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中信银行原行长朱小黄:要大量阅读,还要将书本读“活”|世界读书日

在许多人眼中,金融高管是理性而自持的,很难与具有浪漫色彩的文艺爱好者画上“等号”,但事实并非如此。

4月23日,恰逢“世界读书日”,《国际金融报》记者有幸采访到中信银行原行长朱小黄先生,聆听他对读书的一些看法及感悟,以及赠予年轻人的一些读书建议。

与读书的“不解之缘”

当谈及缘何对文学类书籍有特别的热爱,朱小黄用“偶然与必然”的关系来形容。

中信银行原行长朱小黄:要大量阅读,还要将书本读“活”|世界读书日

朱小黄认为,对每个人来讲,阅读都没有什么特殊性,都在每一个人成长过程中扮演着不可缺少的元素,积累着属于自己的人生经历和读书感悟,这是必然性的一面。另一方面,“对我们这一代人而言,在我们小的时候,是非常缺乏读书机会的,待到后来,难免会对读书有一种如饥似渴、如获至宝之感,这是偶然性的一面”。

他回忆道,在文革时期,对多数年轻人而言,读书是非常珍贵的事情,“那时候对我们来说,如果听说谁家藏些书,会想尽各种办法去借来悄悄地看,对阅读是向往的”。

他还分享了一件往事:“那时县里的图书馆被砸,一群十来岁的小孩子跑去‘捡漏’,有的人会翻找显微镜、放大镜这种好玩的东西,我跑去屋里,在杂七杂八的垃圾堆里翻找有没有自己感兴趣的书,最后翻出了两本,即便如今也能清晰地记得书名,一本是苏联小说《少年鼓手》,另一本是苏联科学家写的关于米丘林生物嫁接技术的书。现在,我不仅对文学类作品感兴趣,对生物类型的书也感兴趣。”

他表示,后来恢复高考,考上大学后读书机会相对多些,更是常年“泡”在读书馆,“那时,我阅读了很多世界名著、文学及哲学类的书籍,当然也包括一些专业类书籍,再往后正式步入工作后,每当下班闲暇之时,特别喜欢逛当时北京的一些书店,满足对读书的渴求”。

要将书本读“活”

在阅读中,朱小黄对书籍往往会有一番别样的感悟与深思。在他眼中,很多书籍不仅仅是关于文字的故事及记录者,而是被赋予了新的“生命”与艺术美感。

他认为,就文学作品来讲,不能局限是对人物及故事的描写刻画,而要能够折射出当时社会发展的历史脉络,及当时人与自然、社会等的关系。“伟人的著作有其特殊的魅力。就像《共产党宣言》,它那如同剥丝抽茧般从商品、交换、生产、劳动到剩余价值的层层分析,这种逻辑美感与逻辑力量真的让人十分惊叹与震撼,年轻人真该去认真读一读”。

在他眼中,读书的意义是自我更新,并做到与时俱进。不仅要大量的阅读,还要在读书的过程中不断思考,将书本读“活”。同时,他还分享了关于读书的小“妙招”。

“就我个人经验来讲,思考与写作是阅读的一种重要载体,如果能带着问题去读,在读的过程中带着问题思考,阅读各种资料进行写作记录,这样读下去效果会事半功倍。”朱小黄表示。

同时,对于当前互联网上所流行的视频类知识形态,他也分享了自己的看法。他表示,并不反对这种形式,不过它们属于碎片化的知识形态,对现在很多年轻人来讲,还是需要通过读书这种相对传统的方式去更为“系统”地获取知识,并构建自身的知识系统架构。

“当下多数年轻人是忙碌的,但如果从年轻时养成读书及笔记的习惯将能够受益终生。”朱小黄表示,年轻人现在受环境影响,与过去相比可能多少会有些浮躁,也容易被其他事情所牵引注意力,“自律及摒弃干扰是成长中的重要课题,读书是能够很好解决此类问题的方式。”

为“金融小白”荐书:《风险社会》《远离冰山》

推荐理由:对金融从业者来讲,从事金融不仅要与方方面面的企业打交道,还会遇到各种的问题与观念,要熟悉金融的原理其实就是两个重点:首先是货币银行学,其次是金融风险管理的原理。

《货币银行学》是应读的书籍。尽管风险管理方面有很多书,但是《风险社会》和《远离冰山》都值得一读。因为金融市场的重要原理是承担风险,不承担风险的决策很容易会错误。

特别是在《远离冰山》的书目介绍中,这样写道:“商业银行战略、风险管理、财务管理、市场策划,都必然兼顾明天的命运。由于人性的弱点,这在实际经济生活中常被人们表面重视而实际忽视,因为对每一个具体的经营交易行为而言,都是短视、盲目而无法远望的。只有在每一个具体的交易行为都能遵守为明天而设置的规则和价值取向时,才能确保商业银行整体明天的稳健,才能保持可持续发展,才能真正避开未来道路上可能存在的危险的冰山。”

记者 马嘉昕

编辑 姚惠

责任编辑 孙霄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