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北宋仁宗朝的假皇子案,为何让权知开封府尹差点"翻船"

北宋仁宗朝的假皇子案,为何差点让权知开封府尹差点"翻船"

北宋的宫廷,发生了很多让人讳莫如深的故事。例如皇弟赵光义继位做了皇帝,狸猫换太子的主角赵祯,假皇子冷青,

狸猫换太子的故事,在戏剧的熏陶下,相信大家都是耳熟能详了。说的是宋真宗赵恒的妃子刘妃和李妃两人都怀孕了。宋真宗赵恒苦于多年没有子嗣便放话说:"谁先生儿子谁就是皇后,生的孩子就立为太子。"

也不知是李妃的孩子先出生还是怎么着,刘妃便动了歪心思,一心想除掉李妃,上演了一场宫斗戏。在李妃临产的时候,指使太监将一只剥了皮的狸猫换走了李妃生的儿子,并诬陷她生了妖怪,遂将李妃赶出了皇宫。

后来被李妃换走的孩子并没有死,反倒是刘妃的儿子荡秋千摔死了。之后剧情大反转,这个孩子又被送进皇宫当了皇帝,并在包拯的追查下找到了亲生母亲李妃。

这个孩子就是仁宗皇帝赵祯。

其实,真实的史料是,宋真宗赵恒的第六子赵祯,从小就生活在宫中,并没有流落民间。赵祯和刘娥的关系也是十分友好,真宗赵恒去世后,刘娥垂帘听政,把赵宋江山打理得井井有条。在刘娥去世后,赵祯继位,开创了赫赫有名的仁宗新政。

北宋仁宗朝的假皇子案,为何让权知开封府尹差点"翻船"

狸猫换太子这个故事可以肯定是无聊文人杜撰的,但北宋仁宗晚年确实是发生了一桩沸沸扬扬的假皇子案,又名冷清案。

在仁宗晚年,由于皇子们一个个都先后夭折,生儿子就成了仁宗赵祯的一块心病。但老天似乎故意和他开玩笑,女儿他是生了一大把,儿子却只有那么几个,还都体弱多病一个个都比他走得还早。

没有皇子,就没有皇位继承人啊!不得已的情况下,他把侄子接到了宫中抚养。如果到驾崩时还没有皇子,那就只能让侄子继承皇位了。

其实,仁宗赵祯自己继位也来得十分尴尬,他本是赵恒的第六个儿子,无奈哥哥们一个个都不争气,走得早,最后皇位就落到了他头上。

宋仁宗赵祯是个好皇帝,继位后勤勤恳恳,施政也是十分仁慈,很受百姓爱戴,在历史上的评价颇高,但他这种好人也不可避免的延续了父亲的悲剧--子嗣艰难。

宋仁宗赵祯的子嗣困难并不是因为他不好女色,恰恰相反,他的后宫团队人数众多,堪称宋朝之最。他的后宫中皇后、贵妃、贤妃、德妃、还有美人等几十位,但如此宠大的后宫团却只生育了16个孩子,而且男孩只有3个,公主也仅养大了4位。

不过,赵祯最出名的还是不临幸皇后曹氏,两人虽然相敬如宾,却没有子嗣。曹氏是个二婚的皇后,她的前任沉迷修仙,对女色毫无兴趣。但堂堂的皇帝,娶了个二婚,还立为皇后,在等级森严的古代,多少有点让人大跌眼镜。

赵祯共有三个儿子,分别是赵昉、赵昕和赵曦,但命运不垂怜他们,他们在人世间待得时间都很短。

后宫中的每一位妃子都想当皇后,成为后宫的主人,而成为皇后唯一的重点就是生下儿子。后来赵祯的妃子就不断传出怀上龙子的消息,但每当赵祯高兴之后,怀上龙子的妃子竟然相继自杀或者失踪。到后来有些妃子即使怀上龙子,都很恐慌!为了活命竟偷偷摸摸将孩子打掉。

说到底,不是赵祯他没有能力生下儿子,只是当时皇室极度扭曲,他的妃子都没有能力保住自己的孩子。不过这也说明一个问题,宋仁宗赵祯后宫女人之间的斗争实在是太激烈了,赵祯又过于仁慈软弱,不敢铁腕整治混乱的后宫,自然无法控制女人们之间的互相倾轧的。后来赵祯年纪越来越大,再想生儿子就很难了

皇帝无子,自然就有人打起了鬼主意,想冒充皇子获得物质上的好处。

1050年间,北宋的都城开封里来了个叫冷清的男子,他成天招摇撞骗、强抢民女、为非作歹,还公然自称他的母亲是曾经是伺候过当朝皇帝的宫女,因年纪大了被放出宫去,谁知道就在出宫前夕得到了宋仁宗赵祯的宠幸,出宫之后才发现自己怀孕了,生下的这个孩子就是他冷清。

每次冷清坑蒙拐骗做了坏事都会对别人撂下一句话说:"我可是皇子,你们谁敢管我?"

开始也没人当回事,可冷清他不知收敛,就这样这个无赖打着皇子的旗号横行乡里,次数多了终于惹恼了众人,被告到了开封府。

有人报案,官府自然要管,就这样,冷清被捉拿到了官府。

当时权知开封府的府尹不是包拯,而是钱明逸。冷清被缉拿到开封府审讯,即使来到威严的公堂之上,他和一般的犯人很不一样,不仅不害怕反而很蛮横不讲理。

这就告诉我们,那些胆子大的黑骗子,演戏不仅专业,而且还附送全套,让人难以分辨。

这里普及一个常识,在北宋,只有亲王才能担任开封府尹,另外的大臣去开封府赴任,正确的称呼是权知开封府尹,就是临时代理的官员。后来担任1年多长官的包拯,实际上也是权知开封府尹。

包拯人生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地方做官和出任御史,在开封府担任权知府尹的时间并不长,这和那些戏曲小说吹嘘的什么包拯长期做开封做府尹大相径庭。

就在钱明逸升堂开始审讯时,冷清他突然大喝一声,说了这么一句话:

"明逸安得不起(钱明逸你为什么还不站起来)?"

钱明逸被他这么大喝一声竟情不自禁地站了起来,随后镇定一想不对又坐了下去,闹了这么个笑话。这件事情传开后,钱明逸的人设差点"翻船",朝中同僚也纷纷把他的这次表现当做笑话传开了。

公堂之上,他冷清说自己是皇子,你就信啊?

很明显,冷清是在坑蒙拐骗嘛!可钱明逸糊里糊涂就信了。其实,开始他也不信,但当看到一个物件时,他就吓破胆,相信了。

因为冷清拿出来的这样东西——龙凤绣豹度,只有宫里才有,而且不是一般的宫女可以拿到的。钱明逸知道这是宫里的东西,又加上骗子冷清毫无惧色,戏演得十分逼真,所以他信了。

冷青还信誓旦旦地说道:"自己的母亲曾是皇宫中宫女,曾得到皇帝宠幸,怀孕之后被放出宫去,生下了他。"钱明逸也被冷青这一番话唬住,不知道该如何处理,只好先将他单独关押。

谨慎起见,为了不引火烧身,他马上就将这一案件上报给了朝廷。

赵祯此时已经四十多岁了,还没个儿子,心里很不是滋味。所以他接到奏章后,态度很模糊,也许心里到希望是真的,但也不能认个假儿子吧。

为了平息民间谣言,赵祯于是便将这个案子交给了因清正廉明而闻名的包拯,让他彻查清楚。

包拯明对于宋仁宗的小心思心知肚明,爽快地接手了此案。其实,这个案子还是十分棘手的,如果皇子确实是真的,他去办案,有点费力不讨好的成分。

北宋仁宗朝的假皇子案,为何让权知开封府尹差点"翻船"

包拯

包拯接手之后,并没有着急,而是对冷青进行了深入的调查。

明察暗访后发现冷青母亲以前确实是宫女,在被遣散出宫后嫁做人妇,生下了一男一女。冷青正是凭着这点,在老家自称皇子,行骗了一年。后来一位叫高继安的道士看冷青奇货可居,便带着他前往开封府继续行骗,冒险一搏,想博出个天大富贵。这才有了轰动一时的假皇子案。

真相大白后,包拯断定冷清根本就不是什么皇子,而是个打着皇子旗号作恶的大骗子。

这一案件的审理结果也是可想而知的,冷清被判斩立决。什么叫斩立决?顾名思义就是砍头立即执行(一般的犯人都是秋后问斩的)。

而审案糊涂失态的尹钱明逸,因为这件事情丢了乌纱帽,被免职另用。

原本这只是一件并不起眼的小案子,却因为宋仁宗的介入变成了北宋轰动一时的一件大案。可结果就有点无厘头了,赵祯本来还抱有希望,如今希望再次破裂了。

这件事情后,无子就成了赵祯的心病,他开始整日沉迷后宫,想要儿子,自然荒废了政事。嘉佑四年,后宫两位后妃又给他生了两个女儿,这让赵祯心如死灰,不得已选了个宗室为养子,赐名赵曙。放下心头大事,不到两年,赵祯就去世了。看来心病有时也是支撑他活下去的力量啊,不过赵祯早夭的几个儿子,都是病死的吗,或许不是吧!这里面也许有残酷复杂的宫廷斗争,权力斗争历来博云诡异,皇子也不能幸免。

不过,赵祯的继位人赵曙也没撑几年,由于在做养子期间,备受猜忌,出现了严重的心理问题。在登基大典上闹出了很多笑话,做皇帝的几年里,他每天几乎都是惶惶不可终日,也没能治好,不久就去世了。看来,无情最是帝王家。

其实,北宋的继承人一直十分混乱。后来还出了个书法家皇帝宋徽宗。他本来也没有继承权,可当时的太后很喜欢他,就把他扶上了龙椅,结果可想而知,皇帝糊涂任性不理政事,却喜好书法等误国误民的艺术,自然让邻国虎视眈眈。没几年就在彪悍的金国铁蹄冲击下,消失了在历史的烟盒里。

喜欢的朋友,麻烦您关注或者点赞,作者将为您创作更多的优质内容,欢迎评论!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