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南宋才子两首趣味盎然的小令,如鲜活的情景剧,让人过目难忘

作者:刘玲子candy

品经典诗词,讲历史故事,玲子欢迎您的光临。

前言:

蒋捷是南宋著名词人,他这个人运气不怎么好,30岁考中进士,35岁南宋灭亡,他的一生颠沛流离,饱经忧患。

他是一个有气节的文人,宋朝覆灭后,他不肯依附元廷,流落他乡,时人誉其为“竹山先生”、“樱桃进士”。

“飞莺纵有风吹转,奈旧家苑已成秋。”,故国情深,隐居不仕的蒋捷,将这一腔的落寞和愁苦寄寓在诗词中。

故其词大多情调凄清,“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如《虞美人·听雨》般,三场雨写尽一生。

但其词也并非一味低沉阴暗,也有格调清新、乐观轻快之作,如《霜天晓角 人影映窗纱》和《昭君怨 卖花人》。

蒋捷的两首小令趣味盎然,极富生活情趣,有如鲜活的情景剧般,令人如见其人,如闻其声,给人身临其境之感。

南宋才子两首趣味盎然的小令,如鲜活的情景剧,让人过目难忘

01

挑春虽小,白白红红都好,卖过巷东家,巷西家。

帘外一声声叫,帘里鸦鬟入报。问道买梅花?买桃花? ——宋 蒋捷《昭君怨 担子挑春虽小》

赏析:

春天雨后的早晨,卖花郎挑着一担红红白白的花儿沿街叫卖,绽放的鲜艳欲滴,含苞的娇羞妩媚,不论是红花还是白花,都一样好。

卖花郎的担子虽然小,可因为装满了这些充满生机的鲜花,也就像装下了整个春天,他穿街过巷,卖过巷东家,又吆喝到了巷西家。

卖花郎的叫卖声回荡在曲折悠长的古巷中,彼时,在一栋高楼内,那个正倚窗等待的小丫鬟听到了吆喝声,忙不迭地掀帘跑下了楼。

这是个既俏皮又伶俐的小丫头,她一边飞快地往楼下跑,还一边不忘大声地询问主人:“买白色的梅花呢,还是买红色的桃花?”

小丫头买了什么颜色的花呢?女主人公没有露面,也没有答案,因为,序幕已经徐徐拉上,剧情并未戛然而止,全凭读者自己脑补。

有清新的空气和带着雨珠的花儿,有卖花郎清脆的叫卖声,还有小丫头欢快的询问声,使得这个春天的早晨,显得那么富有生机。

蒋捷这首小令洋溢着青春的气息,读罢感觉整个人都变年轻了,浅显易懂,明白如话,以日常用语娓娓道来,如听其声如见其人。

读蒋捷这首小令,想起陆游的《临安春雨初霁》“小楼一夜听风雨,深巷明朝卖杏花”之句,一样的清新明亮,一样的兴味悠长。

“问道买梅花?买桃花? ”,而且,蒋捷这首小令结尾的这两句,亦有李清照《知否》里“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的韵味。

南宋才子两首趣味盎然的小令,如鲜活的情景剧,让人过目难忘

02

人影窗纱。是谁来折花。折则从他折去,知折去、向谁家。

檐牙。枝最佳。折时高折些。说与折花人道,须插向、鬓边斜。 ——宋 蒋捷《霜天晓角 人影窗纱》

赏析:

一个人影映上纱窗,应该是有人来折花,窗前的梅花开得正好,她喜欢就让她折去吧,也不必询问她折了花去谁家。

怕她不知道哪枝梅花开得得好,就隔窗告诉她,屋檐边那一枝最好,折花的时候要折高些,戴花的时候要斜插在鬓边。

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虽然室内的女主人公也爱花,可她对窗外前来折花的人,并没有只言片语的责备。

有当她看到人影映上纱窗,立刻想到是折花的,知道那个人喜欢,她还告诉她捡最好的折,甚还,教其怎样佩戴好看。

蒋捷这首小令的上片写女主人公的思想活动,她并没有因为惜花而纠结,只有好花送与有缘人的通透旷达,极富情味。

下片写行动,室内的女主人公是如此善解人意,怕折花人尴尬并未出屋,她隔窗交代折花人折最好的花和佩戴的方法。

“花面交相映”,听其声如见其人,窗内的女主人公定是位仪态万方的女子,她爱花惜花,也懂花,更懂得如何妆扮。

“西风梨枣山园,儿童偷把长竿。莫遣旁人惊去,老夫静中闲看”,蒋捷此词与辛弃疾的《清平乐》有异曲同工之妙。

不同的是,辛弃疾词活泼有童趣,蒋捷词恬静有韵味,相同之处就在于,他们即是单纯的旁观者,也是积极的参与者。

从见其身影,到想其目的,再到隔窗指挥其折花,和教其将梅花斜插鬓边,全词层层递进,写出了女人公的超凡脱俗。

南宋才子两首趣味盎然的小令,如鲜活的情景剧,让人过目难忘

后记:

蒋捷是“宋末四大家”之一,与周密齐名,其词别开生面,有个性和特色,对后世影响极大。

“待把旧家风景,写成闲话”,他用自己的方式,记录下了那个时代的风云巨变和家国情怀。

有心报国,无力回天。生逢乱世,他难以实现报国之志,唯有听从内心,过归隐田园的生活。

“二十年来,无家种竹,犹借竹为名”,宋朝灭亡后蒋捷在竹山买地隐居,屡次拒绝入仕元廷。

而他“竹山先生”的名号也是由此而来,这也是世人敬重他的原因之所在,矢志不渝高风亮节……

在宋末词坛上,蒋捷词独辟蹊径,自成一家,有清奇流畅,也有含蓄蕴藉,更不乏清新欢快之作……

参考资料:

《蒋捷传记》#宝藏兴趣攻略#

南宋才子两首趣味盎然的小令,如鲜活的情景剧,让人过目难忘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