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今天,为了1000个坏妈妈,我必须说点公道话

不同的城,同频的你

结尾曲名:伦桑 - 听妈妈的话

来源:闲时花开 | 刘娜

ID:xsha369

今天是母亲节。

但我不想写赞美的诗行,也不想写煽情的鸡汤。

因为,如果真实无处安放,赞美将毫无意义。如果苦难无处躲闪,煽情只会让人更加难堪。

所以,今天,我,一个在日常工作中至少见过1000个“坏妈妈”的情感作者,决定从心理建设的角度,给看到这篇文的每个妈妈松绑:

母亲节,我们才不要瞎感动和大道理,我们只想找个舒服的姿势做自己。

01

很多坏妈妈,

都是好妈妈。

“我是坏妈妈,我焦虑,崩溃,痛苦,动不动就对孩子发脾气,每次发脾气后我更加后悔,但下次遇到相同的情况,我又重蹈覆辙,我可真是太坏了。”

不管是来信中,还是咨询中,我都见多了这样的妈妈。

“不,你已经做得够多了,你已经尽力了。”

每一次,我都会这样回复她们,“你之所以陷入坏情绪的恶循环,是你的焦虑和痛苦没有被人看见,你身边替你承担替你松绑的人,太少。你太累了。”

每当我这么回复,那些自称“坏妈妈”的女人,就开始哭。

她们是被我感动了吗?

不不不。

她们只是很久没有被身边人这样看见。

不被看见,才是“坏妈妈”在重复的困境里,一次次绝望的根源。

很多坏妈妈,其实都是好妈妈。

因为她们如此渴望变好,才这样苛责自己。

而原生家庭的经历和再生家庭的关系,从未给她们提供喘息的机会,也没有给她们一个可以借鉴的“好妈妈”的模板。

她们唯有先接纳自己,放弃对自我严厉的惩罚,她们身上“好”的部分,才会日益壮大。

02

不够强大,

也很伟大。

互联网时代,打开网络,关于女性的故事,几乎都贴满了“强大”和“优秀”的标签:

独立,霸气,走路带风,年薪百万,一个人养大3个孩子还住上了豪宅,发现渣男出轨马上带着孩子离婚,单亲妈妈如何培养出考上清北的学霸……

这一切的一切,让那些不是太独立、不是太勇敢、没法实现年薪百万、住在租来的公寓里对着写作业的孩子发愁、发现老公出轨也无力离婚的女人,自惭形秽,愧疚万分。

“我知道,我今天遇到的这些难题,都是我太无能了。”

这是我在咨询中,听到的最多且最疼痛的话之一。

正是这句话,让我去思考:

我们的媒介在夸大其词地过分强调独立女性的同时,是不是也无形中碾压那些不太独立女性的生存和心理空间?

独立是好的,但无法独立,就一定是恶吗?

优秀是好的,但做不到优秀,就一定是坏吗?

年薪百万是好的,但年薪三万,就一定丢人吗?

不是的。

人与人的运气、能力和处境,是千差万别的。

有的人如牡丹般华丽富贵,有的人如苔米般渺小卑微——但她已经穷尽了所有去盛开,只为不要错过这个春天。

一个真正美好的社会,致敬走路带风的女人,也要善待弱不禁风的女人。

不是每个人都能当女王,因为王冠就一个,还因为平凡的终究是大多数。

所以,我经常对遇见的那些平凡女性说:

“没关系。

不生二胎,没关系。

全职妈妈,没关系。

咱不强大,没关系。

咱不优秀,也没关系。”

没关系,不是虚假的安慰,而是局限求生的心理建设,是接受现实的自我安放。

不管外界如何纷扰,我们先告诉自己“没关系”,然后才能在不慌不忙中,去建设自己。

03

真实的自我,

胜过虚假的伪装。

不知道妈妈们有没有发现:

现实生活中,那些打打闹闹、甚至互怼互损的妈妈和孩子,不记隔夜仇,没有太多事儿,更极少出现极端悲剧。

反倒是那些看起来关系很好、客客气气的亲子关系,在人群看不见的地方,其实隐藏着更深刻更激烈的问题。

吴谢宇弑母案发生后,吴谢宇身边的所有人都无法相信。

因为遇害的谢天琴老师和凶手吴谢宇,总是“看起来很好”。

而从我接触的抑郁症孩子来看,很多孩子都是非常听话的孩子。

我曾把这种怪相,分享给找我哭诉的不少妈妈和孩子,并抛给他们两个问题:

“你觉得,你那个捣蛋的孩子,有没有做真实的自己?”

“你觉得,你那个焦虑的妈妈,有没有做真实的自己?”

有。

那好,恭喜你,虽然你的孩子/你的妈妈,让人很不省心,甚至不断攻击你,诋毁你,伤害你,但ta至少是真实的自己。

你们目前的问题,是沟通的问题,理解的问题,方法的问题,这些问题都不难处理。

怕就怕,那些看起来很好,不吵架、不攻击的亲子关系,妈妈和孩子都活在“虚假”的好里,却用低气压的暗能量,早就“杀死”了对方。

真实的冲突,真实的争吵,远远胜过虚假的幸福。

能争吵的关系,都是有救的关系。

好妈妈,不是伪装的假妈妈,有些脾气该发就要发。

好孩子,不是听话的木偶,有些愤怒该表达就要表达。

坏能量得到释放,好能量才得以流动。

真实的我们,是变好的第一步。

04

离婚对孩子的影响,

没有想象那么大。

“我离婚了,我最担心的,不是我自己。我就怕我的孩子,因此出现心理问题。”

这是每个找我倾诉的单亲妈妈,最爱说的话。

不怕。

离婚对孩子的影响,没有你想象的那么大。

小孩子的成长,最需要的是一个安全且稳定的能量场。

父母离婚后,不管是孩子跟着谁,只要抚养者能给孩子提供一个相对平和的磁场,让孩子内心里有归属感,那这个小孩就不会出现大问题。

最怕的,是父母离异后,双方都不要孩子。

或者其中一方要了孩子,但总是虐待殴打、情感绑架孩子,让孩子活在身体和心灵的动荡中。

一个女性,不管你是未婚妈妈、单亲妈妈还是再婚妈妈,都不必拿婚姻状态苛责自己。

你只需要明白:

即便我没法给孩子很好的物质条件,我自己活得像大山一样安稳,我的孩子就会像大树一样挺拔。

05

不必活成孩子的榜样,

但尽力活成孩子的故乡。

因为工作的关系,我也见过很多生活在底层的妈妈。

她们没有什么文化,也没有什么学历,靠打零工供养孩子,总担心自己没法给孩子提供更高的起点,总觉得对不起孩子。

我爱和这些妈妈讲北大女孩钟芳蓉的故事。

钟芳蓉的妈妈是打工人,钟芳蓉是留守儿童。

钟妈妈爱对女儿说的一句话是:“没关系,你做得已经很好了。”

因为常年分离,钟芳蓉对妈妈并不是太亲密,但她从父母努力挣钱的背影中懂得:“父母已经把最好的,都给了我。”

他们的关系,是千千万万底层父母和孩子的缩影:

父母没文化不可怕。

知道自己能力有限,也深知自己做得不多,所以对孩子足够宽容和接纳。

那么,孩子就会开出属于自己的花。

不是每个妈妈,都是董明珠。

更多的妈妈,是钟芳蓉式的妈妈:

起早贪黑,摸爬滚打,难免疏忽,有时做得也不太好。

但她们贵在努力,贵在勤劳,贵在质朴,贵在善良。

她们未必是孩子的榜样,但她们活成了孩子精神的故乡。

06

抱怨救不了我们,

但自愈可以。

互联网和自媒体的繁盛,让感性又不被看见的很多女性,沉浸在别人的故事和爽文里,喋喋不休地骂男人,怨婆婆,恨他人。

恕我说句实话:

抱怨是自处低下的难堪。

如果抱怨能解决问题,祥林嫂就不会沦为那样的悲剧。

他人的故事,只是我们的参照物,我们要沿着自己的路标,回到自己的路上。

一个清醒沉实的女子,最重要的使命,是回到自己的语境里,找到自己,建设自己,疗愈自己。

我们可以不够好,我们可以不太优秀,我们可以离婚,我们可以没文化,我们可以不够强大。

但我们不能在一味抱怨和博取同情中,弄丢自己和责任。

我们是农妇也好,是白领也好,终其一生,是回到自己的疆土和王国,当个逻辑自洽的建设者:

耕自己的地,种自己的梦,流自己的汗,收自己的果,疗自己的伤,发自己的光。

就像在黑暗的路上,点燃一团自己的火。

不知不觉,也照亮了身边人的心窝。

母亲节快乐。

— E N D —

她是普京最崇拜的女人……

(痛苦挣扎半生终成伟大俄国女皇)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