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青春说|重温《青春之歌》信仰在繁华盛世的季节里燃烧

文 | 范雪

《青春之歌》是女作家杨沫以亲身经历为素材创作的半自传体小说,是我们当代青年人不能不读的红色经典,也是我曾经读过的第一篇红色小说。

这是一部全面反映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学生运动的长篇小说,是一首关于青春的红色不朽赞歌。它展现了从“九一八”到“一二·九”这个历史时期,北京的一批青年大学生为了反对封建统治,抗击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拯救危难中的祖国而进行顽强的不屈不挠的斗争,真实、生动地揭示了一代知识分子走向革命的必由之路。

青春说|重温《青春之歌》信仰在繁华盛世的季节里燃烧

这部作品以林道静为主要人物,抓住“爱情”这一人类千古不变的主题,通过演绎林道静和三个男人不同寻常的爱情故事,展示了大时代下一代知识分子不断成长、不断进步的心路历程。但它又不是一部单纯的爱情小说,作者为美好的爱情披上了革命的面纱,将真切感人的爱情置于革命斗争的宏大背景之下,以女性知识分子特有的敏感细腻向读者展示了主人公不平凡的人生。

林道静是由一个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成长为无产阶级革命战士的典型。她出身于一个地主家庭,生母却是佃农,惨遭迫害而死。她憎恨害死她生母的封建家庭和封建制度,为反抗不幸的命运离家出走。这是“五四”以来,许多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走向社会时共同迈出的第一步。但她仍然不是一个成熟的革命者,最后在卢嘉川,林红等人的教育帮助下,在经历了二次铁窗血与火的洗礼后,参加农民抢麦斗争,并参加“一二九”学生运动,在一系列革命实践中变得坚强,最终成长为一个具有崇高的无产阶级信念和旺盛的革命热情的青年革命者。

小说以爱国青年为先导的抗日救亡运动作为重点描写的事件,刻画了形形色色的知识分子在民族危亡时刻所经历的生活道路和他们的思想风貌。他们中间有忠于党的事业、无私无畏的无产阶级优秀的知识分子代表卢嘉川、林红、江华;有苦闷彷徨而又执著追求最后投身抗日救亡运动的知识青年王晓燕、许宁等;有追求个人名利走整理国故道路的“老夫子”余永泽;也有走向时代反面的甘于沉沦的知识分子如叛变投敌的戴愉、贪图物质享受而堕落自灭的白莉萍等。这些都是面对时代洪流,不同人所做出的不同的人生抉择,真实而具有代表性。

记得第一次读这本书的时候还是在高中时代,当时的自己不仅着迷于小说曲折浪漫的爱情故事,更为英雄儿女为民族大义不畏牺牲、敢于牺牲的精神所震撼、所折服。当国家危难之时,“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不仅是一句口号,更是一种“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福祸避趋之”的无畏和担当,是我们每一个中国人,特别是有学识、有思想的青年人义不容辞的责任。

那是一个冲破一切的时代,那是一个青春放声高歌的时代。它蕴含着作家杨沫的生活原型,将那段不可忘却的历史赋予了青春的激情和火热,用红色染满记忆,用战斗抒写豪情,用铿锵而激昂的文字唤起新时代下的青年学生心灵深处强烈的共鸣。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这大概就是新时代对于我们“新青年”的要求和写照吧。谁的青春不迷茫,在这片迷茫之中,在这种热血之时,高喊着“把我们的青春献给党、献给人民。”这应该是生而为中国人最大的自豪与骄傲吧。正是因为有无数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才换来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这不仅仅只是一段历史,更是我们需要时刻铭记的骄傲和责任。

重温红色经典,不同的人生阶段总会带给我们不同的见解和力量,而那不变的,就是书中所要传递的那颗火热的、滚烫的爱国之心、青春信仰,总会在这个国泰民安、繁华盛世的季节里,燃烧……

青春说|重温《青春之歌》信仰在繁华盛世的季节里燃烧

作者简介:范雪,女,2010年毕业于山东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后一直在山东高密农村商业银行工作。爱好读书、写作,喜欢用文字来记录生活中的点滴感动。

壹点号山东金融文学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