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萧军与成都小吃的缘分

萧军与成都小吃的缘分

萧军曾自述,自己的原名刘鸿霖,笔名是以京剧《打渔杀家》里的萧恩为楷模,及自己是行伍出身的缘故,取名萧军。而萧红是因为她追随萧军后为自己起了这一名字。至于后来的“小小红军”之说,则显然是后人涂抹的政治亮色。然而,经过一系列的误会,彼此伤筋动骨之余,萧军在兰州滞留期间,跟熟人王德谦(原上海正风文学院女学生)的妹妹、艺人王德芬发生了一场新恋情,并立即完成了闪婚。1938年7月18日,萧军偕王德芬来到成都。

萧军是这样评价自己的:“我是个性格暴烈的人。”“对于任何外来的、敢于侵害我的尊严的人或事常常是寸步不让,要以死相拼的;但对弱者,我是容忍的。甚至容忍到使自己流出眼泪,用残害虐待自己的肢体来平息要爆发的激怒……这痛苦,只有自己知道。”不难想象,这样的人,即使喜欢起什么东西,也具有爱情一般的高温。

人们都说“味在成都”,但具有南北“通吃”之力的,当然是成都小吃。不过,对出生东北的萧军来讲,几十年来让他没齿不忘的,却是成都小吃中,最便宜、最大众化的东西——“甜水面”。所谓“甜水面”,其实就是极普通的麻辣担担面,只不过按成都人的口味,略放了一点点糖,加了一点甜味而已。小吃让作家如此梦牵魂绕,怕不仅仅是小吃的独特风味吧。

抗战时期的成都,文人们生活很无规律,萧军总是开夜车写稿、编辑,实在饿了,就跑出来吃几碗“甜水面”、买两个锅盔。其实,出生于东北的萧军本来就喜欢面食,他最爱在街边小摊上吃馄饨、馅饼、豆腐脑之类的小吃,很大众化,不拘小节。据说因怕被好友的家人碰上,嫌他不“绅士”,有时只好饿着肚子不吃了。而且他还有曾经在躲空袭警报蹲防空洞时渴望一碗“甜水面”而不得的经历,这些经历却长存在萧军记忆中。

王德芬在《我和萧军风雨50年》当中回忆说,当年成都物价甚低,两人一顿饭两三角钱就可以吃饱,萧军不但吃甜水面,一吃就是七八碟,他还爱吃“鸳鸯面”:一碗面一半是白色的细粉丝,一半是褐色的荞面条,拼命放辣椒油、花椒油,这才过瘾。

后来他们搬到桂花巷李劼人先生的院子里,李劼人尚在指挥街开饭馆,取名“小雅轩”,也常请萧军夫妇吃饭,品尝正宗的川菜。但萧军仍然觉得还是甜水面来得过瘾。

直到40多年后的1982年,萧军先生作客成都,他一下飞机就在陪同人员指引下直奔市区,在成都巷子里急于找一样东西:正宗的“甜水面”,以解压抑几十年“甜水面之瘾”。而几十年沧海桑田,他已经辨认不出他记忆里的成都了,位于长顺上街的桂花巷还在,但已寻不出旧时面貌,而记忆里的味觉成了他最忠实的向导。当萧军在机场向接待人员提出先品尝“甜水面”的要求时,接待方却一时发蒙,不知萧老先生的“甜水面”为何物。后来经人提醒,才知萧军所谓的甜水面,就是现在成都妇孺皆知的“担担面”。接待人员恍然大悟之余,即带萧军一行从机场直奔当时颇有名气的“洞子口凉粉店”。

李劼人《皇城甜水面担子》里指出,甜水面应该出现在清末。20世纪40年代最有名气的是成都白云寺的“甜水面”。甜水面在“三年自然灾害”期间就消失了,80年代开始恢复。“洞子口凉粉店”的甜水面也许不如20世纪40年代白云寺的“担担甜水面”正宗,也许经过几十年积存的“味觉记忆”,我想,就是拿猩唇豹胎来也无法补偿这相思之苦。

车辐在《川菜杂谈·从洞子口凉粉说开去》里有一段话:“凉粉,市井小吃也,但为名厨曾国华利用为‘凉粉鲫鱼’,是新中国成立前‘蜀风’一道名菜。”据记载:“洞子口凉粉”老板赵金山,旧时在老南门大桥边开“洞子口赵凉粉”,大受疏散市民欢迎。武侯祠一带,也是“跑警报”之地。当地农家一听警报声就忙着煮饭炒菜,等候来客上门。在日军空袭的隆隆声中,成都涌现出一批制作“抗战快餐”的烹饪能手,逐渐形成自己的风味特色,最终成为地方名小吃。

对这些说教,萧军老人已顾不得了。据说,萧军先生坐下来,埋头苦干,一口气吃了3碗甜水面(另有一说是4碗),边吃还边饶有兴味地讲起当年跑防空洞吃甜水面的逸事。最后说:“那时中午如能有碗滑爽适口的甜水面吃,就算很不错了。”还有一个说法是,萧军那天为先品尝甜水面,以至延误了一场特为他举行的座谈会。

饭后,他来到四川省作协5楼会议室,向大家坦言:希望作家们多锻炼身体,持之以恒,并举杜甫“胡马挟雕弓,鸣弦不虚发”、陆游“上马击犯胡,下马草军书”等例子,讲了一番身体力行的话。

这回返成都,遥距他离开蓉城已54个年头,萧军算是过足了“担担甜水面”的瘾。直到离蓉踏上归程,对成都甜水面蕴含的奥秘还是始终未弄明白。他这样表白:“你们的甜水面我不大理解,你们在面中加红酱油都是甜味,这在我吃过全国的面食中,也是少见的。甜味中加上辣椒,这就更奇特了,但是吃在口里,却很受吃,好吃,有回味,别的地方没有这样的做法。”

甜水面的主要原料为手擀面条,约筷子粗细,讲究“筋道”。作料有辣椒油、花椒、红白酱油、红糖浆、蒜泥、芝麻酱、酱油、豌豆尖,是一种纯由调料拌出的面条(有点像宜宾的燃面)。甜水面使用四川最辣的朝天椒,是所有四川带辣小吃里辣力最大的,很多人也会被辣得泪、汗长流。甜水面的特点是充分发挥了辣、甜和芝麻酱的极端之力。有趣的是,如果将甜水面中辣、甜、芝麻酱中任何一种味道去掉,它都会变得使人食后有厌腻感或死辣感,然而甜水面无此感觉,所以它创造了三位一体的和谐。

看看,这么繁复的配料,萧军直到去世也是弄不明白的。

萧军与成都小吃的缘分

(来源:《成都笔记》蒋蓝/著 四川人民出版社)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