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作品,抄袭必究!
图源网络,侵权立删!

在烟雨朦胧的民国往事中,才子佳人的故事总是被人津津乐道。
提到那些浪漫传奇的爱情,便不能错过梁思成与林徽因这对天作之合。
作为公认的民国第一才女,林徽因不仅美丽优雅,更坚强独立、温柔包容……即便生活在动荡不安的乱世,她依旧活成了自己期望的样子,也得到了自己想要的生活与爱情。
嫁给梁思成,虽然是遵循最古老的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但两人却在相知相惜中,将这段婚姻演绎成世人最羡慕的佳话。
对梁思成来说:林徽因不仅是他的妻子,更是在文学、艺术、建筑乃至哲学方面,都修养颇深的奇女子,也是一个为了建筑事业甘愿忍受任何痛苦的女强人。
只可惜命运善妒:这对伉俪情深的才子佳人,并没有迎来最浪漫的白头偕老。
因为常年的劳累与奔波,饱受病痛折磨的林徽因,最终于1955年的4月病逝。
林徽因的去世给了梁思成很大的打击,此后的他性格愈发沉默内敛,除了工作便闭门不出,这种孤独安静的独居生活,慢慢也似乎被家人适应了。
但让家人没有想到的是:不知从什么时候,一个女人走进了梁思成的生活,给了他最渴望的温暖和安稳,让情感空白的梁思成,得以摆脱孤独和想念的缠绕。
1962年,也是林徽因去世的第7年。
61岁的梁思成突然,做出一个让家人感到“荒谬”的决定——他要迎娶林徽因的学生、也就是小自己27岁的林洙。
朋友得知消息,更是错愕不已,人们纷纷劝告梁思成:
“一个比你小27岁的女子,嫁你这60多的老头,你说她不是图你的钱和名利,图你什么?”
在家人和朋友的眼中 ,这份决定来的太突兀,也太让人难以接受。
为了阻止这场“荒唐事”的发生,梁思成的子女,以及众多朋友纷纷想尽招数,其中不乏以绝交相威胁者;可即便如此,梁思成依旧不为所动,将林洙娶进了家门。
可能梁思成也不会想到:这份一意孤行的决定,会让自己陷入晚节不保的局面;而欢天喜地嫁入梁家的续妻林洙回望陈年往事时,更也许有着说不出的茫然和恍惚:
在这场扭转命运的婚姻里,她似乎得到了自己想要的一切;可仔细翻了翻那些落了灰尘的过往,又似乎是竹篮打水一场空,除了嘲笑和讽刺声,她什么也没有得到…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19">【饱受争议的林洙:狠心抛弃前夫,将婚姻视为跳板】</h1>
梁思成宣布再婚的消息,众人是支持的;因为谁也不愿看到,这位卓越的建筑才子,终日陷落在失去挚爱的痛苦和悲伤中,郁郁寡欢将就一生。
可对于“林洙”这两个字,众人却如临大敌;不管是梁思成的家人,好友还是同事,对这段即将到来的婚姻都坚定反对,挚友张奚若更是表示:梁思成若与林洙结婚,便与其绝交。
而众人对林洙的抵制原因,则要从林洙的婚姻和选择说起!
出生于1928年的林洙,因为好胜心强,渴望成为独女女性,所以学习上也分外刻苦用功。
她与林徽因的师生情,还要从一封求助信说起。
那是1948年,20岁的林洙来到清华求学。
因为父亲和林徽因是同乡关系,所以父亲便写信托付林徽因帮忙照顾。
当时林洙年龄虽小,却无比渴望出人头地;她得知清华学子人才辈出,便有了进入清华大学先修班学习的想法,只是英语差得一塌糊涂,成为最大的求学阻碍。
为了帮助林洙实现求学梦,林徽因便每周二、周五亲自辅导林洙的英语;当时的林徽因已经重病卧床,身体虚弱无比。但因为是老乡托付的事情,她不忍心拒绝,便拖着病体给林洙补课。
因为时常出入林徽因的家门,林洙和梁思成也慢慢熟络了;甚至在物是人非的半世纪以后,她仍旧记得初见梁思成时,对方的那句开场白:“这么漂亮的姑娘,定是林小姐吧!”
因为这份熟悉,梁思成还成为林洙与第一任丈夫程应铨的证婚人。
说起来:程应铨也算是林洙的老师。
当年林洙如愿进入清华大学后,认识了在建筑系授课的程应铨。
他是谈吐幽默的谦谦君子,也是意气风发的年轻老师;这样的身份和学识,深深吸引了林洙。
所以不顾父亲的反对,林洙便与程应铨恋爱结婚;并把这场婚姻当做新生活的跳板。
但美好期望终究是个人主观营造出的假象,婚姻的真正模样,终究违背了林洙的期待。
因为程应铨刚到清华教学不久,薪资待遇并没有林洙想象中的好;在柴米油盐的周旋中,林洙对丈夫也多了埋怨和指责,两人的感情大不如前。
值得一提的是:到了特殊年代,性情耿直的程应铨因为学术问题,与立场不同的两个人发生争执,最后竟在对方的策划下,成为被批判对象,事业名誉纷纷受到严重打击。
婚姻本是千山万水的相互扶持和跋涉,但林洙的眼中,落难的丈夫却成为对家庭和自己的最大拖累。
在程应铨最需要支持和帮助的时候,林洙却选择了毫不犹豫的离开;甚至不让程应铨与两个孩子见面,理由是“不能让做父亲的拖累孩子。”
她告诉程应铨:
如果两年内他可以摆脱罪名,成为那个风光无限的建筑系老师,他们就还有机会复婚。
林洙的种种做法,也让清华园众人感到错愕不已;也是这个时候,有关对林洙人品的质疑,也纷至沓来。
其实程应铨所遭受的苦难,并非是个人的原因,而是时代无法躲避的劫难;只要熬过去,定会迎来柳暗花明的转折。
但是林洙的做法,却让程应铨备受打击,也让他对婚姻无比绝望;性格独立刚强的他,绝望之下最终选择了投河自尽。
据程家亲人回忆,两人办理离婚时,林洙曾对程应铨说过:
他只有两件事让她感觉良好;一是1956年作为中国建筑家代表团的成员出访波兰等东欧国家,林洙作为年轻建筑学家的妻子觉得风光无限;另一件是他翻译不少好书,得到不少稿费…
不难发现:林洙在这场婚姻中,所认定的幸福经历,其实直指名利。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120">【林徽因去世7年后:梁思成执意求娶林洙】</h1>
当梁思成宣布迎娶林洙时,众人无比排斥:
因为林洙对前夫的种种做法,清华园内人尽皆知。
不管是家世、性格,还是学术和人品,林洙与林徽因可谓差之千里。
在这番不自觉的比较下,人们对林洙的排斥感愈加厚重。
可61岁的梁思成,似乎着了魔般的坚定,不惜与挚友张奚若老先生绝交,还是将林洙娶回了家。
不被认同的婚事,自然带来无尽的负担;曾经被敬为建筑大师的梁思成,因为这番执拗的选择,多了份荒唐的薄情,以至于晚节不保,至今让人们无法释怀。
其实这段婚姻里,承受压力的,又何止是执意续弦的梁思成呢?
被众人万般排斥的林洙自己可能也不会想到:嫁给一代建筑才子,万般风光却难掩辛酸。
诚然,梁思成给了林洙最大的荣光:她是梁思成的合法妻子,能享受副部级的待遇;出门是专车接送,随时可以跟随梁思成去外地考察或度假…
前夫程应铨给过她的,梁思成给得更多;前夫程应铨没有给她的,梁思成也给得毫不费力。
可纵然荣耀风光再多,有些真相却是永远无法遮盖的:
作为续弦的林洙,自从嫁给梁思成,便开始了保姆式的忙碌,她不仅要照顾60多岁的丈夫,还要服侍林徽因80多岁的母亲;为了能够获得梁思成的认可和笑脸,她整天为家务忙前忙后,几乎没有喘息的时间。
除此之外,林洙并未在梁思成这里,实现想要的逆天改命;她曾试着为自己的两个孩子寻个安稳住所,可梁思成的婚姻中,似乎从来没有对林洙孩子的打算。
要知道:梁思成的收入很高,家中连佣人都有专用的房间;可即便如此,他从不允许林洙的两个孩子来家里居住;某次碰到两个孩子在家中洗澡,发现弄脏了浴室,梁思成直接怒火冲天,让两个孩子立刻写检讨。
所以,林洙嫁给梁思成,并未给两个孩子带来任何生活的优渥变化;相反,自从她嫁入梁家后,两个孩子便跟随外祖母一起生活,因为房子又小又破,哥哥林哲甚至只能睡在厨房中。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121">【嫁入梁家后:因擅动林徽因画像,被梁思成女儿扇巴掌】</h1>
自从嫁给梁思成后,林洙一直被各方拿来与林徽因比较。
说是比较,不过是一场云泥之别的讽刺:因为林徽因的才学和成就,是林洙一辈子无法超越的高度,她的出现无法取代林徽因的地位,也无法取代林徽因在梁思成生命中的重要性。
俗话说:身在福中不知福!
我想这句话的含义,也是直指人性的贪婪与妄念。
林洙嫁给了梁思成,得到了她风光无限的婚姻;但这份婚姻所带来的憋屈和桎梏,也让她的心变得贪婪起来,企图想要更多。
而曾经拖着病体,帮她补习功课的恩师林徽因,变成了钉子般的存在。
两人婚后不久,一直生活在林徽因阴影下的林洙终于爆发了。
她对家里处处保留着林徽因生活痕迹的做法很是不满,于是以宣告地位的方式,取下了客厅中林徽因的巨大画像。
她想要对所有人证明,自己才是梁家的女主人。
但她没有想到:这份举动最后却痛伤了自己。
梁思成的女儿梁再冰,本就不同意父亲与林洙的婚姻;当她发现母亲画像被取下后,与林洙争执中,愤然给了林洙一耳光。
梁思成得知此事,并没有责备女儿的无视长辈,也没有去开导“挨欺负”的林洙。
他像是事不关己,也像是无比疲倦的应付道:就让这个家消停消停吧!
梁思成到底爱林洙吗?
在梁思成最后的十年中,是林洙给了他照顾和温暖,我无法肯定他从来没有动过心;但在有关林徽因的事情上,梁思成的立场是坚定无比的。
那就是:任何事情,都无法取代林徽因的位置和重要性。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122">【1972年,梁思成因病去世;临终8字,诠释了与林洙的婚姻本质】</h1>
真正考验两人婚姻的,还是那场暗流涌动的劫难。
1966年,为建筑事业做出杰出贡献的梁思成,却在荒唐风气中,被打成"反动学术权威",家中财产悉数充公,失去了所有经济来源。
家庭的这场变故,对林洙的打击是巨大的。
把婚姻视作人生跳板的她,一直想以“梁夫人”的身份过上被认同和尊重的生活;可一切还没来得及实现,所有的希望便被残酷的现实浇灭了。
众人以为林洙又要上演当年“弃夫而去”的场面,但意外的是:林洙面对这场巨大变故,没有哭也没有闹,而是选择陪伴着梁思成,与他一起扛起生活的重担。
最困难的日子,梁思成无法住院,林洙便学习如何打针,如何测量体温,如何配药。
梁思成渴了,她送上热水;梁思成饿了,她捧上刚做好的食材;梁思成病中睡眠不好,她一遍一遍地给他按摩放松;梁思成想工作了,她拿来纸笔……
除此之外,还要想尽办法养家糊口,那段时间,她成为了家庭的顶梁柱。
1972年,梁思成因病去世。
临终之前,他对陪伴身边的好友陈占祥感叹:“这些年,多亏了林洙。”
这饱含着复杂情感的8字,也成为梁思成留给林洙的最后一句话。
仔细品读梁思成的这句话,许多难以确定的事情似乎也有了尘埃落地的答案。
当年执意娶林洙为妻,也许更像是一场迫不得已的选择。
年过六十的他,需要被人照顾,也需要有人照顾林徽因的母亲;而林洙的出现,恰好解决了梁思成的难题。
换句话说:他似乎从来不再需要爱人,却需要一个陪伴晚年时光的伴侣,亦或是保姆…
梁思成去世后,林洙曾这样评价他:“这样一个人,我如获至宝。”
林洙终归是获得了些东西:风光也好,荣誉也好……统统是梁思成给她的,这是感恩,也是十年光阴的交换。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123">【放在最后的话】</h1>
很多人都在疑惑:
前夫程应铨陷入困境,林洙选择了毫不犹豫的抛弃;晚年的梁思成被波及,林洙却做出了截然相反的决定,用不离不弃的陪伴,帮助梁思成度过了最后的时光。
这番天差地别的选择,是因为爱吗?
也许吧!陷入爱情的女子,总有着奋不顾身的勇气,也有着超乎能力的坚韧。
当然,更也许是权衡利弊的无奈之举——
要知:与程应铨离婚时,林洙尚且年轻,拥有诸多的选择和可能性;
而遇到梁思成以后,常年的付出让林洙心力交瘁,更是因种种作为备受嘲讽;面对这些汹涌无比的时代洪流,她不敢,也无法再做出任何引人注目的决定。
仔细分析,不免会觉得人性薄凉。
在这汲汲营营的世间,每个人都竭尽全力寻找着护佑自己的避难所;然而这世间多少风雨,本就是为了捶打和磨练世人而生。
婚姻也好,生活也好,一旦掺杂些算计,总是失了味道;只有学会承担和面对,才能得到突破性的成长。
如果当年的林洙,知晓这其中关系,还会做出决绝的“抛夫弃家”选择吗?
她一直是个聪慧的女子,只是这番聪慧太过锋利,划伤了太多无辜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