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都是为你好”之后,最新的道德绑架

让孩子有选择生活的权利,是继“都是为你好”之后,最新的道德绑架。

70年代和80年代的父母,几乎每家每户,都有一个执念,那就是让自己的孩子考上清华北大,光宗耀祖,光耀门楣,以期实现阶层的跨越,改变基因和人生。

父母对孩子的爱,自然是毋庸置疑的。但并不是每一个父母,都有优秀的教育能力的,也不是每一个家庭,都有优渥的教育环境的。奇怪的是,无论父母什么样子,对孩子的期许都是一样的,那就是成为人中龙凤。

孔森森是一个叛逆的孩子,孔森森的父母也是叛逆的父母。

为了孔森森的成长,父母花了大价钱把他送到了管理严格的六中。果不其然,不到一周时间,孔森森因为逃课打架被叫了三次家长。

为了孔森森的未来,父母给孔森森找了一个很贵的二胡老师,甚至还让孔森森在奶奶的葬礼上披麻戴孝拉二泉映月。

孔森森喜不喜欢二胡我不知道,我只能看到孔森森两眼空洞、目光呆滞如行尸走肉一般。

千般不愿也逃不过父母的一句“都是为你好”。

父母在奋力地托举孩子,也确实在以自己的方式“为你好”,但孩子感觉到的可能不是力量,而是不理解和压力。

“都是为你好”之后,最新的道德绑架

妈妈以为你需要穿秋裤,虽迟但到。

80后90后的父母同样如此,只不过换了一种方式而已。我认识很多新时代的宝爸宝妈,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我没有选择人生的能力,所以我一定要让我的孩子有能力选择自己的人生。”

我感觉这就是一句屁话,你自己都没本事选择人生,你有啥本事让孩子选择人生?

可以预见,在不久的将来,自以为思想开明的新一届父母,会用另一种更为奇葩的方式对孩子奋力托举,最终被孩子气得吱哇乱叫,暗自神伤。

“都是为你好”之后,最新的道德绑架

与其对孩子寄予厚望,不如对自己寄予厚望。

家庭教育永远都是教育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没有之一。

花大价钱让孩子去学钢琴、二胡、舞蹈、心算等等所谓的技能,现在看起来是不是很像我们的父母花大价钱让我们去学修车、烹饪、理发和挖掘机?

与其把孩子交给别人,不如想办法提高一下自己的能力,自己先淌出来一条成功路,再总结成功经验,分析成功所需要的素质,并将这些经验和素质复制迭代输出给自己的孩子。毕竟,孩子有没有艺术细胞不重要,得先让孩子学会怎么刨食。

自己没有成功经验也不要紧,就不要对孩子的生活瞎指手画脚,却不能放弃培养孩子的一些绝对不会错的素质。

我们需要培养孩子的学习能力,让孩子懂得自主学习,并且明白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道理,哪怕我们就是孩子眼中的糟粕;

我们需要培养孩子的毅力,因为爱迪生说过他的成功是上天给了百分之二的灵感,再加上百分之九十八的汗水,很多人都以为汗水是勤奋和努力,其实汗水更应该是毅力;

我们需要培养孩子的抗压能力,因为在未来的生活中,孩子必然会受到挫折和压力,有的孩子选择了轻生,有的孩子选择了抑郁,有的孩子却选择了逆流而上。

有了以上三点,我们的孩子就成了学的会、坚持久、抗击打的孩子了,是否一定能成功不敢说,但绝对是可以在衮衮诸公当中混得如鱼得水的那一批。

教育孩子这些,难道不比学什么二胡更靠谱吗?

“都是为你好”之后,最新的道德绑架

成年人的最后一次成熟,是接受自己孩子的平庸。

有句话说:人的第一次成熟,是接受父母的平庸;人的第二次成熟,是接受自己的平庸;

我认为,成年人的最后一次成熟,是接受自己孩子的平庸。

在5岁-25岁之间,父母是我们的未来,我们绝大多数人的人生轨迹与父母的成就息息相关,因此我们对父母有着许多的期许。但当我们进入社会之后,逐渐发现父母其实只是滚滚红尘中的一个蝼蚁,我们必将面临人生的第一次崩塌,随后蜕变成熟。

同样的道理,在孩子的青少年时期,我们也是孩子的未来和期许,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不得不接受我们的平庸。

在25-35岁之间,我们的人生轨迹更多依靠的是自己的双手,干劲十足,有着无穷的理想和抱负。因此有了三十而立,但四十不惑,四十不惑的不只是怎么成功,有时候不惑的是不成功怎么办。

在35-50岁之间,正是我们教育下一代的关键时期,也经常会成为很多人最后的挣扎。父母的平庸是我们不得不接受的,自己的平庸是我们努力过却没有改变的,半生的期许都积压在了孩子身上,所有才有了奋力地托举孩子,为孩子呕心沥血,可叹天下父母心。

但是还有句古话说得好,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如果你是老鼠,你又凭什么要求你的孩子一朝化龙腾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呢?

何为五十知天命,我看是五十知自己的命,知孩子的命罢了。

与其逼着孩子努力奋斗,不如自己先努力奋斗,再教给自己的孩子努力奋斗的方法?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