子的主张,儿子应该阻止父亲去外面偷别人家的羊,但既然已经偷了,就不应该再去告发父亲。我想,或许那人应该说服父亲,把羊还回去,才是正确的处理方法。

情、理、法的关系问题,在我们的生活中一直会遇到,如何正确处理至今仍然是一个难题。在现实中,一般都要强调合情、合理、合法,虽然并不总能都兼顾到。

在荀子看来,这个问题就比较简单,治理国家,仁是核心,义是底线,礼治是首选,教化先行,刑罚是最后的手段。只有这样,刑罚才具有最高的威慑力。不像现在,一些人动不动就要打官司,鸡毛蒜皮的事就要打110。人情淡薄了,没有道德的人太多了!

《荀子·子道》:儿子能不能告发父亲

中国社会这种注重内在和谐,而不是在利益上斤斤计较的思想是根深蒂固的。

以前,家里的孩子很多,孩子之间吵架发生矛盾,如果有孩子向父母告状,一般都是各打五十大板,打小报告不被提倡,以大欺小也不鼓励。

再比如,学校里面同学之间发生的小小摩擦,或者发生一些淘气的事,打小报告的同学一般都不受其他同学欢迎,甚者被孤立。

即使在制度严明的大组织里,如果一级组织的领导班子成员之间发生矛盾,特别是正职和副职之间发生冲突,最好是内部自己解决。无论是哪一方如果去向上级告状,一般双方都不会有好的结果。

当然,以上所言,都应该不是大是大非问题,因为大是大非问题反而是很容易判断和解决的。

继续阅读

  • 《荀子·君道篇》

    12·1有乱君,无乱国;有治人,无治法。羿之法非亡也,而羿不世中;禹之法犹存,而夏不世王。故法不能独立,类不能自行;得其...

    镊子

    04-12

  • 荀子·荣辱篇

    【原文】憍泄①者,人之殃也;恭俭者,偋②五兵也。虽有戈矛之刺,不如恭俭之利也。故与人善言,暖于布帛;伤人之言,深于矛戟。...

    镊子

    04-13

  • 荀子·不苟篇

    3·1。故怀负石而赴河,是行之难为者也,而申徒狄能之;然而君子不贵者,非礼义之中也。山渊平,天地比,齐、秦袭,入乎耳、出...

    镊子

    04-13

  • 荀子·非相篇

    5.2故相形不如论心,论心不如择术。:术正而心顺之,则形相虽恶而心术善,无害为君子也;形相虽善而心术恶,无害为小人也。君...

    镊子

    04-13

  • 荀子·仲尼篇

    7·1“仲尼之门,五尺之竖子,言羞称乎五伯,是何也?”曰:“然,彼诚可羞称也。齐桓,五伯之盛者也,前事则杀兄而争国,内行...

    镊子

    04-16

  • 荀子·儒效篇

    8·1大儒之效:武王崩,成王幼,周公屏成王而及武王以属天下,恶天下之倍周也。履天子之籍,听天下之断,偃然如固有之,而天下...

    镊子

    04-16

  • 跟着荀子学修身

    荀子真是儒家大师,第一篇学劝学,第二篇就学修身修身不仅是学习的过程,荀子还教会我们怎么看人,什么是好人什么是坏人。知人才...

    镊子

    04-18

  • 跟着荀子学不苟篇

    不苟,指不随便、不马虎。君子以礼义治国,以诚信养心,以自律而求同志。极力表彰君子的种种可贵品格,揭露和批判了小人的不良行...

    镊子

    04-18

  • 跟着荀子学荣辱

    "荣"即光荣、荣誉,是指社会对个人履行社会义务之后所给予的褒扬与赞许,以及个人产生的自我肯定肯定心里体验。"辱"即耻辱,...

    镊子

    04-18

  • 跟着荀子学王制

    本文是荀子对政治的看法。荀子认为王者之政是一种用贤罢废、诛恶化民的政治,赏罚分明,可以使人人归于礼义。处理政事要用礼和法...

    镊子

    04-19

  • 跟着荀子学儒效

    这一篇除了论述大儒的作用外,还论述了圣人、君子、劲士、雅儒、小儒、俗儒、俗人、众人、鄙夫几类人的德行,并强调了学习与法度...

    镊子

    04-19

  • 跟着荀子说仲尼

    《仲尼篇》用了文章开头二字作为篇名,和内容并无关系。首二段是说霸者自然有其不灭亡之道,而不免会有用礼让来装饰自己的表现;...

    镊子

    04-19

  • 跟着荀子学非相

    这是荀子对面相学的否定面相学是中国五术中的一种学问,主要从人的面上或身上的特征、行为举止等来判断一个人的性格和健康,从而...

    镊子

    04-19

  • 跟着荀子学非十二子

    这是一篇对先秦各学派代表人物它嚣、魏牟、陈仲、史鱼酋、墨翟、宋钘、慎到、田骈、惠施、邓析、子思、孟轲等十二人作了批判,而...

    镊子

    04-19

  • 荀子 | 以仁为基础的礼义构建

    本文转自|哲学基础内容提要:学界一般认为,孔子仁礼并建,孟子主要发展仁,荀子主要继承礼。荀子多言礼,少言仁,“仁”在荀子...

    镊子

    07-26

  • 有名之堂新编诸子集成——《荀子》宥坐[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