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央媒发文批游戏是“精神鸦片”,4小时后删除,家长真不必迷茫

2021年8月3日有一篇可以称为史上最牛的文章,题目是《“精神鸦片”竟长成数千亿产业》。

为何说其最牛?因为这篇文章在新华社主办的《经济参考报》发布、新华网转发后,引发股市上游戏股崩盘,真正是哀嚎一片。

不过,颇有戏剧性的一幕是,这篇文章发布4小时后,被悄然删除,等到再次发布时,文中不再有“精神鸦片”“电子毒品”等词语。

央媒发文批游戏是“精神鸦片”,4小时后删除,家长真不必迷茫

电子游戏的是是非非,连接的是家长们的悲痛欲绝。沉迷游戏的孩子,说毁掉一生一点也不为过。

但是,这真的就是游戏的过错吗?

当这篇文章出世时,即使是对股市一无所知的网友,也蜂拥而进,参与争吵评论。基本上分为两派,一派坚决要求对游戏进行严格监管,最好是直接取缔,觉得如此下去,会毁了一代人。

另一派态度同样坚决,认为游戏本身并没有错,不过是有些家长自己不作为,甩锅给游戏罢了。这一派的人认为,游戏是有益处的,可以益智,可以愉悦身心。只要家长加以管理和引导,孩子并不会沉迷。

说的都有道理,等到文章删除后,似乎是后一种态度占了上风。对取缔游戏抱有希望的网友,当然,几乎都是学生家长,感觉颇为失望。

我在网上看到有的家长失望地留言:“看来没希望了,没希望了,该怎么办?”

央媒发文批游戏是“精神鸦片”,4小时后删除,家长真不必迷茫

这个没希望,自然是指取缔电子游戏没希望,怎么办,道出了其内心的焦虑和不安。不少家长迷茫了。

是啊,取缔了多省心,孩子就可以认认真真学习了,家里也就不会因为孩子玩游戏而闹得鸡飞狗跳了。

那么,是不是取缔了电子游戏,孩子就都会如家长所愿的那样,都认真学习了,家长也就都那么省心了?

其实,根本不是这样。我们回顾一下历史就可以知道了。当电视普及时,“电视毁掉了一代人”的说法也很为流行。

不用多说,每个时代都有孩子们热衷的东西,比如电视、单机游戏、网络小说,直到如今的电子游戏。

如果我们害怕孩子沉迷,就取缔取缔再取缔,社会会有如此巨大的进步么?

央媒删除后重新发布文章,本身就表示出了对游戏产业的态度。游戏,确实不是洪水猛兽。孩子最大的兴趣,不就是游戏吗?幼儿园里,老师每天都要组织各种游戏,孩子们乐此不疲。

游戏,包括电子游戏,其益智和愉悦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何况,这一产业在经济成分中已经占有重要的作用,而且,游戏业的发展,促进了科技的进步,这也是不争的事实。

游戏有这么多好处,为何落到了被人痛恨到咬牙切齿的程度,当然是因为容易令人沉迷,特别是自控力薄弱的孩子们。

所以,游戏带给了很多家长沉重的焦虑,演绎出了一些家庭教育的悲剧,在家庭教育中和亲子关系中,成为不和谐的刺耳的音符。

但,消除这种刺耳的音符,关键还是在于家长自己,而不应该将希望寄托在取缔游戏业的空想之上。因为没有电子游戏,孩子们一样会沉迷于其它的东西。

当然,游戏产业必须严格监管——实际上国家一直都在这么做。

那么,作为家长,应该怎么做,才能防止孩子沉迷于游戏呢?当然不必迷茫,关键在于自己,一个优秀的合格的家长,是不会为此而焦虑不已,迷茫无措的。

央媒发文批游戏是“精神鸦片”,4小时后删除,家长真不必迷茫

1、堵不如疏,游戏并非洪水猛兽。

游戏可以益智,可以给人愉悦,这早已为人们所承认。只是,任何事物都有一个度的问题,只要过度,必然走向事物的反面。

手机是现代科技的产物,禁止孩子碰手机,不仅很难做到,也完全没有必要。何况,如果真的从小就禁止孩子碰手机,就是剥夺孩子享受现代科技成果的权利,剥夺了孩子运用现代科技学习的权利,会让您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这并非危言耸听,因为一部智能手机,就是天量的信息源,在信息社会里,意味着什么,不用说大家都很清楚。

所以,不必禁止孩子碰手机,孩子应该有使用手机的权利,包括用手机即使通讯、用手机玩游戏、用手机学习的权利。

现在大学里都开电子竞技课了,你还在禁止孩子碰手机,是不是太落后了?

问题的关键,还在于家长的引导和管理,通过玩手机的过程,增强孩子的自控力。

央媒发文批游戏是“精神鸦片”,4小时后删除,家长真不必迷茫

2、从小管起,切莫小时甩手到大失控。

有机构对沉迷游戏的青少年进行追踪调查发现,不少家长在孩子很小的时候,为了不让孩子打扰自己,会丢给孩子一个手机,让他们自己去玩。

结果孩子渐大,再想管控时,已经无能为力了。这就是孩子小时,家长当甩手掌柜,孩子大了,沉迷了,家长想管也管不了了。于是,就沉迷了。

不少家长不愿意承认这个事实,总是将原因推给游戏,但,事实就是这样,无可争辩。

所以,家长必须从孩子会拿手机时,就要进行管理,越早越好。这应该是早教的一个重要内容,但一直被早教所忽略。

孩子很小时,是很容易在家长引导下养成习惯的。家长必须不辞辛苦,不能有丝毫的当甩手掌柜的思想。这样,孩子从小就会树立牢固的意识,养成良好的使用手机习惯。

央媒发文批游戏是“精神鸦片”,4小时后删除,家长真不必迷茫

3、正确引导,让孩子成为手机的主人。

沉迷游戏,其实就是孩子沦为了手机的奴隶。而作为家长要做的,就是让孩子成为手机的主人,让手机为自己服务。

这一点非常重要,手机只是我们的一个工具。所以,从孩子接触手机的第一天起,就要引导孩子,在使用手机中以学到知识技能为乐趣,而不仅仅是从游戏中获得乐趣。

孩子用手机学习到一种技能,一个微不足道的知识点,都是值得称道的大事,家长应该及时肯定和表扬,让孩子树立起手机除了相互联络外,最重要的功能是学习。当学习累了之后,玩玩游戏放松放松。

这才是正确的姿势。遗憾的是,在很多孩子那里,都被颠倒了。责任在谁?当然是家长没做好,做得不到位。

当然,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但,正因为难,所以才是现代社会对家长的考验。是否是合格的优秀的家长,从孩子对待手机的态度上,完全可以体现出来。

相信每一位家长都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文章末尾为各位家长分享一本好书,都别错过了!

拿世界著名物理学家杨振宁的话来说:

想要让孩子学好数学,第一步就是要先弄清数学的基本概念;其次是它的基本概念的由来,这就需要父母在辅导孩子数学题的过程中,陪孩子多读一些数学方面的书籍,玩一些数学游戏。

央媒发文批游戏是“精神鸦片”,4小时后删除,家长真不必迷茫

然而,攀登数学的高峰并非易事。世界著名物理学家杨振宁说:“我也认为数学很枯燥,但一看到刘薰宇的数学书,感到很惊讶。你还能像这样学数学?”

杨振宁是继牛顿和爱因斯坦之后最伟大的物理学家。他能够认可的数学老师刘薰宇是不会错的。

刘薰宇又是谁?

刘薰宇与华罗庚、陈景润等数学家相比,并不出名,因为他的精力主要在数学教学和中小学教材的编写中。

刘薰宇一生写过很多数学方面的书,最有名的便是这三本:

第一本是《马先生讲数学》,主要讲如何用图解法求解一些算术四则问题

央媒发文批游戏是“精神鸦片”,4小时后删除,家长真不必迷茫

第二本是《数学趣味》,主要讲日常生活中碰到的数学问题,我们讲万物皆数学,通过万物来学数学是最快的。

第三本是《数学的园地》,这一册就有点难度了,里面讲了函数、连续、诱导函数、微分、积分和总集等概念及它们的运算法的基本原理。虽然有点深,但讲解的方法很妙,六年级的娃,还能看懂一部分的内容。

同时把这书拿给孩子看,平时孩子也补习数学,有时候觉得上补习班有点枯燥。可孩子看这本书,却觉得很有意思,而且还能把他在补习班学到的东西运用过来。

央媒发文批游戏是“精神鸦片”,4小时后删除,家长真不必迷茫

一看就看了个把小时还不觉得累!家长:实在是难得的好书!

对于刘薰宇先生编著的这套经典数学科普图书,家长们也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家长表示“这套丛书总体上有一种循循善诱,由浅入深的感觉,语言特别有说服力”

可以说,熟读这套书,小学和初中的数学就不用担心了。

这套经典数学丛书,最大的好处就是能够激发学生们蕴藏起来的学习热情和学习欲望,让学生们爱上学数学,许多家长表示《数学三书》是难得的好书,不可错过!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