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青年失业率高企,“全职儿女”之风渐行,对此,你怎么看?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今年4月份,16—24岁劳动力城镇调查失业率为20.4%!

你听说过“全职儿女”吗?

常爸第一次听到这个说法,是在上网的时候看到了一张图片——

青年失业率高企,“全职儿女”之风渐行,对此,你怎么看?

一起来划几个关键词:脱产寄居父母生活、付出一定的劳动换取经济支持、啃老了,但也没有完全啃。

大概意思就是说,因为暂时找不到工作哦,或者接受不了内卷的社会竞争,有一批年轻人在家里不是“吃喝靠家里、什么都不干”的啃老族,而是通过为父母提供服务(接送妈妈跳广场舞,跑腿买菜做家务)或者提供附加价值(比如教父母玩手机,日常陪伴陪旅游),提升父母生活的幸福度,同时换自己的稳定生活和收入,然后等内卷风口结束或者机会来了,再找个班儿上。

而全职儿女这段经历,也可以理解为给父母打工,换取生活费。

青年失业率高企,“全职儿女”之风渐行,对此,你怎么看?

“全职儿女”的概念最初源自于2022年创立的豆瓣“全职儿女工作交流中心”讨论小组,有不少人在里面分享自己全职在家做父母儿女的经历。这些人有些是刚毕业的大学生,还没有找到理想的工作,或者是想继续提升自己,考研/考公,而选择继续依靠父母;有些是为了家长主动放弃工作,选择在家照顾父母,没有了经济收入,就得吃喝靠父母。

青年失业率高企,“全职儿女”之风渐行,对此,你怎么看?

满打满算,“全职儿女”的概念产生至今也不到半年。但是在就业率低的大环境下,网络上已经掀起了一波又一波的讨论和争议:

全职儿女,算是一种新型职业,还是变相啃老?

如果你是年轻人,你会选择做全职儿女吗?

作为父母,你能接受自己的孩子做全职儿女吗?

青年失业率高企,“全职儿女”之风渐行,对此,你怎么看?

几乎每次选题会上,只要一说到这个话题,大家都会各执一言,讨论得异常激烈。有的联想起当年自己毕业求职时的困境,有的设想自己孩子未来要就业时可能会面临的问题……于是,常爸索性征集了身边不同年龄阶段爸爸/妈妈的看法,让他们来聊聊:你能接受自己的孩子做全职儿女吗?下面,我们就来听听他们的说法吧!

01

全职儿女?想都别想

 一只叫王尔德的猫 新手妈妈 创意工作者 

“全职儿女”这个话题已经火了一阵子了,作为一个特别关注当代大学生/年轻人的网友,每次刷到这个话题的帖子,我都对当事人表示同情,感觉他们也挺无奈的。

和朋友一起吃饭的时候,她们不约而同都聊起了这个话题,于是我也认真思考了一下,如果我女儿成年后跟我说要在家里当全职儿女,我会是什么态度呢?

答案是——想都别想。

青年失业率高企,“全职儿女”之风渐行,对此,你怎么看?

关注科学育儿的父母应该都赞同一种说法,子女的成长最终都是指向与父母的分离。这种独立性,从两岁左右就开始了。每一个幼年个体的目标,都是成长为独立、完整的成年个体。

如今,我们又面临着新的社会形势。孩子读完书,找不到理想的工作,没能力养活自己,于是只好退而求其次,回到家中和父母居住在一起,同时给父母提供点价值,不管是体力上的还是情感上的,好让自己的躺平变得心安理得一些。

但是这不是他们想要的生活。当然作为父母,这也不是我想要的生活。我的女儿现在不到两岁,我已经迫不及待地想要夺回自己的个人时(空)间了。一想到我还要操心十几年她的衣食住行、吃喝玩乐,还有读书上学,我就感到筋疲力尽了。

青年失业率高企,“全职儿女”之风渐行,对此,你怎么看?

(《以家人之名》剧照)

如果她大学毕业找不到工作,提出要搬回家和我住,我肯定也是乐意接受的。但是,我不接受她就此放弃和这个世界的battle,因为这不是一个年轻人应该有的样子。

我愿意给她提供免费的住所和日常花费,愿意和她分享食物、一起看电影,一起逛街……同时,我也会鼓励她去发掘自己的特长,利用自己的特长去赚钱养活自己。

比如现在很热门的短视频吧,我会鼓励她去学习视频剪辑,然后自己接活儿(就算钱不多,也是一种积极的尝试,她会有新的经历,新的体验,新的积累)。或者自己开个短视频账号,健身也好、美妆也好,或者任何她擅长的领域,哪怕仅仅是作为一种记录,也是一种她与世界产生连接的方式。

或者尝试写作,去拜访十个自己最欣赏的作者;去参加公益活动,帮助寻找被拐卖或走失的孩子;去学习心理咨询的课程,先强大自己,可能的话甚至可以尝试给受伤的年轻人、孩子提供免费的心理指导……总之我就是觉得,这个世界上值得去做的事太多了,全职儿女完全不在我的考虑范围之内。

就算有一天我真的到了需要有人全职照顾的阶段,我也不会优先考虑这种可能性。找护工也好阿姨也好,我都不会把我的女儿当成第一人选。

我希望她用自己有限的生命去尝试这个世界上各种可能性,而且我也愿意利用自己的所有资源去给她铺路。

我最担心的是,她把父母的家当作最后退缩的领地,再也不敢独自出门狩猎了。

当然,如果她只是短时间地退回来,想在我这里充充电,休整一段时间,我不可能拒绝。

但是想长期在家做全职儿女,那不能够!

02

生他养他天经地义

一家人就是应该守望相助

 王叔,65岁,企业家 

父母越强,孩子越容易弱。有时候就是现在常说的均值回归,有时候就是后天养育。

我是恢复高考后的第一届大学生,后来在建筑公司担任项目组的领导,个性强,能力强,加上要孩子晚,赶上了计划生育,就一个儿子,所以应该是比较溺爱的。

后来,改革开放,我和爱人下海做生意,属于先富起来的那一波。对孩子教育比较超前,很早就送出国留学了。但是,没考虑孩子在异国环境是不是能适应。五年后孩子回国,一方面在教育方面没什么收获,另一方面,跟国内环境也有点格格不入。

所以,我和爱人就没有强制要求孩子出去工作,就在亲戚家的公司里挂了一个职位,状态好的时候做做业务。

因为有点家底,没什么生活压力,所以这么一年年,从奔三混到奔四。后来,他就结婚,生孩子。现在大环境不太好,养孩子比我们那个时候更讲究,更细致,他在家专职带孩子也不错,节假日照顾一下我们,也算给家庭贡献一份力。

青年失业率高企,“全职儿女”之风渐行,对此,你怎么看?

(《以家人之名》剧照)

一家人分工不同,有钱出钱,有力出力,过得开心就很好。儿子事业上不能成器,养出成器的孙子也是一份成就。

作为父母肯定都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但是这不过是美好的愿望而已,能实现的几率有,但是很小。所以,在生孩子之前,就应该摆正心思,无论孩子是龙还是虫,都要无怨无悔地接纳。不然,不生也罢。

03

时代境遇不同

我愿意做孩子的避风港

 元宵 3岁男宝妈妈 自由职业者 

关于“全职儿女”这个问题,如果十年前问我,我一定会高举反对大旗。那时我特别相信“人定胜天”,觉得只要努力什么目标都能实现,实现不了就是不够努力。但事实证明,这完全就是理想主义口号。

在社会打拼和在校园读书是不一样的,努力只是其中一个小小的因素,而成功和顺遂往往需要运气、家庭、资源、人脉等多种因素的加持。尤其是疫情三年,深深感受到在时代剧变和大自然面前,个人的力量是渺小的,个人的人生走向是偶然的、多变的。

我们如此,孩子大概率也会如此。我不可能要求孩子,一毕业就要经济独立,一工作就要月入两万。我不知道他未来会遭遇什么变动,他在时代的洪流中处于什么位置,他涉世未深时会经历怎样的困境。所以,我也没办法斩钉截铁地说“你就是懒才这么失败,你只要走出去就可以怎样怎样”。

我相信,好的生命状态应该是开放的、向外的。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我愿意竭尽所能地为孩子的生命注入能量,给他们提供好的环境、好的氛围,尽最大努力地理解和共情,我希望能给与他飞翔的力量和勇气。

青年失业率高企,“全职儿女”之风渐行,对此,你怎么看?

(《我的事说来话长》剧照)

但如果孩子主动提出要回归,那他大概率是因为在外面受到了巨大挫折,他想要一个温暖的、安心的、可靠的地方疗愈自己。这时候,除了家、除了父母大概没有更好的选择了吧——家,不应该就是这样一个避风港吗。

莫与儿孙作马牛,也莫给儿孙泼冷水。如果这时候父母能主动给予孩子温暖和拥抱,能用更平和的心态看待孩子的挫败和退缩,也许是另一种给孩子勇气的方式。

人生不总是一条直线,弯弯曲曲才是常态。正是因为这些弯曲,我们才能看到更多风景,才有机会增加人生的厚度。

我接纳了自己的人生无常,也愿意接纳孩子的人生无常,做他失意时的避风港,顺遂时的大本营。

04

一场大病后

我接受了儿子做“全职儿女”

 老刘 66岁 国企退休工人 

“全职儿女”这个名字起得好,这么多年了,我总算找到个合适的词来形容我儿子了。

我儿子今年快40了,大学毕业后正经工作的时间不超过三年,其余时间都在家。他是学计算机的,大学一毕业就说要自己建个网站,天天在家捣鼓电脑。一开始我是不乐意的,家里没矿,一个大小伙子在家呆着,不像话。为此我们爷俩经常吵,一吵他就说自己社恐,不想进社会。我的性格其实也不强势,吵吵闹闹的,几年时间就过去了。

我的观点发生转变是在2013年,老伴查出了癌症,我一下就慌了。因为我身体也不好,之前得过结肠癌,于是陪老伴去检查、化疗,这些事都落在了我儿子身上。他带着他妈到处求医问药,在医院打地铺,事事亲力亲为,所有人都夸这个儿子孝顺贴心。

青年失业率高企,“全职儿女”之风渐行,对此,你怎么看?

(《人世间》剧照)

三年以后老伴还是撒手人寰,我和儿子都备受打击,但也为在老伴最终的阶段给了充足的照顾而略感欣慰。妈妈没了,儿子的生活也恢复常态,在家做做饭、鼓捣鼓捣电脑,每天都能陪我下会儿象棋,吃完饭跟我一起遛弯儿。偶尔他还在网上卖卖东西,也挣不了几个钱,日常生活主要靠我和他妈妈的积蓄,以及我的养老金。

有时候我也挺无奈,但仔细想想,他不愿结婚,不愿进入社会,其实这都是他的自由。在妈妈病重时他给了无微不至的照顾,他在做儿子这方面也算合格了。现在当家长的都不逼婚了,我也不能逼他去面对世界。但如果全职儿女这份工他能一直打下去,我觉得也挺好。

我唯一担心的就是,我的家庭条件不算好,等我没了,我儿子该靠什么生活呢?

上面几位不同年龄家长的想法让常爸很受触动,虽然他们每家的情况不同、想法各异,但无一不是饱含了对儿女的爱意。不管是否能接受儿女做全职儿女,他们的出发点都一致——想让孩子过得好一点。

对大部分人来说,“全职儿女”是短择,更像是求学和就业之间的一个过渡地带;当然也不排除会有越来越多的人,将“全职儿女”这份工一打到底。时代在进步,社会在改变,唯一不变的,就是这一颗颗沉甸甸的爱子之心吧。

对于“全职儿女”,大家有什么看法呢?你会同意自己的孩子将来做“全职儿女”吗?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