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霍光未篡告诉后世权臣一个道理:权臣养肥不是被杀,就是扮猪吃虎所以,真正只手遮天自行废立的权臣集团,在西汉第一个是霍光集团。霍光的权势,和他对已经到手的权力的维护,以及他的谨慎和小心,可以保他自己一世平安,但无法在身后保家族平安,甚至可以说为家族带来泼天大祸。

作者:陌上花已浓

导语:历史从秦始皇开始进入中央集权的皇权时代后,因为皇位的继立经常出现非正常情况,比如很多的母壮子幼、臣强主弱、主少国疑等,加上国家时有发生的祸乱需要有人匡正,这样就打破了皇权与其他权力平衡的局面,出现了所谓的权臣集团。透过这些权臣集团的结局,我们能看到,不管是低调谨慎,还是高调张扬,但凡能只手遮天,自行废立的权臣,最后不外乎两个结局,一是取而代之,二是举族被灭。

秦以后的西汉,第一个皇帝以外的权力集团是吕雉为首的后党。但吕雉其实代表的是皇权,连司马迁修史记都专门有吕太后本纪,汉书也叫高后本纪。

霍光未篡告诉后世权臣一个道理:权臣养肥不是被杀,就是扮猪吃虎所以,真正只手遮天自行废立的权臣集团,在西汉第一个是霍光集团。霍光的权势,和他对已经到手的权力的维护,以及他的谨慎和小心,可以保他自己一世平安,但无法在身后保家族平安,甚至可以说为家族带来泼天大祸。

霍光像

<h1 class="pgc-h-arrow-right">所以,真正只手遮天自行废立的权臣集团,在西汉第一个是霍光集团。</h1>

霍光到最后有没有篡汉自立的心,这个隔着他的肚皮不好说,但他无疑有篡汉自立的实力。只是因为一方面他遇上了比他更会扮猪的汉宣帝刘病己,另一方面霍光尽管权势滔天,但当时的历史背景不支持他自立。

霍光没有篡位的背景。

霍光如果想篡位,他首先得对国家和社稷有再造之功,所谓匡扶汉室。这些霍光没有机会,霍光的恩情和功劳,都是对于皇帝而言。刘弗陵八岁登基,霍光于他而言,不但保他平安长大,还要保他皇位不旁落。而刘病己作为一个罪臣太子的孙子,在监狱长大的孩子,没有霍光的支持是坐不稳皇位的。

但于当时的国家来说,经过文景武几代人的努力,汉帝国正处在内忧外患都最小的时代。所以霍光之于汉廷,顶多就是稳定朝局,恢复发展经济,既没有再造之功,也没有匡扶之力。所以他要篡立是没有背景的,他只能根据皇帝的配合程度和可能发展前景,以自己的利益为出发点行废立之事。

所以他废了昌邑王刘贺,一是因为立刘贺本来就是他为了过渡而不得已的选择,二是因为刘贺太着急了。刘贺是汉武帝的孙子,根正苗红,刘弗陵不明不白死后,因为没有子嗣,朝廷先是在刘彻的孙辈里面选择继承人,最后选了刘贺。但霍光是不中意的,他有更合适的人选,那就是刘病己。霍光与卫太子刘据和刘病己的渊源,知道卫子夫、卫青、霍去病等人关系的人都知道。至于刘贺,但凡有点思想能力的人都知道,二十七天要干一千多件罪孽深重的坏事,是不大可能的。所以唯一合理的解释就是刘贺太年轻太急躁,践位伊始就想夺霍光的权。

霍光不篡,不代表皇帝不怕他篡。

权力和背后的势力太大,皇权和臣权完全失去了平衡。当然,霍光行使的其实就是是皇权,皇帝是摆设。这样当时的朝廷就事实上形成了名义领导者和事实领袖者,二者之间的矛盾是不可调和的。从刘弗陵的早死和刘贺很快被废能看出来,霍光虽然未篡,但是一个擅权专权的权臣,这是逃不脱的。

这样的人在皇帝身边,皇帝能安心,要么皇帝是傻子,要么就是装傻。

从刘病己的感受来说,这种不安和装傻在三件事上表现得淋漓尽致。

一是如芒在背的来历。汉宣帝是霍光在废掉了刘贺的皇帝之位后所扶植的。汉宣帝很明白,只要有霍光在,他这个皇帝就是无根浮萍,一个不慎就会重蹈刘贺的覆辙。所以他在与霍光同乘一车的时候会有如芒在背的感觉。

二是许平君的死。汉宣帝喜欢许平君,所以他想要立许平君为皇后。但霍光身为一手遮天的权臣,自然也想让汉宣帝将自己的女儿霍成君立为皇后,因为这样,可以保障他们霍家的权势可以更加稳固。最后此事以许平君死霍成君立结束。

霍光未篡告诉后世权臣一个道理:权臣养肥不是被杀,就是扮猪吃虎所以,真正只手遮天自行废立的权臣集团,在西汉第一个是霍光集团。霍光的权势,和他对已经到手的权力的维护,以及他的谨慎和小心,可以保他自己一世平安,但无法在身后保家族平安,甚至可以说为家族带来泼天大祸。

霍成君剧照

三是刘病己尝试在小事上做主试探霍光,但他发现所有政令皆出于霍光。只要有霍光在,大汉一切事务决定权都在霍光手里。刘病己只是一个名义上的皇帝,并没什么实权。这就使得无论汉宣帝有多么远大的抱负,只要霍光不赞同,就只能作罢。所以刘病己只能装傻,装作没有任何抱负。

霍光没篡,也不代表他就是忠心为君,相反他是为了自己。

霍光为了能极大限度地巩固自己的权力和地位,对皇帝的后宫和子嗣问题也多加干涉。霍光掌握朝政大权后,汉昭帝在私生活上也受到了很大限制。昭帝十二岁时,纳年仅六岁的上官氏为皇后。不久发生辅臣争权,上官父子被诛,皇后因为年幼且是霍光外孙女未被废黜,但经此一变,汉昭帝对皇后越发冷落。其后,霍光为了让上官皇后获得专宠,增加怀孕几率,不许后宫妃嫔进御;并命令宫女穿“穷绔”,一种有前后裆、系带很多的内裤,不方便解开,以防范昭帝跟宫女发生暧昧。但直到刘弗陵因病去世,上官皇后也未能生育子嗣。所以霍光的心思,刘弗陵是非常清楚的,他只能以这种方式对抗。

至于对汉宣帝刘询,也就是刘病己,霍光的控制更明显。汉宣帝即位后,没有依照群臣提议立霍光之女霍成君为皇后,而是委婉地以寻故剑的名义表示要立自己的元配妻子许平君为皇后。霍光没有反对,但以许皇后父亲许广汉受过宫刑的缘故反对汉宣帝依照汉朝惯例封后父为列侯。霍光的继室霍显对女儿没有成为皇后不满,背着霍光趁许皇后生产的机会买通医生淳于衍毒死了许皇后。许皇后死后,宣帝追究医生责任,淳于衍下狱受审,霍显害怕而向霍光坦白了此事。霍光惊骇之余,想要追究霍显的责任,但最终还是碍于夫妻情分替她掩盖了过去。

这件事是刘询对霍光,对霍家最大的恨,应该也是霍光死后清算霍家的重要原因。

霍光未篡告诉后世权臣一个道理:权臣养肥不是被杀,就是扮猪吃虎所以,真正只手遮天自行废立的权臣集团,在西汉第一个是霍光集团。霍光的权势,和他对已经到手的权力的维护,以及他的谨慎和小心,可以保他自己一世平安,但无法在身后保家族平安,甚至可以说为家族带来泼天大祸。

宣帝刘询剧照

<h1 class="pgc-h-arrow-right">霍光的权势,和他对已经到手的权力的维护,以及他的谨慎和小心,可以保他自己一世平安,但无法在身后保家族平安,甚至可以说为家族带来泼天大祸。</h1>

汉宣帝刘询给了霍光最大的忍耐,始终不染指霍光已经行使几十年的权力,也不在霍光有生之年动霍氏家族,一方面是因为霍光虽擅权但没有反迹,另一方面是投鼠忌器,怕一旦触动霍光的利益会步了刘贺的后尘。

但刘询一直在磨刀,一直在架锅烧水,等着霍光这个头虎死了之后,诛杀那些已经被养成肥猪的霍氏诸虎。

霍光临死前肯定也想到了自己数十年擅权,所联结起来的网络,已经深深触动了皇帝的神经。

但是他不知道,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本来应该由皇帝行使的皇权。自己窃据神器数十年,临死前还妄图能够被子侄们继承,这是霍光最大的不学无术和无知,难道他不知道皇权只能在皇家内部继承?

虽然霍光对汉室的忠心在后世得到肯定,连汉宣帝都没有否定他的功劳和忠心,但他在刘弗陵成年和拥立汉宣帝两次时机,没有将皇权还给皇帝,除了害怕还政被清算之外,只能说他对权力其实是很迷恋的。

霍光死后,刘询逐步收回本该属于他的权力,他先是解除霍光两女婿东宫、西宫卫尉的职务,剥夺他们掌管的禁卫军权。再把霍光的两个侄女婿调离中郎将和骑都尉的位置,让自己的亲信担任南北军和羽林郎的统帅。最终把兵权掌握在自己手中。

之后,他提拔霍光的儿子霍禹为大司马,明升暗降,剥夺他掌握右将军屯兵的实权。还对上书制度进行了改革,下令吏民上书,直接呈皇帝审阅,不必经过尚书,把霍山、霍云领尚书事的职务架空起来。通过这一系列步骤,霍家掌握的权力剥夺殆尽,权力逐渐集中在汉宣帝的手中。

高高在上不知低调的实权人士,在权力被剥夺时,从不会乖乖就范。面对汉宣帝的夺权行动,霍氏集团决定铤而走险推翻汉宣帝,保住他们的既得利益。但叛乱在严阵以待的汉宣帝面前很快瓦解。汉宣帝大规模地镇压霍氏集团叛乱,将参加叛乱的人都处以极刑,并废除皇后霍成君皇后之位,霍光终于为自己的擅权和政治短视付出代价。

后世对于霍光,司马光的评价最全面中肯,可作结语:

霍光之辅汉室,可谓忠矣:然卒不能庇其宗,何也?夫威福者,人君之器也。人臣执之,久而不归,鲜不及矣。以孝昭之明,十四而知上官桀之诈,固可以亲政矣,况孝宣十九即位,聪明刚毅,知民疾苦,而光久专大柄,不知避去,多置亲党,充塞朝廷,使人主蓄愤于上,吏民积怨于下,切齿侧目,待时而发,其得免于身幸矣,况子孙以骄侈趣之哉!虽然,向使孝宣专以禄秩赏赐富其子孙,使之食大县,奉朝请,亦足以报盛德矣;乃复任之以政,授之以兵,及事丛衅积,更加裁夺,遂至怨惧以生邪谋,岂徒霍氏之自祸哉?亦孝宣酝酿以成之也。昔椒作乱于楚,庄王灭其族而赦箴尹克黄,以为子文无后,何以劝善。夫以显、禹、云、山之罪,虽应夷灭,而光之忠勋不可不祀;遂使家无噍类,孝宣亦少恩哉!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