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杨沫与余永泽的原型张中行(二)

作者:痴情老人

杨沫与余永泽的原型张中行(二)

——摘编于《文史春秋》2008年第2期

  杨沫出生于北京一户家境不错的人家。她的父亲毕业于京师大学堂商科,创办了中国第一所私立学校——北京新华大学并任校长,不久便发达起来,成为大地主。

  之后,却渐渐不管全家老小,而一心沉醉于声色犬马当中,随之家境便日渐衰落。杨沫的母亲因多年想管束丈夫放荡不羁的行为而经常吵闹,无心管教孩子们。

杨沫与余永泽的原型张中行(二)

1928年,杨沫已经出落成一个青春妙龄的14岁少女。这年她考入北京西山温泉女中,家里生活越来越困顿窘迫。她上初三这年,为了减轻家庭负担,杨沫的母亲打算把长女杨沫嫁给一个有钱的军官。

  由于那些争取婚姻自由的小说给了杨沫想不到的勇气和力量,为此,一向较为温顺的她竟然顶撞了母亲,表示坚决不从。母亲气愤之下,以不管饭费和学费来威胁,杨沫毫不屈服。

  这一时期,她还看了许多“五四”以来追求个性解放的中外书籍,进一步滋长了她追求爱情自由的叛逆意识。

  杨沫与母亲的抗争愈演愈烈,最后,她把心一横,偷偷跑到北戴河,去找在那里教书的哥哥杨成勋。他为争取自主婚姻,不惜与家庭决裂,远走高飞,杨沫把他当成了英雄。

  然而,杨成勋也自顾不暇,力量有限,根本无力帮助杨沫。他生活极其贫苦,时间一长兄妹二人产生了矛盾。杨沫痛苦之下,写信给同学们,让尽快帮忙找份工作。

  望眼欲穿盼回音的杨沫终于等来了一个消息,同学李绍强来信说工作问题有了希望。这位昔日在一起练武的师妹非常同情杨沫的处境,托自己的表哥帮忙。

  而这位表哥与当时刚刚考入北京大学的张中行认识,他便又托张中行帮忙,因为张中行的哥哥当时在河北省香河县立高小当校长。

  张中行此时也看了不少进步书籍,当朋友请他帮忙时,他对抗婚的女中学生充满同情和好奇,爽快地答应见面谈一下。

  为此,杨沫就从北戴河返回北京,与张中行见面交谈情况。第一次的相见给张中行留下了较好、较深的印象。

  在张中行的眼里,杨沫17岁的样子,中等身材,不胖而偏于丰满,眼睛明亮有神;言谈举止都很清爽,是个有理想、不世俗、富于感情的女子。

  那时的张中行在北大读国文,知书达礼,满腹经纶。他与有文化的小自己5岁的杨沫聊天,自然比已结婚5年、岁数比自己大、彼此没话说的农村妻子有意思得多。

  两人谈得十分投机,相互印象都很不错,有一见如故的感觉,不知不觉谈到了午饭时分。张中行热心地请杨沫与介绍人在东安市场的东来顺饭店共进午餐。

杨沫与余永泽的原型张中行(二)

  随后,张中行立即给他当校长的哥哥写去一封信,询问学校是否缺人;如若缺人,说自己认识一位合适的人选。这样,便将杨沫介绍给了哥哥。很快,收到哥哥的复信,说学校眼下还正需要教师。

  这下可让杨沫长舒了一口气,终于可以告别无业无助的生活,自食其力了。1931年9月初,杨沫跃跃欲试地准备动身去香河教书。

  出发前,张中行又与杨沫见了两次面。在他的寓所里书堆如山,令杨沫大开眼界,感叹张中行知识渊博、博古通今。

  更让杨沫感动和铭记心怀的是,在她走投无路、孤独无援的时候,是张中行挺身而出,帮助她找到了工作,解决了她的生计问题。

  与此同时,她发现虽然他身为北大的大学生,却毫不显露一点名牌大学生的架子,而是谦逊有礼;虽然肚子里很有学问,出口成章,却对女性相当尊重,绝不狎昵。

  于是,钦佩与爱慕之情在这位少女的心中油然而生。

  同样,在时间不长的几次接触畅谈中,张中行显然也喜欢上了清爽、热情的杨沫。

  在杨沫上车离别之际,两人都依依不舍,表现出明显的相恋之情。此后,两人开始了频繁的书信往来,感情迅速升温。

  在杨沫到香河教书两个多月后,病重的母亲打听到她的下落,便托人力劝回京,并答应以后还供读书。

  得知母亲病重,杨沫急忙返回家中。因感情破裂,父亲与哥哥都未回家,家中只有杨沫与两个年幼的妹妹守着贫困垂危的母亲。

  但是,情窦初开的杨沫此时正与张中行坠入爱河,炽烈地热恋着,成天在公寓里厮守,你恩我爱,形影不离。

  杨沫这个从小缺少亲情温暖、日夜渴望爱抚的女子,现在为浓浓的爱所包围,天天都沉浸在甜蜜的愉悦里,她尝到了从未有过的巨大的令她晕眩的幸福。

  张中行在杨沫的心目中,够得上是光芒四射了。他待人认真负责、有情有义,处事严谨厚道而有分寸,治学又勤奋多才……

  杨沫把一颗少女纯真的心完全地给了他,全身心地爱着他,爱得全然不顾其他。要知道,这是杨沫的第一次热恋,熊熊大火一旦燃烧起来,便势不可挡。很快,杨沫就怀孕了。

  当杨沫把这一消息告诉张中行时,令她始料不及且大失所望的是,张中行竟然脸色立刻阴沉下来,愁眉不展,根本没有表现出常人所惯有的那种喜悦与激动。

  这让杨沫十分困惑与吃惊,随之对他产生了极大的不满,她顿时感觉像一下子跌入了冰冷的低谷似的。

  杨沫是个感情火热、细腻而敏感的人,她认为自己怀孕后,张中行明显地与自己疏远了。她又是一个好强的人,负气之下,便不再去找张中行。

  也是祸不单行。年底,杨沫的母亲撒手人寰,随之,这个家也散了。迫于生计,三姐妹各奔东西。

1932年夏天,杨沫的肚子在一天天变大,她不好意思住在家中,就悄悄在张中行的住处附近,租了间房子等待临产。

  张中行还常常来看她。然而,两个人的感情上已经产生了一些隔膜,失去了往日的亲密,只有相对无言了。

  最后,杨沫决定到妹妹白杨的奶妈家把孩子生下来。临走时,张中行也没有送她一程。

  杨沫后来在文章里写道:眼看着我挺着一个大肚子,一个人上了路,他竟然连送送我的意思都没有,好狠心的人呀!

  杨沫生下了张中行的儿子。生下孩子12天后,杨沫坐着一辆毛驴车从乡村回到了北京城里。儿子留给奶妈照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