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两个神童陪太子读书,一个老实一个奸猾,结局完全不一样

北宋时期,文化事业蓬勃发展,文人雅士相继涌现而出。在这种氛围下,皇室也非常注重教育,太子的学习更是重中之重,不但有名师教习,还择天下聪慧的神童陪太子读书,以创造良好的环境。宋真宗给自己的太子选择的伴读是晏殊和蔡伯俙,都是当时著名的神童,两人的结局却完全不一样。

两个神童陪太子读书,一个老实一个奸猾,结局完全不一样

他们一开始就以神童而名闻当地,不同的是晏殊是在14岁的时候正式参加科举考试,毫不怯场,被真宗皇帝赐为同进士出身。随后,真宗皇帝要考他,当把诗、赋、论的题目交给他后,他镇静的说:“这些题目不久前我刚做过,请陛下换别的题靠我。”

为了表明他的真诚,他又把口头回答了这些题目,真宗才知道有这么诚实的人,非常高兴,授予他秘书省正事,让他和太子一起读书。

两个神童陪太子读书,一个老实一个奸猾,结局完全不一样

蔡伯俙来的时候年纪更小,他三岁就能背诵别人刚读完的诗。在邻居的建议下,父亲背着他一路赶到京师参加童子科的考试。门监见他父子这般模样,笑对蔡伯俙说:“你骑父作马。”三岁的蔡伯俙信口而答:“父望子成龙”。

于是,蔡伯俙的机智传遍京城。在随后的童子科中,他一路过关斩将,同样获得真宗的亲睐,也被赐予同进士出身,授予他秘书省正事,陪太子一起读书。这时候的蔡伯俙年不满4岁,理论上来说,才智犹在晏殊之上。

也就是说,除去一些配角,太子、晏殊和蔡伯俙就形成了读书小组,这里面晏殊的年纪最大,学问也最多;蔡伯俙最聪明,也最圆滑;太子最懒,也最不想读书。

两个神童陪太子读书,一个老实一个奸猾,结局完全不一样

太子不愿意读书的时候,晏殊就如同大哥哥一番,苦口婆心劝太子认真学习,将来才有本事继承大统。太子平素听惯了老师和父皇说这些,哪里还愿意听晏殊的说教,躲都来不及。蔡伯俙年纪虽小,却圆滑得多,太子不愿意读书就陪他玩,也从来不规劝太子,一味迎合太子。

在南宋学者王明清的《挥麈录》曾经记载过一个故事,宫中门槛过高,太子跨过去还挺费力,蔡伯俙匍匐在地上,把自己当做垫脚石,让太子踩着过去(“伏地令太子履其背而登”)。其实宋朝是很重视文人的时代,大部分文人也很有骨气,这种行为,颇为同道所不齿。

还有一次,真宗让太子写一篇文章,太子不会写,就去求晏殊帮忙。可是晏殊却断然拒绝,不给太子代笔。蔡伯俙听说后,连忙写了一篇,给太子交差。真宗检查之后,发现不像太子的文笔,忙问怎么回事。晏殊在场,如实而答,太子挨了一顿臭骂,回去后指着晏殊大骂:“我当上皇帝后,非杀了你不可。”晏殊却镇静的说:“你就是杀了我,我也不说假话。”

两个神童陪太子读书,一个老实一个奸猾,结局完全不一样

蔡伯俙不仅讨好太子,也不放过在真宗面前卖弄聪明的机会。有一次真宗问他想不想自己的父母,其实这也是天子向小孩子随口一问。结果蔡伯俙想得太复杂了,生怕答想或不想都会触怒龙颜,连忙机智的答道:“皇上就是我的父母。”

宋朝皇帝,从真宗开始,就是带着儒雅和平和,没有别的朝代那么多戾气。真宗也不过就是关心蔡伯俙,而得到这个回答,反而觉得这个孩子太过于圆滑。

真宗驾崩后,太子即位,他就是后来一代明君宋仁宗。蔡伯俙料想自己出头的机会总算到了,仁宗自幼和他交好,一定不会亏待他。结果仁宗反而重用晏殊,不断加他的官,最后官居宰相,以枢密使加平章事。蔡伯俙却只被任命一些无关紧要的小官。

两个神童陪太子读书,一个老实一个奸猾,结局完全不一样

蔡伯俙心里不服气,就去找仁宗理论。仁宗却对他说:“小时候是我不懂事,所以讨厌晏殊。现在长大了才明白事理,治理天下还是要晏殊这种正直的大臣,而像你这样圆滑的人,是不能重用的。”

此番话说得蔡伯俙无言以对,但他已经改变不了自己了,在后来的宦海生涯中,蔡伯俙就是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他工作懒散,三天两头闯小祸,动不动还向朝廷要恩惠。鉴于他毕竟和皇室有感情,历经真宗、仁宗、英宗、哲宗四朝还是让他做一点小官,最后八十岁致仕,政绩平平。

两个神童陪太子读书,一个老实一个奸猾,结局完全不一样

当时的人就评价,从夏睪子,周项槖,秦甘罗,汉张辟疆、班固、孔融、曹植算起,神童不少,但三岁就有惊人天赋的人,仅有蔡伯俙一人,然而他的一生真让人唏嘘,其实他所在的宋朝,正是文人的黄金时代。

然而晏殊,凭借正直的言行和高贵的人品在当时政坛名噪一时,后来还培养了范仲淹、孔道辅、王安石、韩琦、富弼、欧阳修等一大批名臣,并为他们打开良好的北宋风气。他的一句“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至今传唱。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