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南宋才子兩首趣味盎然的小令,如鮮活的情景劇,讓人過目難忘

作者:劉玲子candy

品經典詩詞,講曆史故事,玲子歡迎您的光臨。

前言:

蔣捷是南宋著名詞人,他這個人運氣不怎麼好,30歲考中進士,35歲南宋滅亡,他的一生颠沛流離,飽經憂患。

他是一個有氣節的文人,宋朝覆滅後,他不肯依附元廷,流落他鄉,時人譽其為“竹山先生”、“櫻桃進士”。

“飛莺縱有風吹轉,奈舊家苑已成秋。”,故國情深,隐居不仕的蔣捷,将這一腔的落寞和愁苦寄寓在詩詞中。

故其詞大多情調凄清,“悲歡離合總無情,一任階前、點滴到天明”,如《虞美人·聽雨》般,三場雨寫盡一生。

但其詞也并非一味低沉陰暗,也有格調清新、樂觀輕快之作,如《霜天曉角 人影映窗紗》和《昭君怨 賣花人》。

蔣捷的兩首小令趣味盎然,極富生活情趣,有如鮮活的情景劇般,令人如見其人,如聞其聲,給人身臨其境之感。

南宋才子兩首趣味盎然的小令,如鮮活的情景劇,讓人過目難忘

01

挑春雖小,白白紅紅都好,賣過巷東家,巷西家。

簾外一聲聲叫,簾裡鴉鬟入報。問道買梅花?買桃花? ——宋 蔣捷《昭君怨 擔子挑春雖小》

賞析:

春天雨後的早晨,賣花郎挑着一擔紅紅白白的花兒沿街叫賣,綻放的鮮豔欲滴,含苞的嬌羞妩媚,不論是紅花還是白花,都一樣好。

賣花郎的擔子雖然小,可因為裝滿了這些充滿生機的鮮花,也就像裝下了整個春天,他穿街過巷,賣過巷東家,又吆喝到了巷西家。

賣花郎的叫賣聲回蕩在曲折悠長的古巷中,彼時,在一棟高樓内,那個正倚窗等待的小丫鬟聽到了吆喝聲,忙不疊地掀簾跑下了樓。

這是個既俏皮又伶俐的小丫頭,她一邊飛快地往樓下跑,還一邊不忘大聲地詢問主人:“買白色的梅花呢,還是買紅色的桃花?”

小丫頭買了什麼顔色的花呢?女主人公沒有露面,也沒有答案,因為,序幕已經徐徐拉上,劇情并未戛然而止,全憑讀者自己腦補。

有清新的空氣和帶着雨珠的花兒,有賣花郎清脆的叫賣聲,還有小丫頭歡快的詢問聲,使得這個春天的早晨,顯得那麼富有生機。

蔣捷這首小令洋溢着青春的氣息,讀罷感覺整個人都變年輕了,淺顯易懂,明白如話,以日常用語娓娓道來,如聽其聲如見其人。

讀蔣捷這首小令,想起陸遊的《臨安春雨初霁》“小樓一夜聽風雨,深巷明朝賣杏花”之句,一樣的清新明亮,一樣的興味悠長。

“問道買梅花?買桃花? ”,而且,蔣捷這首小令結尾的這兩句,亦有李清照《知否》裡“試問卷簾人,卻道海棠依舊”的韻味。

南宋才子兩首趣味盎然的小令,如鮮活的情景劇,讓人過目難忘

02

人影窗紗。是誰來折花。折則從他折去,知折去、向誰家。

檐牙。枝最佳。折時高折些。說與折花人道,須插向、鬓邊斜。 ——宋 蔣捷《霜天曉角 人影窗紗》

賞析:

一個人影映上紗窗,應該是有人來折花,窗前的梅花開得正好,她喜歡就讓她折去吧,也不必詢問她折了花去誰家。

怕她不知道哪枝梅花開得得好,就隔窗告訴她,屋檐邊那一枝最好,折花的時候要折高些,戴花的時候要斜插在鬓邊。

花開堪折直須折,莫待無花空折枝。雖然室内的女主人公也愛花,可她對窗外前來折花的人,并沒有隻言片語的責備。

有當她看到人影映上紗窗,立刻想到是折花的,知道那個人喜歡,她還告訴她撿最好的折,甚還,教其怎樣佩戴好看。

蔣捷這首小令的上片寫女主人公的思想活動,她并沒有因為惜花而糾結,隻有好花送與有緣人的通透曠達,極富情味。

下片寫行動,室内的女主人公是如此善解人意,怕折花人尴尬并未出屋,她隔窗交代折花人折最好的花和佩戴的方法。

“花面交相映”,聽其聲如見其人,窗内的女主人公定是位儀态萬方的女子,她愛花惜花,也懂花,更懂得如何妝扮。

“西風梨棗山園,兒童偷把長竿。莫遣旁人驚去,老夫靜中閑看”,蔣捷此詞與辛棄疾的《清平樂》有異曲同工之妙。

不同的是,辛棄疾詞活潑有童趣,蔣捷詞恬靜有韻味,相同之處就在于,他們即是單純的旁觀者,也是積極的參與者。

從見其身影,到想其目的,再到隔窗指揮其折花,和教其将梅花斜插鬓邊,全詞層層遞進,寫出了女人公的超凡脫俗。

南宋才子兩首趣味盎然的小令,如鮮活的情景劇,讓人過目難忘

後記:

蔣捷是“宋末四大家”之一,與周密齊名,其詞别開生面,有個性和特色,對後世影響極大。

“待把舊家風景,寫成閑話”,他用自己的方式,記錄下了那個時代的風雲巨變和家國情懷。

有心報國,無力回天。生逢亂世,他難以實作報國之志,唯有聽從内心,過歸隐田園的生活。

“二十年來,無家種竹,猶借竹為名”,宋朝滅亡後蔣捷在竹山買地隐居,屢次拒絕入仕元廷。

而他“竹山先生”的名号也是由此而來,這也是世人敬重他的原因之所在,矢志不渝高風亮節……

在宋末詞壇上,蔣捷詞獨辟蹊徑,自成一家,有清奇流暢,也有含蓄蘊藉,更不乏清新歡快之作……

參考資料:

《蔣捷傳記》#寶藏興趣攻略#

南宋才子兩首趣味盎然的小令,如鮮活的情景劇,讓人過目難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