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攀比风潮已经炫到了小学生群体,家长该如何正确引导孩子!

随着大陆经济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家庭的生活质量得到改善,而他们的经济实力也在逐渐增强。很多家长认为,如果他们真正关心他们的孩子的话,他们就应该投入大量的金钱,在孩子的教育和生活上。

因此,不少富人家庭都会像孩子投资很多的财产,希望通过他们为孩子提供的优厚的物质条件以及生活中超出于寻常人的优厚待遇,使孩子们能够感受到他们的爱,从而更加自信地与朋友进行接触和交流。

但是这种现象往往有时候会造成学生们之间的攀比状况,因为他们的家长都尽全力的为他们提供一些物质条件,就会不经意间引发他们的拜金主义,而他们会以家庭富裕为荣,并且觉得自己应当享受这样的权利,而他们也会以此为和别人比较的一种方式,以自己的家境优越于寻常人而感到沾沾自喜。

实际上,这一现象是应当值得我们警惕的,因为我们的家境或许能够为我们带来一定的先天性的条件,但是我们却不能让它成为束缚我们发展的一个牢笼。那些有钱人家的孩子,往往因为自身家庭环境过于优厚而丧失了奋斗的理想和信念,这种行为是值得我们警惕的。

我们无论自身经济状况如何,都不应当丧失不断发奋图强的这种精神。而现在的学生也非常的早熟,他们对于金钱的理解要更加先进于原来的小学生,很多学生他们所穿的衣服和鞋子都是名牌,这些衣服和鞋子往往就价值不菲,因此可以说小学生之间的攀比还是非常严重的。

一、新型攀比在小学生群体中广泛出现,家长感到十分难办

现在除了穿着等等攀比形式,又有其他新的方式在小学生中逐渐流行起来,可以说,他们从全方位对各个家庭之间进行比较。而这一比较也让很多家长感到十分的困难。那么,究竟他们采用一种什么样的攀比方式呢?

前一段时间,有一位小学生就向自己的家长吐槽,原因是因为他觉得家长每天骑着电动车接送他上下学,让他觉得非常的丢人,其他的家长都是开着小轿车或者开着越野车去接送自己的孩子,而只有自己的妈妈骑着小电动车还这么的自信满满,可以说让人看起来十分的难受的。

可以说,现在小学生对于物质还是更加重视的,他们觉得家长采用什么样的生活方式,有什么样的生活条件,对于他们在同学之间的地位还是有很大的影响的。而他们也非常希望自己能够拥有一个更加富裕的家庭,家长们能够不让他丢脸。

可以说这种三观看起来还是非常的恐怖的,我们应当倡导正确的思维模式,如果每一个小学生都有这样的思想的话,只会让这一代人逐渐形成一种攀比的心态,对于未来大陆人才的发展是非常不利的。

作为一个学生来讲,我们的家庭状况,不能给我们带来特别大的影响,因为这并不是我们自己靠得双手拼搏获得的,并没有什么值得炫耀的地方。

反而,我们应当把学习成绩视为自己日常生活中的重点,我们要以自己在学习上取得优秀成绩为光荣,而不应该去进行一些无谓的攀比。在同学面前,我们要表现的谦逊一些,因为这样子会让我们更加容易获得别人的喜爱,从而避免我们被别人嫉妒。

可以说,为小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还是非常重要的,让他们从小就认识到攀比的坏处,从而树立他们正确的金钱意识,避免拜金主义的出现,让他们知道只有提升自己的学术水平,提升自己的学习成绩才是最有价值的,而进行一些家长方面的无谓的攀比,是没有意义的。

身为家长,我们一定要格外重视自己日常生活中的言行举止,不要让小学生对我们的家境过于敏感,要尽量避免在小学生面前谈及有关金钱的话题。即使我们自己的家庭十分富裕,我们也不要向孩子强调这一点。

我们要让孩子认为自己的家庭与其他人相比并没有什么特殊之处,从而避免他们产生一些攀比的心态。而如果我们的家境较为贫穷,也不要因此而自卑,因为如果我们因此而自卑的话,就会为孩子带来很多不好的影响,从而让孩子在同龄人面前抬不起头来。

所以说,对于金钱方面的教育还是非常重要的,家长一定要为孩子树立正确的金钱观,让孩子能够正确的认识到家庭贫富差距这一社会现象,从而坦然地接受自己的家庭状况,既不攀比也不因为自己家庭情况相对较差而感到自卑。

问题1:攀比车

买了微型车接送宝宝去幼儿园的父母常常遇到这样的尴尬:孩子认为家里的车不气派,开去幼儿园被同学取笑,要求家里换车,“要不咱们就乘公交或打车去。”有必要为了孩子的好胜心贷款买一辆高档车吗?当然没有这个必要!

“爸爸,你什么时候能开宝马来接我?”

解决方案1

你可以用宝宝听得懂的语言解释你为什么选择小巧的车子:“瞧咱家的POLO像不像一只大青蛙?小车子多可爱,占地小,停车方便,钻小巷子是一把好手,记不记得上次爸爸送你,正好堵车,交警叔叔让我们走慢车道,大车子都走不过去,只有咱们的车走得飞快?”

解决方案2

如果宝宝超过5岁,还可以跟他解释小型车省油、节约能源、减少废气排放以及拯救地球的意义。

比如你可以形象化地说:“夏天为什么越来越热?就是因为汽车排放的二氧化碳气体像给地球穿上了不透气的大棉袄一样,热量都排不出去,所以天气又热又闷;小车子比大车子少排放很多二氧化碳,咱们这是在拯救地球妈妈啊!”让孩子充满自豪感而不是自卑感,他自然不会坚持不切实际的换车要求了,反而会建议说:“如果天气好,如果宝宝能早睡早起,我们坐公交车上幼儿园吧,少开车也可以让地球妈妈松一口气,对吧?”

问题2:攀比玩具

还有很多宝宝强调说,小伙伴的时髦玩具是从美国买的,“是最新版的,电影里刚刚出现,我就要这个。”要不要辗转委托出国的亲友带一个回来,不惜任何代价满足孩子的攀比欲?显然没这个必要。

父母们要意识到,如果你纵容孩子的攀比欲,使之无休止的膨胀,总有一天你满足不了他,而习惯于有求必应的孩子会在那时恼羞成怒地说出“你真没本事!你不配做我妈妈!”这样伤人心的话,使亲子关系陷入崩溃。

另外,在玩具、零食、衣物等方面竭力满足孩子的欲望,第一时间满足他的虚荣心,从某种意义上也是剥夺孩子的幸福感。

“他有变形金刚(她有芭比娃娃),我也要有!”

解决方案

儿童教育专家一向认为,“幸福是为实现愿望等待并努力酿造的美酒。”为了不“亏待”孩子,孩子要什么就给什么,就是剥夺孩子等待并盼望的权利,也降低了玩具到手后的幸福度。

孩子在玩具方面得到的满足感,不一定与玩具的价格成正比,而是与玩具的可爱度、新奇感成正比。当他要一个变形金刚的时候你可以给他一个手动发条的跳跳蛙;当她要一个芭比娃娃的时候你可以给她一个手工缝制的布娃娃,或者一个“妈妈小时候玩过的‘蛋变鸡’玩具”。

与孩子一起改造他的旧玩具,从玩具市场上淘“爸妈小时玩过的趣味玩具”,跟孩子一起玩,这不仅有利于密切亲子间的感情,还锻炼了孩子的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也为孩子赢得了伙伴群中的核心位置,可谓一举三得。。

问题3:攀比妈妈

对含辛茹苦培养宝宝的妈妈来说,没有比这句话“杀伤力”更大了!有些妈妈又恼又气又伤心,会因为宝宝的“过分”要求,为他“儿竟嫌母丑”大发雷霆。其实,发火是没有用的,反而会令宝宝不知所措——爱美之心人皆有之,电视上的小朋友,不是因为妈妈整过容更漂亮了而洋洋得意,我错在哪儿?

“妈妈,你应该去整容整得漂亮些!”

解决方案

妈妈可以蹲下来跟宝宝对话:“你认为妈妈不好看吗?”“没有彬彬妈妈好看!也没有小莹妈妈好看!”“你认为妈妈变成什么样你才会满意?”“鼻子高,眼睛大,皮肤白。”“就像芭比娃娃?”“对!”妈妈可以告诉宝宝:“妈妈可不希望跟芭比一样。

这个世界上,每个人有每个人的美,如果几万个妈妈都长得一模一样,是一件多可怕的事!妈妈不喜欢那种人工的、不自然的美,就像妈妈不希望宝宝和彬彬、小莹长得一模一样。”

妈妈还可以与宝宝讨论怎样变得更美:读书让人变美,助人为乐让人变美,充满爱心让人变美,微笑让人变美。妈妈也可以建议老师在班上开展“我的妈妈最美”的绘画比赛和故事比赛,让幼儿学会理解妈妈,赞美妈妈,而不是从外貌上挑剔妈妈。

END

化解孩子攀比欲的N条措施

1.尽可能地安排孩子帮助弱者,从这一过程中感受自己的拥有已经很多很多,并在无私帮人的过程中收获前所未有的幸福感和满足感。

2.不要用物质满足来代替亲情的给予。要教导孩子无论在何种生活境遇下,只要一家人在一起就很幸福。

3.配合并支持孩子们穿着园服和校服,让他们在统一着装中体会“每个人生而平等”的要义。

4.将节约为本的环保行为描述成“时尚行为”,引导宝宝之间互相调剂服装、图书和玩具,反对奢侈浪费。

各位家长怎么看?

读后有感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