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市场调查,海外平台出售的姜黄素产品大有水分(下)

作者:植提桥大健康

04 辅酶Q10等其它产品检测

此外,NOW同时测试了亚马逊上销售的其他补充剂类别,包括α硫辛酸(ALA)、辅酶Q10和SAMe。该公司表示,这是其持续努力的一部分,以披露在亚马逊平台购买的不熟悉品牌产品中令人担忧的质量缺陷和误导性、不准确的标签。

虽然亚马逊一直在解决平台上卖家严重质量问题,但显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当消费者从他们信任的销售商那里购买膳食补充剂时,发现结果并不是他们所期待的,这对品牌商而言无疑是信任危机。

05 关于NOW Foods

美国NOW Foods(诺奥)公司,创立于1968年,总部位于美国伊利诺伊州。目前,拥有2,000多种膳食补充剂、运动营养、个人护理产品和天然食品。在美国本土拥有超过8,800家销售中心,全球超过30,000家实体终端,并入驻中国天猫国际、网易考拉、京东等平台,开设官方旗舰店。

在应对原料掺假方面,NOW Foods公司通过建立针对快速发展的膳食补充剂市场的可信、廉价的筛查方法,降低了零售商和消费者所面临的风险。首先通过公司内部的测评,其次利用 PerkinElmer FT-IR硬件和AssureID软件建立掺假物检测方法,然后完善掺假物检测方法并发表其检测方法和结果,便于同行效仿。

06 关于姜黄素

文中有提到很多消费者不知道姜黄、姜黄提取物、姜黄素以及标准化95%姜黄提取物之间的区别,基于此,植提桥对中大恒源生物做了简单的采访。

市场调查,海外平台出售的姜黄素产品大有水分(下)

图源:千图网

姜黄是我国药食同源物质,中国药典2020版一部“药材和饮片”中记录:姜黄是姜科植物姜黄Curcuma Longa L.的干燥根茎。按干燥品计算,含姜黄素(C21H20O6)不得少于1.0%。)

作为食品,《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 姜黄GB 1886.60-2015》中规定适用于以姜科类植物姜黄(Turmeric,Curcuma Longa L,)的根茎为原料 ,经有机溶剂提取精制而成的食品添加剂姜黄。主要成分:姜黄素、脱甲氧基姜黄素、双脱甲基姜黄素。有粉末、浸膏、液体三种形式。色价符合声称。

姜黄提取物,目前没有统一的规范性标准或定义,通常的姜黄提取物理解是以姜黄为原料,采用乙醇、乙酸乙酯或其他有机溶剂经过提取、浓缩而得到的一种植物提取物,含有姜黄素类、树脂类、姜黄油类以及其他物质,不溶于水,色泽暗黄~黄褐色,流动性差,具有强烈的特有风味和气味。

姜黄素,《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姜黄素GB 1886.76-2015》规定适用于以姜科植物姜黄(Curcuma LongaL,)的根茎为原料 ,经有机溶剂提取,再经物理方法精制而得的食品添加剂姜黄素。主要成分:姜黄素、脱甲氧基姜黄素、双脱甲基姜黄素。状态为晶体或结晶性粉末,总姜黄素含量≥90%。

标准化95%姜黄素,姜黄素: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姜黄素GB 1886.76-2015规定适用于以姜科植物姜黄(Curcuma Longa L,)的根茎为原料 ,经有机溶剂提取,再经物理方法精制而得的食品添加剂姜黄素。主要成分:姜黄素、脱甲氧基姜黄素、双脱甲基姜黄素。状态为晶体或结晶性粉末,总姜黄素含量≥95%。

中大恒源表示,合成姜黄素属于化工产品,没有国家标准和国际标准,不能应用于食品中,掺假不是普遍现象。植物提取属于未来的发展趋势,合成姜黄素不会影响到天然姜黄素的发展,中大恒源已经开发出来一种鉴别天然姜黄素与合成姜黄素的方法,并且已经获得了国家专利,专利号:CN 107271594 B。

中大恒源具有丰富的姜黄产品,主要有原料、提取物、姜黄素、制剂型等四种类型产品(详见下表)。其中标准化95%姜黄素,选择姜黄的道地产地种植,采用统一的原料品种、统一的种植管理流程、统一的采收、前处理工艺,即原料标准化;同时建立统一的原料安全控制标准,统一的加工工艺标准,统一的产品质量管理标准,即加工工艺的标准化。

市场调查,海外平台出售的姜黄素产品大有水分(下)

制图:植提桥

中大恒源表示,为了解决姜黄素的生物利用度问题,公司开发出高稳态微胶囊制剂技术可以提高姜黄的生物利用度,单体姜黄素比例高,溶解/分散性好,风味纯净,溶解性好,促进人体吸收,该技术覆盖面广泛,可做成(水溶、油溶、油水兼溶)状态;用到饮料中,在PH3.0-7.0环境下耐酸且稳定性好,不易沉淀。中大系列姜黄产品应用领域广泛,可大量应用于食品行业、健康营养功能食品行业(饮料专用、压片专用、速溶型、耐酸型等产品中)。

中大恒源已确认参加AAES2021天然健康产品展,展位号A1,在同期举行的天然健康产品行业大会上,中大恒源科学研发总监李宏龙将做《市场新趋势---产品应用标准化方向》的分享。

更多精彩资讯,敬请关注植提桥公众号(HerbridgeMedia)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