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双向养育,让你的孩子更有价值

双向养育将旧的基于恐惧的养育方法转变为一种全新的处理家庭关系的方法,它提倡无条件地爱、积极的自我价值,通畅地交流、健康地自尊,同理心、责任感和合作。通过实现下面的内在和外在转变,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创造并享受一种新的基于爱的家庭生活。

双向养育,让你的孩子更有价值

1、从外在驱动到内在驱动

许多人根据别人的看法判断自己的价值,这种现象非常普遍,我们称之为“外在驱动”。当别人赞赏我们时,我们就感到自己有价值;而别人不赞赏我们,我们就认为自己毫无价值。只有当自我价值根植于内心,我们才能拥有采取行动的自信和承担责任的勇气,这就是 “内在驱动”。

在人生最初阶段,唯一能让孩子发现自我的人就是父母。如果父母在孩子年幼时对他们抱有不接纳和批评的态度,孩子就会产生一种看法:“我是个坏孩子,我不值得被爱。”而当父母对孩子抱有更积极的态度时,孩子更可能认为自己是重要的、有价值的、优秀的,这将培养孩子的内在驱动力。

专制式养育依仗惩罚将孩子推向外在驱动。孩子学会通过观察外部环境来决定自己如何思考、如何行动。惩罚有两种:心理惩罚和身体惩罚。心理惩罚采用语言或非语言的威胁让孩子感到害怕,损害孩子的自我认知;身体惩罚则通过扇耳光、打屁股、拽头发或使孩子身体感到疼痛的方式,让孩子把错误行为和疼痛联系在一起。恐惧是惩罚的自然结果。

作为控制手段,惩罚非常有效。当孩子害怕时,父母对他们拥有不可置疑的权威。恐惧是如何影响孩子的呢?孩子会因为恐惧而紧张、焦虑、心理失衡。毫无疑问,恐惧中的孩子不可能有好的表现。正是由于这个原因,惩罚会阻碍孩子成长为善于思考、充满爱心和自信的人。

惩罚还会导致反抗、叛逆、撒谎和充满怨恨的顺从。对于控制孩子,它在短期内十分奏效,尤其是当惩罚者在场时。可是一旦惩罚者离开,孩子继续错误行为的冲动将难以遏制。这时,错误行为已经上升成为孩子标榜自主的宣言。必须改变教养方法,帮助孩子建立内在驱动力,这样才能有效避免这个问题。

双向养育,让你的孩子更有价值

托马斯·戈登博士在《父母效能训练手册》一书中说道:“有一条鲜为人知的心理学常识,同时也是一个悖论:当你放弃使用权力去控制年轻一代时,你对他们将获得更大的影响力!反之亦然:当你尝试更多得去控制他人时,你对他们的影响力也将减弱。”

当今,为人父母最大的挑战在于:如何将原来基于恐惧的养育方法转变为新的养育方法,如何通过建立孩子的自律,帮助他们成为有责任感的人。自律意味着做一件事情是出于对事情本身正确性的判断,而非出于对惩罚的恐惧。

2、避免极端思维

在持有“非黑即白”极端思维的人眼里,世界上只有“你或我”“这个或那个”“对或错”“真或假”“他们或我们”,这种“白帽子和黑帽子”的思维方式让人通过帽子颜色就能分辨出谁是英雄、谁是恶棍。这种思维方式认定一方全对而另一方全错,你总能知道自己应该站在哪一边。一切显得如此简单明了,生活就这样被简单切割。

“非黑即白”的极端思维没有给“灰色区域”留出空间。年幼的孩子通常持有这种想法,因为他们还没有发展出抽象思维能力,不能深入探究事物的细微差别。所有迪士尼动画片都是这种模式,战争、牛仔和印第安题材电影也是如此(它们通常都是关于战争)。《星球大战》就是典型的“非黑即白”型电影。观众很容易对坏人咬牙切齿,为好人欢呼雀跃。当我们眼里只有胜利者和失败者时,看到胜利者的确是一件愉快的事情。年幼的孩子在有能力理解细微差异之前,必须首先经历这个非对即错的阶段。然而当孩子拥有抽象思维能力后,就应当让他们了解到简单化认识世界的局限性。

3、把问题归咎他人

孩子总是自然地把自己行为的责任推诿给其他人或其他人。6岁的丽塔一脸无辜地向妈妈告状:“布莱恩推开我。”但实际情况是,整个早晨她都在欺负布莱恩。比利在客厅拍球,不小心把台灯打碎了。爸爸问比利:“是你把台灯打碎了吗?”比利回答:“不是我,是球。”

在上面这些例子中,孩子的确不清楚谁或什么东西应当为发生的事情负责。通过父母的解释和指导,他们才能理解正是自己的行为造成了最终结果。在这种情况下,如果父母采用责备、羞辱或者其他惩罚方式,孩子就很有可能继续困惑于他们是如何产生问题的。

双向养育,让你的孩子更有价值

如果孩子总是把问题归咎他人,那么他们很可能正在形成一种不为自己的行为承担责任的模式。起初可能是出于对惩罚的恐惧而不愿承认错误,并且如果没有被当场发现,即使是自己制造了麻烦,他们也会认为最好自己假装不知。

4、受害者综合征

很不幸,这些孩子长大后会擅长推诿责任,有些甚至严重到成为一种人格障碍。他们很容易陷入“受害者综合征”之中,其中包括三个角色,分别是受害者、迫害者和施救者。

受害者综合征是一种病态,有这种病症的人总是抱怨他人虐待自己或对自己不公平,但实际上问题的原因正是他们自己。这里并没有一个真正的受害者。当一个人是真正的受害者时,他们处理问题的方式与患有这种病症的人完全不同。一个真正的受害者会承担自己的责任,说出事情真相,并积极寻求解决问题的正确途径,他们绝不想让受害者的感觉控制自己。

在受害者综合征中,“受害者”是这样一群人:他们做出了错误判断,却不愿为自己的行为承担责任。“受害者”会寻找愿意帮助自己的“施救者”。但当后者发现“受害者”是完全不负责任的人时,就会感到愤怒。当他们感到自己被利用了,就会拒绝继续提供帮助。“受害者”不承认自己做错任何事情,也不做任何努力去解决问题,他们会认为那些抱怨自己不负责任的“施救者”是“迫害者”。多数“受害者”都会感到,有许多“迫害者”在欺负他们并力图摆脱“迫害者”。“受害者”就这样不断做出不负责任的行为,最终养成了这样一种行为习惯。

然后,“受害者”会寻找新的“施救者”,他们会相信“受害者”的故事并提供帮助。这个怪圈就这样循环往复。

我是幸福孕孕,优质育儿领域创作者,家庭教育指导师,有爱有思想的育儿和教育达人。欢迎关注、点赞和评论,更多育儿知识和教育问题可以与我沟通交流,让育儿更轻松,让教育更有效!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