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涉县知县李毓珍为什么被太平军林凤祥杀死在城外的茄子地里?

作者:清漳两岸
涉县知县李毓珍为什么被太平军林凤祥杀死在城外的茄子地里?

九月的娲皇宫,正是山青水绿,游人如织的最好时节,再加上河北省的旅发大会正在涉县隆重举行,更是吸引了来自四面八方的目光。

作为太行红河谷最著名的景点之一,娲皇宫自然会盛装待客,“倚岩凿险,杰构凌虚”的吊庙,“银钩铁画,天下绝奇”的摩崖刻经,在人们尽情欣赏“华夏始祖”之地的时候,可能会忽略立于娲皇阁南面石阶下的那一通石碑,更不会注意到石碑上面的文字:钦加知州衔邑侯李大老爷(印)毓珍功德碑。如果您仔细查看碑文,可能会恍然大悟,原来娲皇宫能够保留到现在,都与这个叫李毓珍的知州有关。

李毓珍是谁?娲皇宫和他有什么关系?

清光绪版的《续修崞县志》中这样记载:“李毓珍,号朴亭,上阳武人。道光乙巳进士,知河南原武县,寻补涉县令。”

从这简短的一句介绍中,我们可以探知李毓珍的大致情况。一八零四年四月初二,李毓珍出生在山西省代州崞县上阳武村,现在那里已经更名为忻州原平市大牛店镇上阳武村。据有关资料介绍,上阳武村在古代曾是一处战略要地,北宋名将杨业在那里驻扎过。李氏在阳武村是一家望门大族,李毓珍在家排行老二,先是取得了学廪膳生的资格,后来又参加乡试和会试,分别取得了第十二名和第一百八十二名的成绩,最后在道光乙巳年(1845年)殿试中取得第三甲第十九名,随即走上仕途,先是被钦点知河南原武县,后来涉县知县的位子空缺,他便走马上任,开始了自己短暂而悲壮的涉县之旅。

从呱呱坠地到取得功名,李毓珍用了41年的时间,用现在的眼光看,可谓漫长,但这漫长的时光也让李毓珍拥有了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理想和信念。

到涉县后,他快刀斩乱麻,以政治家的胸襟很快就让涉县变了一个模样。“折狱明决,剔弊除奸,不避权贵。邑有恶豪某,久为民害,珍置诸法,党恶于是胥敛。城南漳水为患,捐修石堤御之,泛滥患息。又倡修涉阳书院,延师训课。岁饥,开仓赈济。在官数载,惠政多端。”从清光绪版《续修崞县志》的记载中,我们可以看到,已经年过不惑的李毓珍的确有着很大的执政魄力,拨乱反正,收拾黑社会,治理水患,开办教育,开仓赈灾,很快就树立了自己的形象,得到了老百姓的拥戴,也正是因为如此,他被朝廷加衔一级,是一个拥有知州衔的知县,这也就解释了碑文上为什么是知州而不是知县的原因。

在清代,知县乃一县的正式长官,正七品,相当于现在的县委书记,而知州应该比知县高一级,可见那时候的李毓珍春风得意,仕途一片光明。

如果不是娲皇宫的意外被焚,也许李毓珍会和其他的知县一样,淹没在历史的只言片语之中,而恰恰是娲皇宫的重修,把他和涉县的旅游紧紧的联系到了一起。

咸丰二年(1852年)三月十五日,因人们祭祀不慎,楼阁失火化为灰烬。

可以想象,在那样的一个峭壁上,一座木质的楼阁被大火吞没,抢救几乎是不可能的。涉县早年一直缺水,连老百姓的饮用水都靠地窖里的雨水,更别说在那样的一处峭壁上,即便能够保留一点点雨水,也是杯水车薪。眼看着那样精美的楼阁毁之一炬,无论是谁,都会惋惜得跺脚跟。

也许不愿意看到那样的楼阁被毁,也许是民间的请愿。咸丰二年七月,李毓珍开始筹备娲皇宫的重建,“调钱粮、拨民夫、择木石、就原基、仿旧阁”。在建期间,李毓珍不但派专人在这里监工,而他自己也经常来工地视察。并建设性地把以前的主阁楼依贴山崖绝壁增建为三层,突显“奇”“险”。尤其用九根铁链将三阁楼与山体相系在一起,延续了“吊庙”的风格,而名字也由之前的娲皇顶、娲皇阁、娲皇庙更名为娲皇宫。一年之后,娲皇宫工竣落成,再现崛然辉煌,人称“重楼起雾”、“吊阁生凤”之壮观。

今天,当我们站在娲皇宫的最高端,俯瞰脚下的土地,也许会有和李毓珍一样的心情,山河壮丽、芸芸众生、人间大美,身为涉县父母官的李毓珍,可能会有比我们更多的感慨。为了表达对娲皇宫的喜欢,他还亲自撰写了《重修停骖宫记》,一抒胸中豪情。在咸丰二年的九月份,他还和好友梁溪邹廷贵、海昌李霖等人,在这里饮酒赋诗,被后人称为“寅友诗会”,留下很多精妙的诗篇。

如果世间一直这样风和日丽该有多么美好,但让李毓珍没有想到的是,一场危及生命的灾难正在悄悄地向他走来。

1853年,太平军将领林凤祥部挥师北伐,达长治、潞城、黎城。8月24日,出响堂铺而下,将县城团团包围,县令李毓珍率驻兵及民壮近千人拼死抵御。太平军破城而入,李毓珍自城上而下,率众与太平军混战在城街,一时,街头尸体遍横。最后,李毓珍及50余随从被擒,均杀死在城外的茄子地里。

刊于《涉县志》上的这一段文字,让我们的心紧紧地收缩起来。想当年,正是太平天国运动风起云涌的年代,地处偏远之地的涉县也不能置身于这场运动之外。作为涉县一把手的李毓珍,在大敌来临之前,没有像潞城知县段金瓯和黎城知县李钟杰那样灰溜溜地逃走,而是选择了率众抵抗,以大无畏的牺牲精神奋勇杀敌,完美地诠释了一介文士的峭峻风骨。

如今的那片茄子地,可能早就被那些无情的山洪冲走了吧?每次想到涉县1996年和2016年的两次洪灾,我总会不由自主地想到李毓珍的“城南漳水为患,捐修石堤御之,泛滥患息”。在这片土地的风雨中,无论何时,都会有他李毓珍的身影。

前几天刷抖音,我忽然看到一条寻人启事,寻人者是李毓珍在原平市阳武村的后人,而寻找的却是李毓珍在涉县的后人。原来在阳武村家谱的记载中,李毓珍除了老家的家室之外,在涉县还有另外一个家室,其后人可能还生活在燕赵这片土地上,如果是这样,也不负李毓珍对涉县作出的贡献了。

李毓珍殉职后,同治皇帝下旨:“追予河南涉县阵亡知县李毓珍于死事地方暨原籍建立专祠。”于是,便有了娲皇宫上的李毓珍功德碑,至今,也有168年的历史了。

涉县以前一直隶属于河南彰德府,只是后来才隶属河北了,但不管涉县隶属于哪里,李毓珍都应该属于涉县,这里有他的追求,有他的生命,还有他的娲皇宫。如果他地下有知,当年简陋的娲皇宫现在已是国家5A级旅游风景区,该是怎样的心情呢?(作者:佛刘)

本文谢绝转载,违者必究!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