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杨沫:带病写出40万字巨著《青春之歌》,临终之前:捐出所有稿费

作者:谏史

《青春之歌》是中国当代文学史上第一部关于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爱国学生运动和革命知识分子斗争的小说。

小说的原型人物是作者杨默,这部作品以"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林道静为出路,成为离家出走的"娜拉"和"受伤"女婿不同,林道静通过离家出走,遇见她一生的高贵人民,逐渐探索,逐渐进步思想,成为一名成熟的无产阶级革命战士。

杨默曾经说过:"林道京革命前的人生经历,基本上就是我的经历,革命后的经历,概括了许多革命者的共同经历。"

杨沫:带病写出40万字巨著《青春之歌》,临终之前:捐出所有稿费

(1949年杨墨)

那么,杨默是怎样的经历塑造了"林道景"的形象呢?

1914年,杨默出生于一个不幸福的家庭,父亲是北京新华大学的校长,后来买了一些土地成为地主,开始了狗马的日子,母亲开始虐待自己的兄弟姐妹,互相殴打。

虽然作为地主,我甚至没有贫困家庭的孩子的幸福。

爸爸整天在外面,妈妈整天在家打牌找乐子,家庭也渐渐分崩离析,杨墨十岁了,这个曾经辉煌的地主家庭开始衰落。她的童年,唯一的玩伴就是家里的书,读了很多侠义小说,从小就立志做侠义客,在北京的一家武术博物馆学习武术,也因为武术,为大哥哥提倡一桩婚姻。

1928年,进入中学,此时杨默也渐渐喜欢上了中外小说。后来成为她最爱的作家的于大夫,她看了那么多文学作品,她的革命思想正在萌芽。

这时,一家人越来越穷,经常吃不下饭,母亲也开始改变家庭状况,打算把杨默珂指派给一位有钱的军官。万万没想到,一向温顺的杨默竟然会公开抗拒自己的决定。母亲还削减了自己的学费和生活费,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她的生活费都是由同学补足的。

读完三年级,母亲依然硬软,杨默也曾一次"走出娜拉",这段时间是她最艰难的时期,没有工作,没有生活,她也多次想自杀离开这个世界。

杨沫:带病写出40万字巨著《青春之歌》,临终之前:捐出所有稿费

(像海边的杨墨)

就在她绝望的时候,同学们的来信给了她人生的希望,而此时,她认识了张仲航,她生命中的第一个情人。他把杨默介绍到他哥哥的学校。

在他们最不知不觉中,张仲航的出现,无疑给了杨默最大的温暖,两个人随着接触的逐渐增多,感情也在迅速升温。

不久,因为母亲病重,杨默辞掉了工作,回到北京,在那里他爱上了张仲航。

这个年轻缺乏爱心的女孩,看到张仲航的那一刻,忽然觉得自己有温暖,她没有照顾母亲,母亲在杨默的生活中似乎就是魔鬼般的存在,几乎没有感情,母亲去世后,一家人也四散,姐姐三个人经营,她和张忠航同居, 很快怀孕了。

这时,杨默感觉到张仲航对她开始冷静、好强,离开了家,在张忠航的住所附近出租房,此时两人的感情显得疏远了。

他们关系的最后一次变化始于1933年。

1933年春节前夕,杨默来到姐姐白洋的住处,那里聚集了一大批进步的年轻知识分子,这次偶然的相遇,让她的思想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他们一起关心国事,探索救国救民之道,他们在这里谈笑皆非, 充满青春活力,晚会后的第二天,陆万梅送给她一本《如何学习马克思主义》的书。

与这些人接触,瞬间让杨默觉得他们应该像他们一样,有理想、有文化,应该探索如何拯救国家和拯救人民,而不是在这个冰冷的家,和一个冷漠的人过着无聊的生活。

1933年至1936年间,她曾希望找到中国共产党,摆脱封建老派家庭给她带来的束缚,1936年在他教书的小学认识马建民,杨默决定摆脱家庭,开始了他们一个又一个梦想的道路。几个月后,他与马建民结婚,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后,杨默随丈夫到河北申泽县,参加了中部地区的抗日战争,主要负责妇女工作和宣传报道工作,虽然不是在正面战场和敌人作战,但这里的工作也充满危险, 看着自己的战友们一个接一个地牺牲,杨墨的灵魂逐渐受洗,她曾经在日记中写道,她害怕死亡,她也问自己,如果在战场上,他能像牺牲战友一样死去吗?

后来,她写道:我的同志们,我的同志们,在20岁时去世了,他们一直活在我的心里——在我心里矗立着一座纪念碑。现在我要把我心中的纪念碑移之门,献给广大人民群众,让子孙后代永远缅怀这些英勇的同志。

从那以后,杨默更喜欢阅读烈士传记等内容。

她的儿子回忆说,在她母亲去世后,他在母亲的书架上发现了这些书,里面有烈士献祭的照片,好像它们可以闻到血腥的味道,烈士们可能不为人知,但他们仍然是他们在这个世界上的最后遗骸。

也正是看到了抗日战争的凶猛,他们的战友牺牲了,才造就了自己"青春之歌"的动力。

杨沫:带病写出40万字巨著《青春之歌》,临终之前:捐出所有稿费

(杨墨青春之歌)

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后,杨默,几乎总是患病,她的肝、胃、子宫、关节、神经几乎都有问题,在医疗费用巨大的情况下,她还不得不离开北京去上海找妹妹,在上海呆了几个月,她的日记中写道:想描述天安门的美丽景象, 但现在身体疼痛,疼痛写不出来...总是难过,痰黏糊的声音说话,呼吸困难,胃消化不好,头痛,每天虚弱,无能为力。

人们往往在苦难中找到自己的价值,苦难在伟大的作品中,《青春之歌》所写的,是杨默在病初期。

1950年,当她因病离开单位,离开集体,整天躺在床上时,她几乎每天都在想起与她共战的同志,她决心将他们的故事留给后代,呈现出烈士的形象。

1951年9月,她受到一本《钢铁是如何制造的》一书的启发,现在保罗·科察金的故事部门正在写一本关于疾病的书吗?

就这样,在生病的情况下,杨默开始写作,9月25日,她起草了书的大纲,她已经完全沉浸在这个世界里,甚至连自己的痛苦都忘记了。

为了防止疾病影响她的写作,她还特意找人在家里做一个味觉,每天睡在热茧上,她的关节炎就会缓解。

在她自己的小说中,她能写出自己真实的感受在现实生活中无法展现出来,小说《陆家川》是陆阳的原型,杨莫回忆起,在七七事件之前,和马建民认识陆阳之前,后来因为误会和分手,几年后在抗日基地再次见面, 杨墨已经结过婚,虽然两人有过恋爱关系,但不能在一起。

1951年,她在写作的时候,再次联系了陆洋,引发了她自己的深思,在这次头脑风暴中,陆家川这个人物应运而生,这是暗示她和陆阳有过一段恋情。

杨沫:带病写出40万字巨著《青春之歌》,临终之前:捐出所有稿费

(杨墨写完青春之歌)

杨默每天花四五个小时写作,一天三四千字,她经常头痛,身体不适,还要承受痛苦,断断续续的写作,据说到1951年底,她已经完成了7万多字,但我也觉得他们的生命已经走到了尽头, 直到1952年,这部小说已经完成了15章。

1952年,她被分配到电影局担任编辑,然后暂停了小说的写作,关璐、锤子等作家与她一起工作,在这里,她并不孤单地在战斗中,同时她的写作水平,艺术技巧也比以前有了很大的提高,1在953年春天, 斯大林去世了,哭着病了,九月底,她不得不去农村帮助整改,在此期间,她的写作被完全终止,直到1954年她才再次写作,直到1955年4月底才完成。

虽然作品已经完成,但作品的出版经常出现问题。

起初,中国青年出版社听说这反映了30年代青年学生走向革命道路的作品,读完后,还是不确定的,要找一位名人看,如果这位名人的肯定,那么这部作品就出版了。

当时杨默只是一个编剧,默还不详,不认识一个名家,最后让姐姐找到了杨汉轩,然后介绍给中央戏剧学院教授欧阳范海,一个月后,欧阳范海给出了建议,一封6000字长的信,几乎全是缺点,林道静的小资产阶级意识分析和批判还不够到位, 左倾机会主义暴露得够多了,等等。虽然杨默有些失望,但还是谦虚地接受了,毕竟林道静的原型是自己的,林道静的缺点是自己的缺点,她也承认自己确实有这些缺点,对于欧阳范海的评价,她还是谦虚地接受了。

但专家的意见无异于否定这部作品,出版日期对杨默来说更是遥远。

不久,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提出了"百花盛开,百家争战"的方针,这或许是出版这部小说的好机会,杨默联系张克,请他的老同志秦朝阳宣读手稿, 秦朝阳看完眼睛后,手稿被交给了作家出版社。

秦朝阳当时是《人民文学》杂志的主编,在出版社看来,他也是一位名人,经过出版社的考察,认定这部作品是一部优秀的作品,但杨默想到了欧阳范海的评论,并没有立即发表,而是先做了修改,1956年, 一部40万字的杰作《青春之歌》终于完成了。

交出手稿后,《青春之歌》于1958年正式出版,出版后,《青春之歌》成为当时反响最强的三部作品之一,杨墨也开始忙得不可开交,各种座谈会、群众来信无穷无尽,几个月来,已经印刷了39万册, 来信人纷纷,对林道静、卢家川等人很感兴趣,军队同志读完杨墨后都有一种钦佩之情。

杨沫:带病写出40万字巨著《青春之歌》,临终之前:捐出所有稿费

(杨墨、马建民)

就连中国大剧院著名演员肖白玉,也亲自找杨墨把《青春之歌》改成戏;

短短几个月,杨默从一个默,等待他的作品出版的默默,变成了一个知名的名人。

1958年10月4日,中国作家代表团赴苏联,只有徐光平、炳欣和杨默是女作家。1959年初,《青春之歌》已经风靡全国,当然也不乏反对,1959年,《中国青年》第二号郭凯首次发表文章,公开批评林道静,称林道静不是典型的共产党员,因为玩世不恭参加革命等等, 所以,一场"青歌"的辩论也席卷了全国,当然,其中大部分都是反对郭凯的观点。

但无论如何,《青春之歌》的冲击力是前所未有的。

在作品火爆的同时,青春之歌的电影也做好了准备,而林道静饰演的演员也在杨默的妹妹白阳和爱人之间,最后决定谢芳饰演林道静,谢芳也从一个不知名的年轻人变成了电影明星。

国庆节前一天晚上,北影通知杨默,周总理将在家观看《青春之歌》,并在中南海西华厅周总理家中与创作者见面,周总理和邓英超热情地与大家握手,对《青春之歌》大加赞赏。

公开上映后,电影院座无虚席,《青春之歌》几乎成为1950年代经典电影的代表。

文化大革命后,1978年,《青春之歌》再版,直到1990年,在32年的时间里发行了500万册,被翻译成中文单词,受到全国各地读者的喜爱。

《青春之歌》如此受广大读者的欢迎,正式认为,在那个时代,很多读者都能有同样的感受,林道静的爱与革命可以想结合,作为一个小小的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如何进行思想的转变,克服各种缺点,经过思想的升华,成为真正的无产阶级女战士。这种思想的升华在当时是令人钦佩的。

杨沫:带病写出40万字巨著《青春之歌》,临终之前:捐出所有稿费

(杨墨书面)

杨默在《青春之歌》发表后便条上说:"我想真诚地告诉读者......书中的许多人和事都是真实的。

林道静所经历的,就是杨默在现实生活中所经历的!

年老时,杨默渐渐觉得自己的身体不如一天好,为了不留余生的遗憾,她写下了留下来的遗嘱:

"我把储蓄的10万元人民币捐给了现代文学馆。而我所有作品的著作权和稿件报酬,也全部归现代文学馆所有。"

1995年9月20日,她被诊断出患有晚期癌症,此时她已经不像以前那样害怕死亡,面对绝症,杨默的表现很平静,"我这么老了,我开不开心。一生中很多时候,很难不死,这一生已经够长了。"

直到她病重,她一直很安静,同年12月11日,杨默永远离开了这个世界。

她死后,她的孩子们按照自己的遗嘱,将积蓄、稿件费和著作权捐给了现代文学馆,除了她的家具、书柜和大量书籍外,杨默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捐赠著作权的作家。

对于捐赠版权这件事,对于杨默来说也是贬义的,有人说她一生的名声,为了自己的名声,心里没有了自己的孩子,还有人说她的孩子很弱,他们一生中最珍贵的东西都捐给了国家,却没有留给自己的孩子。

他的儿子在他母亲的传记《我的母亲杨墨》中写道:"我从小就觉得我母亲把她的事业放在第一位,而不是她的孩子,她把他的家人放在第一位。她所谓事业,就是个人在社会上的成功,她所谓义,就是一种精神上的追求。

这不就是《青春之歌》里的林道静吗?通过成长,完成她的精神升华。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