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主任对话”|礼县委书记陈军访谈

作者:陇南礼县发布

抓项目强产业聚要素

全力以赴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陇南市融媒体中心“主任对话”礼县篇

本期嘉宾:中共礼县委书记 陈 军

对话人:陇南市融媒体中心主任 陈宇星

1月2日,中共礼县委书记陈军做客“和美新陇南”2023年发展成就主题宣传全媒体集中采访“主任对话”栏目,就近两年来礼县如何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融入“一核三带”,大力推进“四强”行动、做好“五量”文章、实施八个“赋能”,全力以赴抓项目、兴产业、促招商、守底线等话题接受了陇南市融媒体中心主任陈宇星专访。

陈宇星:市第五次党代会绘就了今后五年建设“三城”、打造“五地”的宏伟蓝图。礼县是如何立足资源优势,谋划工作新思路,实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陈军:礼县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甘肃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大力推进“四强”行动、做好“五量”文章、实施八个“赋能”,扭住“四抓四提”不松劲,扎实推进“三城五地”建设暨“十大行动”,深入开展“引大引强引头部”“优化营商环境攻坚突破年”等行动,提出并加快推进高质量发展“123477”行动,即聚焦“实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幸福美好新礼县”的奋斗目标,立足农业优先型、文旅赋能型两大发展定位,打造秦汉文化产业带、西城工业集中区、西城新区“一带两区”,重点发展特色山地农业、特色优势工业、文旅康养产业、新型能源产业“四大产业”,建设三国文化产业园、现代苹果产业园、中药材产业园、畜牧养殖产业园、金石矿业园、风电产业园、红河农旅融合产业园“七园”,努力创建国家卫生县城、国家园林县城、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全国重点黄金生产县、全国优质苹果生产示范县、全国大黄无公害生产基地县、国家级“两山”实践创新基地县“七张名片”,推动县域经济赋能发展、提质增效、突破进位,全县各项经济指标增速明显,经济运行总体向好。全市重大交通建设项目“百日攻坚”行动暨“四好农村路”建设现场会、全市2023年度第四次城乡环境卫生整治行动现场推进会、全市农村能源与农业生态资源保护工作暨废旧农膜机械化回收示范推广现场会、全市2023年四季度重大项目观摩活动在礼县召开。

陈宇星:市第五次党代会提出要实施项目带动战略,把项目建设作为高质量发展的第一支撑。礼县在抓项目、抓招商方面是如何科学谋划、精准发力的?

陈军:礼县坚持把项目建设作为“强引擎”和“硬支撑”,牢固树立“抓项目、兴产业、促招商”理念,坚持科学谋划、精准施策,大抓项目、抓大项目,集中力量、集聚资源、集成政策,打好项目建设组合拳,全力推进项目建设“百日攻坚”行动,有力推动了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一是项目建设跑出“加速度”。建立了“一个园区一套班子、一个产业一套班子、一个项目一套班子”和“一周一研判、半月一调度、一月一推进、两月一观摩”工作机制,严格落实领导包抓重点项目、包联企业、“六必访”等举措,强化要素保障,推动项目建设提速提效。安排2000万元项目前期经费,谋划实施“六个清单”项目107项,总投资231.3亿元,年度计划投资56.3亿元,全年完成投资59.3亿元,投资完成率105.3%。争取中央预算内资金2.32亿元,同比增长157%。景礼高速、罗湫公路、茨坝至桥头段升等改造项目加快建设,四中迁建、一中停车场、西城供热、中山路、全民健身中心等重点项目顺利推进,礼县固城200兆瓦风力发电项目一期已实现全容量并网发电,二期工程进展顺利。

二是招商引资取得“新突破”。深入开展“优化营商环境攻坚突破年”行动,研究制定了《礼县招商引资优惠政策》等一系列政策文件,谋划论证储备招商引资项目45项156亿元,组团赴外招商31批次322人次,其中党政主要领导带队15批次145人次。为招商引资企业落实代办服务65次。接待客商351人次,达成意向60多个,全年签约正式合同项目22个,完成招商引资签约资金61.73亿元,完成全年招商引资任务54亿元的114.31%。实现省外到位资金56.54亿元,同比增长203.7%,完成全年到位资金任务28亿元的185.48%。新签约项目全部开工建设,到位资金41.09亿元,资金到位率66.56%。

三是作风效能实现“大转变”。坚持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与开展“三抓三促”行动深度融合、协同发力、统筹推进,引导各级党员干部聚焦能力短板抓学习,聚焦落实难题抓执行,聚焦发展瓶颈抓效能,全力纠治干部作风顽疾。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全面落实“办事不求人”机制,推进“一网通办”“一窗通办”,加快数字政府建设,提高项目审批效率。结合“三抓三促”行动和主题教育,先后对全县29乡镇2023年上半年重点项目重点工作进行了现场观摩评比,对各县直部门负责实施的重点项目进行了现场观摩督查,评进展、晒成绩、比担当、比作风,并强化结果运用,推动形成了比学赶超的良好局面。

陈宇星:产业是高质量发展的根基,是现代经济体系的支柱。礼县物产丰富,资源富集,在推进产业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方面有哪些好的思路和举措?

陈军:礼县坚持把产业发展作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坚定不移地建园区、强龙头、补链条、聚集群、树品牌、促营销,着力在做大产业上求突破,加快构建具有礼县特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不断提高产业综合竞争力。

一是农业产业加快发展。研究提出了“16773”特色农业产业发展计划,做好“土特产”文章。创建产业振兴示范村90个。推广全膜双垄沟播技术16.02万亩,摸排整治撂荒地2980亩,粮食播种面积达到86.28万亩、产量达到16.97万吨。新建苹果矮砧密植园2603亩、油橄榄2万亩,种植各类中药材10.25万亩,发展订单辣椒1.43万亩,蔬菜钢架拱棚1020座,规范提升合作社132家,累计发展龙头企业36家,培育家庭农场261家,“三品一标”认证企业46家。

二是工业产业提速增效。深入实施强工业行动,研究提出了“1343”工业经济发展思路,修编了礼县西城工业集中区规划,启动了园区路网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现入驻工业企业13家。严格落实县级领导干部包抓联系工业企业制度,加快金山金矿日处理2000吨采选、新型防水材料及混凝土外加剂、200兆瓦风力发电等工业项目建设,新纳入规上工业企业4户,累计达到13户,现有工业企业274户。金山金矿日处理2000吨采选项目建成投产后,年新增产金约1.5吨,产值达4亿多元,陇南紫金总年产金将达到7吨,产值超26亿元,成为西北地区最大的露采黄金矿山企业。

三是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科学编制《礼县全域旅游发展规划(2022-2035年)》《陇南秦汉文化旅游产业带发展规划》,全力打造“秦皇祖邑·三国胜地”文化旅游品牌。加快大堡子山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祁山三国文化产业园、红河农旅融合产业园等项目建设。2023年旅游人数424.6万人,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1.69亿元,同比增速217%。完成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10项,大堡子山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列入全国32处第四批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立项名单,礼县四角坪被中央电视台列为2023年度国内十大考古新闻。

四是新兴产业加快培育。加快固城100兆瓦风力发电二期项目建设,精心做好红河200兆瓦、上坪100兆瓦风电项目能源指标争取等前期工作,推动礼县风电产业链条式、集群化发展。大力发展智慧农业、智慧文旅、智慧物流,推动新型数字产业提速崛起。创新电商发展模式,实现电商交易额6.6亿元。大力开展各类促销展销活动,积极发展“周末经济”“夜间经济”“网红经济”,大力发展直播带货、社交电商、同城配送等消费新业态,持续刺激消费需求,激发经济发展活力。

陈宇星:礼县作为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之一,在增加脱贫群众收入、壮大产业、促进就业、加快脱贫地区发展等方面,重点做了哪些工作,取得了哪些成效?

陈军:礼县坚持把提高脱贫群众收入和促进脱贫乡村加快发展作为主攻方向,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不断创新完善工作机制,深入开展了“八抓八提升”百日行动和“九大活动”,全力以赴守底线、抓衔接、促振兴。

一是常态化开展监测帮扶。全面推广使用“甘肃一键报贫”系统,坚持“六必访”“六必查”“七不消”原则,定期开展入户走访和集中排查,及时发现风险人群,精准落实帮扶措施,动态化管理,闭环式销号。今年新识别监测对象42户197人(通过“一键报贫”识别6户29人),监测对象累计达到3647户15350人,累计落实帮扶措施1.44万项,户均3.95项。风险消除2444户10308人,占比67.1%。

二是强化产业就业帮扶。安排用于产业发展的衔接资金、东西部协作帮扶资金均达60%以上。兑现产业到户入股资金分红1100万元。支持监测对象3612户15235人发展庭院经济,发放脱贫人口小额信贷3410户16905.5万元。输转农村劳动力12.32万人,落实交通补助46688人2751.7万元。新认定乡村就业工厂(帮扶车间)8家,累计达到44家,吸纳就业882人。新开发乡村公益性岗位300名,累计达到9425名。完成职业技能培训6720人次,其中脱贫劳动力3250人次。

三是巩固拓展脱贫成果。围绕“两不愁、三保障”,常态化开展集中排查,全面落实教育医疗政策,全县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无一人失学辍学,脱贫人口和边缘人口参保率达到100%。完成农房抗震改造194户、避险搬迁605户。排查修复19个乡镇76个行政村108个自然村安全饮水问题。支持1327户3748人搬迁群众务工就业,实现了搬迁户“搬得出、稳得住”。

四是稳步推进乡村建设。深入学习“千万工程”经验,科学编制“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规划,着力推进“5155”乡村建设示范行动,新打造乡村建设示范村13个,以点带面推进和美乡村建设。完成自然村(组)通硬化路项目453公里、硬化产业路117公里、改造提升农村公路167公里,改造农网线路2.01千米,建成5G基站78座。

五是持续深化协作帮扶。协调青岛市和崂山区帮扶资金8400万元,动员社会力量捐款捐物620万元,引进企业5家。协调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引进各类帮扶项目45个,协调帮扶资金1755.3万元,举办各类培训班3批次,培训党政干部、专业技术人才和致富带头人256人次,帮助销售农特产品68.8万元。加强驻村帮扶工作管理,开展全员培训1次,调整轮换第一书记和队员453人。

六是提升乡村治理效能。坚持党建引领乡村治理,创新开展“六强六优”行动,摸排整治软弱涣散村党组织36个,新建党群服务中心16个。全县村级集体经济收入村均达到18.94万元,其中经营性收入村均14.36万元。持续发挥568个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所)作用,常态化开展政策宣讲,引导广大群众移风易俗,打造“积分超市”“文明银行”等301个。

陈宇星: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必须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鼓励共同奋斗创造美好生活,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礼县在增进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质上做了哪些工作。

陈军:礼县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持续加大民生投入,全力办理省市县确定的民生实事,全面落实各项惠民政策,全力解决教育、医疗、就业、住房、社会保障等群众关心关注的热点问题,让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县人民。

一是认真开展关爱行动。成立了领导小组,制定了实施方案,压实了各级责任,多部门联动、全方位推进。省市干部338人、礼县干部3702人结对关爱特殊困难群体4183人,联系交流率达120.7%,走访探视率达160.7%,落实政策14495次,解决困难2732件,帮办实事3855件,帮扶物资约96万元,用情用心用力解决了一批特殊困难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

二是办好人民满意教育。义务教育“双减”政策全面落实,校长、教师队伍建设不断加强,2023年高考上线率64.52%,比去年增加1.14个百分点。实施教师安居住房、四中搬迁、城关第一幼儿园、东城小学教学楼、教师周转宿舍等新建项目12个,办学条件不断改善。全面推行中小学校长竞聘上岗,落实校长考核末位淘汰制,有序推进教师职称改革,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升。

三是加快健康礼县建设。实施县医院内科大楼、远程医学中心、传染病区升级改造和县中医院门急诊医技楼及能力提升、县疾控中心实验综合楼、石桥卫生院业务楼及附属设施建设等项目,完成城关、龙林、三峪3乡镇卫生院整体搬迁,以及14个乡镇卫生院改扩建和319所村卫生室建设任务,县乡村三级医疗机构达到基本医疗有保障标准,完成妇女“两癌”筛查1800人,救治大病患者1527人次。

四是持续改善生态环境。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全面落实河湖长制、林长制,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完成国家公益林管护166万亩、新一轮退耕还林2万亩、人工造林4.1万亩、草原改良2.4万亩,建设绿色长廊工程103.5公里。扎实推进86件中央和省级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开展生态环境问题“百日排查整治”行动,摸排并整改河湖“四乱”问题65个,关闭清理沙场32家。

五是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加强各项救助制度衔接,全面落实城乡低保、特困供养、残疾人“两项补贴”等政策,全县现有农村低保对象农村低保10925户35966人,占全县人口的6.8%。稳步推进就业创业,城镇新增就业2249人。发放创业担保贷款110笔2148.3万元。建成4个村级互助幸福院并投入运营,礼县西城老年养护院和2个乡镇养老服务中心及2个村级互助幸福院正在建设。

六是扎实有效主动创稳。大力推广“浦江经验”、民事直说“1234”工作法,解决“三类事”7821件。深入推进不良资产清收处置,积极防范化解地方债务、非法集资等领域风险,推进平安礼县建设。排查调处矛盾纠纷2507起,化解信访积案21件。对全县道路交通、建筑施工、旅游安全、特种设备、城镇燃气等重点行业的安全生产大排查大整治,加强防灾减灾体系建设,全县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来源:陇南发布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