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孪生妹妹做了姐姐13年影子,狠心在脸上“动刀子”,划清不同界线

文文和诗诗是一对同卵双胞胎。

对于父母来说,是天大的惊喜。

在计划生育的执行年代,很多家庭都想一胎生两个。

不仅能名正言顺地拥有两个孩子,最主要的是,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相互成为伴侣,不至于太孤单。

就像很多双胞胎家庭一样,父母会给文文和诗诗买同样的衣服,吃同样的食物,受同样的教育。

无论什么东西,都要表现出对姐妹俩是平等公正,不能亏待其中一个。

随着姐妹俩逐渐长大,同一屋檐下,她们的关系虽然还不算错,但矛盾也日渐显现。

最后致使妹妹想出一个改头换面的方法,来划清与姐姐不同的界线。

究竟是什么让妹妹痛下很多人都不敢动的“刀子”呢?

姐妹们的成长过程中,发生了什么事情?

01

姐姐文文只比妹妹诗诗早出生两分钟,两人的性格却有很大的差异。

文文温和,宁静,含蓄,做事很专注。

诗诗调皮捣蛋,性格外向,直言不讳。

这样的组合理应可以相互弥补,相处和睦。

事情却恰恰相反,她们从小打到大,谁都不肯让着谁。

类似情况出现多,父母总会劝阻,并教导文文:“你是姐姐,就让让妹妹吧!”

乖巧听话的文文最终作出了让步。

之后,即使只有一件玩具,一件新衣服,开始,她同样会和妹妹抢夺,但最后依然会妥协地对诗诗说:

“就剩一件了,给你吧,以后还可以再买。”

虽然心有不舍,但在文文的心里开始萌生出一个概念:妹妹比玩具和衣服重要。

父母看在眼里,觉得文文要比诗诗懂事,是一个让他们省心的孩子。

02

也许是文文的性格随和,加上父母从小给她灌输“谦让”的思维。

读书以来,文文人见人爱。

初中那会,姐妹俩和同校的一个男生玩得很投契。

三人每天约着一起放学,路上有说有笑。

相比之下,文文与男生的成绩要比诗诗优秀,话题自然要比诗诗多而丰富。

特别是他们一聊到学习上,昨天那个算术题目还有更好最快的算法,今天课堂作文谁写得最好......一系列对知识的讨论,滔滔不绝。

他们就像遇上知己一样,如果不是回家的路太短,三天三夜的秉烛夜谈都不足以让两人停下来。

诗诗在一旁觉得挺无趣的。

自己插了不嘴,但她很想和男生聊天,至少要让男生知道自己不会比姐姐差。

回家到,诗诗直接对文文说:

“明天你不要和他在一起,我要单独和他一起走!”

她觉得,只要姐姐不出现,她和男生就会有话题。

文文不知诗诗葫芦里卖什么药,没有多问,顺口答应了。

第二天,天气十分炎热。

文文拿着一瓶刚买的饮料往教室方向走去,在拐角处刚好碰见从篮球场运动完回来的男生。

看到熟悉的同学汗流浃背,文文下意识将手中未开封的饮料递给他。

两人本能的互动,让诗诗暗中瞅见。

瞬间点燃了心中的嫉妒之火。

她讨厌姐姐不信守承诺,昨天明明说好的事情,今天立即反悔。

于是,诗诗独自约出男生,向他说出文文平时如何不讲究卫生,三天不洗衣服,连校服都不换,还经常和其他男生一起玩......

对姐姐的诋毁,她敢认第二,没人敢认第一。

目的只有一个:破坏姐姐在男生心里的美好形象。

不知是不是诗诗的话起到作用,还是男生和文文的友情像玻璃花,一击即溃。

慢慢地,男生和文文渐行渐远,然后没了联系。

这一切,文文一直蒙在鼓里,没把男生的疏远放在心上。

人生百年,无不散之筵席。

文文更是把学业放到第一位。

姐姐的发力,让诗诗争强好胜之妒忌心,更超以前。

03

可能很多人会认为,双胞胎姐妹即使性格略有不同,智商不会相差很大,所以表现在成绩方面,也不相上下。

错了!

智商不等同成绩。

至少从文文和诗诗两姐妹来说,就是一个辩证的好例子。

文文是家长和同学们眼中的精英,每次考试名列前茅。

父母引以为豪,经常在诗诗面前,用文文树立榜样:

“你多学一下姐姐,把成绩提上去!”

这样的话都给诗诗的耳朵磨出了厚茧子。

诗诗何尝不想像姐姐一样扬眉吐气。

但每次不论自己如何努力,总比姐姐低十多二十分。

心知妹妹成绩不如意,文文会主动给妹妹讲解剖析错题。

分享自己学习的方法,希望能够提高妹妹的成绩。

但诗诗每次都心不在焉,要不就不理不睬。

她想超越姐姐,但不想用和姐姐同样的方法。

有一次,诗诗向自己立下战书:这回考试一定要超越姐姐!

但很多时候,不是你喊几句口号,就能所向披靡,最重要还得要有真材实料。

结果可想而知,诗诗分数比姐姐低二十分。

她十分焦虑。

她不想再听到父母老生常谈的话,也想让自己成为标杆,威风一次。

她偷偷地用透明胶带把分数改掉,拿到父亲面前。

父亲惊喜呀,第一次高兴地表扬诗诗:

“哗,这次诗诗考得不错哦,超过姐姐了,再接再励!”

诗诗心里顿时绽开了花,即使成绩是假的,但她得到有史以来最珍贵的赞扬。

只是接着的一场家长会,老师将学生们全学期的分数列了个遍。

诗诗自导自演的小把戏被揭穿,不得不厚着脸皮,主动向父母认错。

一下子的心理落差,让父母感到很失望。

04

诗诗心想这方法使不得,总要想出完美之策,让父母刮目相看。

一次期末考试中,诗诗绞尽脑汁都答不出个知乎者也。

眼看时间快到,她灵机一动,向旁边的姐姐求助,希望姐姐能让她抄一抄。

文文知道这是作弊行为,不可取,拒绝了。

可诗诗就是死缠烂打地喊哭卖惨,文文心头一软,收起捂住的双手,让妹妹抄一通。

诗诗以为这次可以顺利过关。

没想到始终瞒不过父母的火眼金睛。

在父母严肃的责问下,诗诗抢先回答:

“是姐姐主动给我抄的。她看我真的不会做,可怜我,所以把卷子扔了过来。”

看似是帮姐姐说好话,实际上故意将姐姐“阴”了一把。

还没回过神来的文文,莫名其妙地给父母批评了一顿。

诗诗却因此免了一顿揍,心里突然出现点点的不安。

毕竟姐姐替她受骂了。

05

抄袭事件并没有让诗诗停止追赶姐姐的计划。

只因每一次家里发现事情,诗诗捣蛋的行为已在父母脑勺里刻下深刻的印记。

不论什么情况,他们都会第一时间问诗诗:

“妹妹,是不是你搞的鬼?”

没有一次破例先向姐姐发问。

诗诗心里满是委屈,虽然99.99%是自己调皮所致,但心里就是不服,鬼主意越来越多。

这一点,文文永远都不是诗诗的对手。

小时候,父母买了个储钱罐,专门用来装硬币和一些小额纸币。

同时对孩子进行教育,培养他们攒钱的习惯。

罐里差不多攒有三百元。

诗诗从小爱吃爱玩,时不时偷偷摸摸地从罐里抽点零钱出来买自己喜欢的东西。

文文不想惹事,只要父母不发现,就是一切安好。

所以,她一只眼睁,一只眼闭。

有一天,母亲拿起零钱罐发现零零散散的只剩十多块钱。

她问姐妹俩,是谁动了罐里的钱。

似乎预知到结局的诗诗,再一次直指是姐姐领着她去买东西。

之前被冤枉过的文文,这次奋起辩驳。

她觉得,自己虽然是姐姐,但也不能处处忍让,处处受欺凌。

只是让她意外的是,针锋相对时的妹妹的三寸不烂之舌,犹如诸葛孔明。

应变之快,语言之铿锵有力,可以将白说成黑。

让父母又一次信以为真,让自己再次被骂。

她变得像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

诗诗在心里咕噜:我就是要把你一起拖下水,让你在爸妈面前装乖,装乖,再装乖!

其实诗诗只想有那么一天,让父母看到她与姐姐有不同的美好。

06

姐妹俩在打打闹闹中,度过了十几个春与秋,夏和冬。

这一年,高考了。

文文考上一本,诗诗只能考上三本。

诗诗觉得机会来了,不容错失。

一个选填志愿的晚上,诗诗亲切地拉着姐姐的手谈心:

“姐,你考得那么好,报外地的学校肯定百发百中!”

文文觉得奇怪,此时的她不知妹妹到底要表达什么。

但下一秒,文文真诚地站到妹妹的意见阵营中。

“姐,咱们应该有独立性,好好地锻炼自己!”

听到妹妹的这句话,文文觉得很有道理。

从小待在父母身边的她,从没出过远门,她也想趁此机会看看外面的世界。

所以,在父母想让姐妹俩同报本地学校的时候,文文率先向他们申请要报外地大学。

女儿要实现自己的梦想,父母不好阻拦,何况是考上一本的孩子,报哪都是名校。

就这样,文文如愿读上心仪的外地大学,诗诗也成功地支走姐姐。

她高兴得从内心呼唤:从此家里就剩我一个王,我要集万千宠爱在一身!哈哈哈!

诗诗并不知道有一种情,叫“思念”。

距离越远,思念之情,绵绵不断,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父母给姐妹俩的“待遇”更加形成鲜明的对比。

就如,打电话给姐姐,母亲的语气无比温柔:

“宝贝,吃饭了吗?在外面别太省了,给自己多加加菜。”

但给妹妹打电话,每次都是开骂的节奏:

“你在干啉?”

“是不是该学习了?”

“是不是该运动了?”

“少吃点,减肥!”

这还不止,每月的生活费用,姐姐到手就有两千多元,自己两千都不足。

虽然在很多同学眼中,自己的生活费属于中上水平,但与姐姐的比较,明显矮一大截。

诗诗知道姐姐苗条自己胖,每周又可回家一趟,父母很多时候会直接给自己买日用品,衣服等,但也不至于对待的态度要有如此大的区别。

诗诗常常会受到母亲不好的评价:

“你看你穿的是什么衣服?能学一下你姐吗?身材就是没你姐好看!”

诗诗的心很乱,也很累。

她没想到,自己读上大学,父母给她的态度依旧是:否定,否定,再否定!

她不甘心,不像再与姐姐一模一样,包括衣服,外形打扮......一切的一切,从内到外,决心将自己变得特立独行。

于是,狠下心肠,鼓起勇气,悄悄地到医院进行整容手术,并签下分期贷款的协定。

诗诗当时还是学生,整容用了3万多元,即使分期,也是无力尝还。

但她就是一个心血来潮的人,气上心头时,说干就干,从不考虑善后处理。

债务逼得火烧眉头时,她心急如焚。

她不要让父母知道,也不想给同学嘲笑自己打肿脸充胖子,整个容原来是分期贷款。

无奈之下,只得求救于姐姐。

对姐姐说出来龙去脉后,文文对妹妹这一举动心痛不已。

她不曾想到诗诗有如此的胆量给自己的脸“动刀子”,这是对自己有多么的不满意才痛 下的决心?!

但事情的紧逼,让文文不想再妄自猜测,也不想告诉父母,让他们担心,只能想方设法地向朋友,同学借钱,周围的人都给她借了个遍。

再加上父母给的生活费,自己省吃俭用下来,凑着凑着,帮妹妹把债务全部还清。

那一刻,诗诗第一次觉得很对不起姐姐,看着镜子前的自己,感觉虽然比姐姐漂亮了,却有那么一丝的悔意掠过。

07

事情最后还是败露了。

父母哪有不清楚自己儿女的模样,何况是双胞胎姐妹。

整容后的诗诗,放在父母眼里,成了一团怒火。

曾经以生了一对双胞胎女儿为荣,如今却因为要与众不同而整容。

父母撕心裂肺的痛,对诗诗劈面而来的,就是一顿狠骂。

诗诗独自躲在房间里哭,这是她哭得最伤心,最自责的一次。

她突然想到姐姐对她的好,不论小时候还是现在,自己每一个请求,姐姐即使不情愿,最后还是竭尽所能地为她完成。

她到后来才知道,姐姐为她担起整容费,自己却落了一身的债,不得不在大学期间到餐厅打零工,一点一点地还给朋友,同学,却从来没有向她索取过。

抽紧的心,使诗诗把小时候在男生面前中伤姐姐等一切自私的行为,坦白地向文文全盘托出。

她乞求姐姐原谅。

同时她很后悔,也很怀念过去的容貌。

她想变回原来的模样,变回和姐姐一样,有一张天使般的脸和一颗善良的心。

文文把妹妹拥在怀里,对她说:

“即使你不整容,我和你还是不一样!做好自己,往后的日子,姐姐一样会鼓励,帮助你!”

“姐,对不起!”诗诗失声大哭,带着读书以来13年对姐姐的歉意和内疚。

08

如今的姐妹俩,情同手足。

文文成为一名烘培师,诗诗跟着朋友学美妆,各有各的特长,各有各的爱好。

她们相互坦言,以后有男朋友,一定会咨询对方的意见,原因很简单:只因咱俩是姐妹。

文文和诗诗的成长故事,让我们看到孩子之间容易形成一种竞争的关系,特别是双胞胎。

他们从小一起生活,年龄相同。父母希望两个小人儿能相处和谐,一样的优秀。

所以当出现两孩子为争夺一件衣服,一个玩具时,父母本能地教育姐姐要谦让妹妹,目标是要平息孩子间的争吵,却忽略了对妹妹的引导:要让她学会“孔融让梨”。

另一方面,姐姐因为成绩好,身材好,被父母长期定为妹妹的标杆,妹妹被定格在姐姐的影子中生活,学习。

为了追逐姐姐,为了让父母真心地表扬自己一次,妹妹不惜使出种种的小手段,刷存在感来引起别人的注意。但遗憾的是一直未被人看到。

妹妹为此很不自信,觉得自己不完美之外,还有一种不被认可的愤怒,这是她决定从内到外要变得与姐姐不一样的最主要原因。

因而在教育孩子层面:

要双向促成,让孩子都明白“一个巴掌打不响”的道理,必须懂得尊重对方,相互认识错误。

同时不能一昧地给孩子树榜样,要结合孩子的个性,兴趣,爱好,进行区分教育,让孩子发挥所长。

毕竟,真正要让这个世界看到你的,不是来源于自己的眼睛,而是来源于自己是否看到了自己。

故事献给所有的家长,愿每一个孩子都能扬起心中的帆。

(左为文文,右为诗诗)

-END-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