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八路军骑兵缴获日军武器,不愿分给马本斋,结果2名团首长被撤职

1942年8月,八路军华北抗战异常激烈,冀南军区根据地被日军的“蚕食”进攻压缩在元城地区和魏县以南,通往冀鲁豫根据地的通路也被切断,处境非常艰难。为反击日军的“蚕食”,冀南军区骑兵团(属129师)在冀鲁豫军区兄弟部队的配合下,不惜一切代价向元城以南的封锁线出击。

骑兵团是冀南根据地战斗力最强的主力部队,自从初夏以来战斗不断,此时4个连总共只剩下300多人,却要打一场攻坚战,拿下日伪军最多、工事最坚固的南李庄。连团里的炊事班都扛着枪上去了。

八路军骑兵缴获日军武器,不愿分给马本斋,结果2名团首长被撤职

配合作战的部队从两个方向阻击敌人的援军,骑兵团独力进攻敌据点,战斗从半夜持续到次日下午,才拿下700多敌军防守的南李庄。

此战,冀南军区是拿老本去拼的,红军出身的骨干几乎伤亡殆尽,用骑兵团2连刘班长的话说就是,“一仗下来,伺候战马的时候,再也听不到有人吼秦腔了”。战后的总结会根本开不下去,战士们伤心得拿头撞墙。转移营地时,一个人要牵几匹马,帮忙看管战马的老百姓也是哭声一片。

打下南李庄也有群众的功劳,一些群众自告奋勇为八路军救助伤员、运送手榴弹。据刘班长回忆,战斗中,当地的汪家四兄弟,年龄最小的51岁,最大的62岁,非要参加担架队。别人是6个人或者8人一组,他们非要4个人一组。

八路军骑兵缴获日军武器,不愿分给马本斋,结果2名团首长被撤职

四个老汉不比青壮年逊色,不等战斗平息就往上冲。骑兵团4连和一股“二鬼子”拼刺刀的时候,汪家老二汪朝臣不等换班就跑进了战场,一边喊着“不要砍我”,一边往外背伤员。来回跑一个多小时,背出来13个伤员,还给八路军送上去3筐手榴弹。结果汪朝臣劳累过度,第二天就去世了。

老大汪朝忠和老四汪朝服,在抬伤员的路上遇到了逃散的伪军,两人拼死保护受伤的八路军战士,结果汪朝忠受伤,汪朝服被刺刀捅死。战后,八路军骑兵团派人给汪氏兄弟抬棺下葬,他们的家人也被评了烈属。

八路军骑兵缴获日军武器,不愿分给马本斋,结果2名团首长被撤职

八路军打下南李庄之后,稍事休整,又马不停蹄地拿下了龙王庙和刘马寨等据点,苦战一个多月,收复了整个元城地区。

整个元城战役中,最后一场战斗是打刘马寨,冀南军区司令陈再道把能找到的人马都找来了,结果,参战部队竟然有23个团的番号(实际上没多少人)。游击队和民兵都有,一打起来,从步枪、机枪、迫击炮,到鸟铳、土炮、鞭炮桶,什么响声都有,倒是把鬼子吓得不轻。

刘班长说,从来没见过那么热闹的一仗,也没见过打一个中等寨子,能遇到那么多司令和团长。骑兵团连排长们一路上忙着敬礼,手都放不下来,战士们瞧着笑出了声。个别调皮的战士骑马走在前面,突然喊一声“首长”,后面的干部忙不迭敬礼,最后都搞糊涂了。

八路军骑兵缴获日军武器,不愿分给马本斋,结果2名团首长被撤职

刘马寨战斗结束后,骑兵团去鲁西地区的张鲁集休整。张鲁集是回民区,马本斋领导的的冀中军区回民支队也在那里休整,和骑兵团开了联欢会,结果他们对骑兵团缴获的装备大为眼红。

由于骑兵团减员严重,缴获的东西也多,每个班都配了歪把子机枪,机枪手后面还有战马驮着弹药。一个班长也别着20响的盒子炮(驳壳枪),还有三八大盖和大马刀,全身披挂,这可把穷得叮当响的马本斋部羡慕坏了。

冀南军区首长商量后,决定接济一下回民支队,骑兵团除了干部以外,短枪一律上交,再拨给回民支队5挺机枪、30匹战马。如此一来,回民支队喜出望外,骑兵团官兵却十分沮丧。参谋长王永元和政治处赖主任不服,一起去找马本斋理论,话不投机,拍了桌子,结果两人立刻被撤了职。

八路军骑兵缴获日军武器,不愿分给马本斋,结果2名团首长被撤职

冀南军分区司令桂干生觉得处分太重了,就找机会把赖主任调到新9旅,当了新组建的26团团政委,王永元则被送去抗大学习了。

而骑兵团补充兵员的问题让军区首长发愁。因为骑兵训练周期长,冀鲁豫地区的青壮年会骑马的太少,没有时间从头训练新兵。于是,首长决定将新7旅的骑兵并入129师骑兵团,随后冀南四分区的骑兵也编入了骑兵团。

新7旅的骑兵文艺工作在行,会扭秧歌,会跳民族舞,组织了秧歌队,这一下骑兵团又热闹了。

参考资料:《中国骑兵》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