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养孩子都是后知后觉:很多父母早就不了解孩子的需求

此刻,正在出差途中。

本来今天想和大家请个假的。但路上闭上眼睛,还是能想到,最近遇到的几对青春期家庭。热锅上的父母,忙着救火。

我和团队几位负责咨询的亲职专家的老师,一边复盘,一边感慨:今年暴涨的青春期咨询,在向家长敲响警钟。

1、养孩子,都是后知后觉

父母可能到青春期出现厌学、抑郁、自杀、冲突、沉迷等情况,才发现,自己早就管不了孩子了!

不听,不说,不笑,不爱。感觉自己好像突然不了解自己亲生的孩子了。

“孩子越大越难管”

“明明小时候很听话啊?”

“现在经常脾气暴躁、摔东西”

“成绩猛跌,还沉迷手机”

倘若接到老师打来的电话,第一反应就是孩子是不是又惹事了?相信很多青春期孩子家长都有过类似的恐惧!

青春期的孩子往往思维发达、渴望独立,但又面对身心巨变,多重压力,情绪和心理不太稳定。出现各种“父母不理解的”情况在所难免,一方面是孩子心理阶段使然,另一方面,其实也反映了家庭教育的滞后。

孩子有问题了,才发现,原来早早就和孩子失联了…心理上,很多父母早就不了解孩子的需求了。

图片出自《中国教育报》

孩子不会突然变成另一个人,之前一定有征兆,父母也需要漫长细致的陪伴和支持。

孩子不是小狗长成了大狗,而是毛毛虫变成了蝴蝶。

每个阶段,都有不同的规律。看不见,就会被“发脾气”“不爱学”“总粗心大意”…这样的浮云遮住眼睛。

2、功课前置,避坑比捷径更重要

我想,这可能也是青春期家长约咨询激增的主要原因,也是我们一直坚持做0-12岁孩子科普,经常把家庭教育干货当做公益来分享的初衷。

我曾经写过: 有“合伙人”的妈妈,后来都怎么样了?

作为从业10年的咨询师,陪我的父母做了20年家庭教育的旁观者,我当然知道,青春期的孩子问题更多,家长更愿意付费咨询 。如果从结果导向来看,我们聚焦青春期,自己和团队肯定发展更好。

哎,治病或者救火,当然是刚需。

但是只有回归家庭日常,回到孩子童年,在木已成舟之前,帮助家庭,才更有效果。

孩子越是小的时候,家庭教育越有成效。

孩子幼年,父母如果能更好的:

✓ 被支持

✓ 能看到养育大方向的规律

✓ 能把底层的亲子关系和教育逻辑捋顺

✓ 能让孩子身心健康积极发展

那么大概率,能养育幸福且不错的孩子。

对于很多父母而言,以往的经验一般都是这样的:车哪里坏了,只要花钱送到修理厂去修好;鞋子脏了,送到洗鞋店花钱洗好就行。

简而言之:出了问题去修理,自己不需要再劳心费力。

但孩子的成长规律并非如此,孩子小的时候不够重视,等到青春期孩子遇到厌学、抑郁、叛逆、躯体化(身体哪哪儿都不舒服)、精神问题、甚至走向极端…爸妈才意识到“自己要补课”。这就真的,太费劲了!

不一定是捷径,但一定能避坑。

3、养孩子,一定要长期主义

当然,我不是说青春期问题无解,专业的咨询师,专业的精神科医生都是有能力给予支持和帮助的。但孩子的发展不能靠“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更需要有长期视角。

重点来了-----最高投入回报的教育时间,就是“越小越好”“越早越好”。

小苗长成大树前,

上路刚出发的时候,

小洞破成大坑前,

…就是最好的时刻。

父母的陪伴和成长,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这些真比“提分”“鸡娃”重要多了!

只看前途,就会失去当下

只看成绩,就会丢掉发展

只看结果,就会遗漏过程

只看成功,就会损害关系

和孩子一起成长和思考,保持积极的养育状态,不仅仅治愈孩子,也能治愈家长。

我也是过来人,我们作为家长,光靠自己琢磨,甚至情绪化教育孩子,没有科学的方法只会适得其反。

只有先改善土壤(父母),花朵(孩子)才能茁壮成长。

做孩子的合伙人,在时间的维度见证答案,才能良性循环。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