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他把阅读变成习惯总结三步笔记法,一路通过法考、专四、专八

全文共1489字,预计阅读时间3分钟

2019年7月开始

两个月过法考

再两个月考研上岸

本硕读书期间也没闲着

证券从业资格考试、基金从业资格考试

计算机二级他都复习通过

专四、专八

也几乎是裸考拿到良好等级

他就是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法学院国际法学硕士研究生

自称“小镇做题家”的蒋任斯

他把阅读变成习惯总结三步笔记法,一路通过法考、专四、专八

“回想在贸大的六年

其实我只是个普通学生

没什么特别的

也没什么特别辉煌的成就

算是平平淡淡地度过了大学生活”

他这样评价自己

191本获借阅冠军

他把阅读变成习惯总结三步笔记法,一路通过法考、专四、专八

四月,正值世界读书日到来之际

对外经贸大学的“2021年度阅读之星”出炉

蒋任斯以191本借阅量夺冠

听到这个消息时

他完全是意料之外

“没想到其他爱借书的同学

都被疫情隔离在家”

关于这191本书

他说其实也不是都能完整读下来

读书记录大多都集中在

去年暑假7月份和8月份

一个月40本书左右

其他月份看忙不忙

不太忙的话每月10-15本左右

那时候留校实习和考公

实习之余,就呆在图书馆

从早到晚地看书

他把阅读变成习惯总结三步笔记法,一路通过法考、专四、专八

借阅的这些书里

有些是从搜集的书单里摘出来感兴趣的

后来发现图书馆

自助借还书机器旁有小推车

用来放同学们读完返还的书

于是没事儿经过的时候或者借还书的时候

就去小车里翻翻、整理整理

发现感兴趣的就抽出来自己读

往往有些意外收获

颇有些看缘分的意味

“这种拆礼物般的惊喜感

也是我不断借阅的动力来源之一吧”

从小开始的阅读习惯

蒋任斯从小就喜欢读书

来到北京读书之前

他生活在桂林的一个小镇上

小时候无聊,且夏天也热

中午就会钻进隔壁书城里找本书读

那时候喜欢看的书

一般是冒险、历险记之类的

比如《鲁滨逊漂流记》《金银岛》

《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等等

一读一个下午

他把阅读变成习惯总结三步笔记法,一路通过法考、专四、专八

后来读的书都是怎么挑选出来的呢?

他介绍,有些来自推荐书单

可能是公众号文章

也可能是知乎、豆瓣榜单

他也曾经跟着老师的课程读书

如跟着文学课读中国近代文学作品

《棋王》《红高粱》等

跟着百年党史教育活动读党史相关书籍

例如埃德加·斯诺的

《西行漫记》(《红星照耀中国》)

“我也没个具体标准来判断值不值得

大多还是看兴趣,再就是经典作品

经典作品都有成为经典的理由和特质

时间是最好的检验者和标准”

读过的书会塑造你

蒋任斯不仅读书,还会做笔记摘抄

有意识地按照

“书籍信息”-“目录”-“笔记摘抄”

三部分进行记录

有时也会附上思考、感想

是为了不遗忘读过的书吗?

“我倒不觉得读的书会淡忘

或者说不在意是否记得清清楚楚

凡是读过的书都会以某种形式融入进你

不用担心遗忘,读书和读的书会塑造你

一些词句会在某些特定情境突然清晰起来”

他把阅读变成习惯总结三步笔记法,一路通过法考、专四、专八

他认为判断一本书值不值得读

与阅读目的有关

如果阅读目的只是为了好的阅读体验

当然“难读”的书就“不值得读”

如果阅读目的是

为了学术研究、工作任务等

此时的“难读”与否可能不构成考量因素

“难读”与否都得读,只因“值得”

他把阅读变成习惯总结三步笔记法,一路通过法考、专四、专八

对于纸质书与电子书之争

蒋任斯认为取决于阅读场景

比如地铁里kindle

更方便单手持握和翻页

图书馆里纸质书则体验感更好、更舒适

因此不应当“完全取代”

多样化的呈现形式

应该会更适合知识的传播、传承

世界读书日虽已过

但他仍然鼓励大家一起多读书

沉下心来多思考

长时间的思考与想象虽然要求迟延满足

但在满足感和充实感上

远远强过碎片化娱乐

带来的空虚感、虚无感

他把阅读变成习惯总结三步笔记法,一路通过法考、专四、专八

但蒋任斯也不赞同

把读书这一件事“高尚化”

像是“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那种地步

更希望能把读书

当做日常生活中平淡的一部分

不刻意强调但无时不刻都为之影响

真正融入生活

图片由蒋任斯提供

网络编辑:王鑫

责任编辑:宋莹 刘卫东

中国大学生网(微信ID:dxszzcn)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