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图 奉孝同
奉孝同不仅仅曾在毛主席身边担任过5年的警卫,而且还是中央警卫团有名的神枪手,自1958年2月隐姓埋名回到新化大山深处的老家后,他便闭口不提往事,沉默而清贫,直到54年后,一名医生才在无意中发现这一秘密。
在毛主席身边的五年,是奉孝同最难忘的岁月
1934年12月,红二军团在长征期间恰好路过奉孝同的家乡,起初,他们姐弟六人见到红军就跑,跑到屋后山上的丛林里躲起来,在这期间,他们还能听到红军战士们大声呼喊:“别怕,我们都是自己人。”
后来有一天,在奉孝同父亲的同意下,有位战士来到了他们家中,并笑着询问谁是这里的地主,由于当时的他们还不懂什么是地主,战士便又问:“哪家租谷担数最多?”
奉孝同的父亲相信他们是为百姓征战的人民子弟兵,不仅仅如实相告,而且还让六位战士在家中住了两晚。
在这样的情况下,奉孝同也被深深感染着,内心逐渐萌生了想要参加红军的想法。
1950朝鲜战争爆发,出身贫农,只上过三年初小的奉孝同,怀着满腔热血顺利应征入伍,与中国人民志愿军一起雄赳赳气昂昂的跨过鸭绿江,奔赴朝鲜战场。
三年的战争岁月,让淳朴憨厚的奉孝同迅速成长为保家卫国的战斗英雄,他英勇无畏,不怕牺牲,而战争的残酷也让他深深的意识到枪法的重要性,在这期间,只要他一有时间就苦练射击,并有了很大提高。
1953年,奉孝同顺利回国,中央决定从全国各省中选调一批军队干部,集中到中央警卫团一中队,负责毛主席的安全,就这样,高大英俊,有着出众枪法的奉孝同幸运地被选中,成为了其中一员。
图 毛主席
1955年5月14日下午,在中央办公厅警卫局汪东兴、张耀祠等人的陪同下,毛主席在中南海颐年堂前院,亲自接见了一中队的全体警卫战士。
期间,他决定给警卫战士们增加一项工作,那就是以看家为名做调查:“你们要为中央做点事,我通过你们与群众接触,你们一定要把群众的真实想法和意见都反映上来。”
随后毛主席便向他们布置了调查的内容,除了要了解清楚生产的粮食、特产、花生、芝麻、茶叶等,还要关心农民的生活情况怎么样。
“搞调查千万不能摆架子,更不能说你们是我毛泽东的警卫员,是我派你们去的,回去之后你们一定要尊重父母,尊重老百姓。”毛主席耐心地叮嘱道。
图 毛主席与同志们讲话
在这之后,就此次的调查研究,毛主席还特地写了一份《出差守则》,并在结尾签上了自己的名字:
1、保密,不要说这里的情况。
2、不要摆架子。
3、宣传解释建设工业和实行社会主义的好处。
4、不要上反革命分子的当。
5、调查生产、征购、合作社、生活、对工作人员的意见。
1955年,奉孝同遵照毛主席的指示和中央警卫团的安排,回到了自己的老家新化县奉家镇,展开了为期十天的调查,在这期间,他不仅仅亲自参加了农业生产劳动,而且还通过参加群众会、走亲访友等途径,了解了不少实际情况。
图 奉孝同
返回北京之后,奉孝同没有片刻耽误,就当地的粮食生产以及农村干部作风等问题写了一份详细的汇报材料。
这年7月20日,毛主席在菊香书屋听取了他们的调查情况,当他看到奉孝同的材料时,笑着问道:“你还是讲新化方言吗?”
这时奉孝同不好意思地挠了挠头回答:“已经改了一点。”
“方言不好改啊,慢慢地就会好一些。”毛主席如是说。
不知不觉三个小时就这样过去了,听取完大家的详细汇报之后,毛主席作了最后总结:“从你们口中了解到不少群众的现状,你们见到了农民,我见到了你们,这也就相当于我间接见到了农民。”
图 毛主席
随后毛主席的卫士长李银桥前来报告:“饭都准备好了,是不是先吃饭?”
这时毛主席主动起身道:“那好,今天我就请你们吃个便饭。”
桌上一共摆着六道菜,荤素搭配,主食就是馒头和米饭,毛主席的吃饭速度非常快,三下两下就解决完了,桌上和碗里看不到剩下或掉下的一颗饭粒。
但是相对于他来说,这些警卫员的吃饭速度就慢了不少,和毛主席一同用餐,大家难免会有些紧张,因此他们只顾着低头吃饭,很少夹菜,这时毛主席仿佛看穿了他们的心思,并主动为大家夹菜:“你们年轻人一定要多吃一些,把这些菜都消灭光,决不能浪费。”
图 毛主席
这次的调查汇报,给奉孝同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每当他回想起这件事情,总会忍不住热泪盈眶,日理万机的毛主席,还一直牵挂着群众们的生活。
在毛主席身边工作的这几年,不仅仅让奉孝同进步了不少,而且也成为了他一生中最为难忘的岁月,在学习文化知识的同时,他还苦练枪法,是警卫团中有名的神枪手,那本印有“执勤能手、优秀射手、技术能手”三个光荣称号的荣誉证书,是他最大的骄傲。
奉孝同隐姓埋名54年,医生无意中发现秘密
1958年2月,奉孝同为响应“加强社会主义建设”的号召,决定从北京返回老家,从事农业生产。
复员回家不久,公社便邀请奉孝同担任武装干事,训练民兵,对于党和国家号召的“大办民兵师”,深受基层政府重视,当时奉孝同是男连连长,王云欢是女连连长,在长时间的相处中,二人情愫渐深,并结为夫妻。
图 奉孝同
帮助民兵训练三年后,奉孝同与妻子一同回到村里做起了农活,成为了地地道道的农民,在这期间,他从未提及自己是毛主席警卫员的事。
从1960年到1980年的这二十年间,是奉孝同一家生活最为困难的时候,但尽管这样,他依旧严格遵守部队的保密制度,没透一丝风。
毛主席逝世之后,奉孝同本有机会向组织开口,但他却硬是咬紧牙关,不肯说出,没了杂粮那就吃糠粑,没了野菜那就吞神仙土,就这样日复一日的过着清淡日子,一晃眼五十多年过去了,奉孝同坚持不给国家添负担,这样的真正英雄,让人肃然起敬。
奉孝同和老伴王云欢生育了三个女孩,分别取名为奉庆玲,奉美玲和奉福玲,1984年,16岁的奉福玲被人从家门口骗走之后,死于海南,奉孝同一家由于无力支付路费,连女儿的最后一面都没见上。
图 奉孝同与妻女
奉美玲远嫁外县,每年只能回家一趟,而奉庆玲也因为病情选择了离异,在这之后,她便带着自己的孩子回了娘家,等她的女儿奉莲花出嫁后,奉家就只剩下这对老夫妻和奉庆玲一同生活了。
奉庆玲因为自己的病情常常住院,而新化县仁泰医院的医生王杰也在一次无意中发现了奉孝同的秘密。
2012年10月23日,王杰和医院的两名同事一起开车送奉庆玲回家,由于大雨路滑的影响,等他们赶到已经半夜,在这样的情况下,奉孝同决定让他们留下过夜,等天亮了之后再做打算。
舟车劳顿11个多小时,王杰早已疲惫不堪,想尽快休息的他和奉孝同说道:“老人家,您也累了,早点歇着吧。”
图 奉孝同
但没想到的是,奉孝同的老伴却在这时说道:“他去过朝鲜战场,是毛主席的警卫,还和主席一起游过长江呢。”
王杰听过之后,很是惊讶,并瞬间睡意全无,开始听起老人的故事,他实在难以置信自己眼前的这位普通老人,竟是毛主席的贴身警卫,而且还是中央警卫员中有名的神枪手,但老人的故事却十分真实。
回到家中之后,王杰的内心依旧不能平静,并开始着手查阅一些资料,不久他便在张耀祠等人所写的革命回忆录中,看到了与奉孝同有关的详细记录,同时他也向媒体通报了老人的近况。
奉孝同含泪说出心愿:瞻仰毛主席遗容
2012年12月12日晚,奉孝同的老伴王云欢因为突发脑溢血,送进了新化县人民医院进行急救,而他也因为年事已高,无人照顾,被接到了新化县仁泰医院,之前她女儿奉庆玲就曾在这里治疗。
奉孝同本以为自己曾是毛主席警卫员身份的秘密会永远保守,但没想到的是最终还是揭开了,而他也一时之间成为了大家关注的对象。
图 奉孝同
12月13日上午,奉孝同穿着一件洗得发白的灰色西服接受了记者的采访,当时的他主动从病床上站起来,紧紧地握着记者的手说道:“我没有为人民作贡献,给党和政府添麻烦了。”
随行人员贴心地为老人家准备了一杯稀饭和一个煮熟的鸡蛋,作为早餐,奉孝同见状,很是开心,并连连道谢:“很好吃,你们都是好心人,谢谢你们。”
当记者问到他一生最光荣的事情是什么时,奉孝同大声地回答:“给毛主席当警卫。”
紧接着,记者又问到了他最遗憾的一件事情,这时奉孝同用颤抖的声音回答:“我把自己的和毛主席的那张合影弄丢了,自从离开毛主席之后,我就再没见过他老人家。”
图 奉孝同
随着奉孝同事迹的传开,很快便得到了新化县委的高度重视,县委书记亲自委托部门负责人前去看望奉孝同,而奉孝同也借此机会出说了埋藏心中许久的三个愿望:第一,希望女儿的病能尽快治好,第二,去韶山,去毛主席家中看看,第三,去北京,瞻仰毛主席的遗容。
很快,奉孝同的这一愿望便引起了全国上下的高度重视,他坚守信仰,谨守军人机密,赢得了不少人的尊重,后来在多方的关注和帮助下,奉孝同终于完成了“韶山梦”,同样也有更多的爱心人士加入到帮他圆梦的行列。
2013年11月12日,奉孝同一行从新化县老家正式出发,镇政府考虑到当时的路况不好,便派越野车先将他们送到县里,再坐火车前往长沙,在这里,奉孝同做了一次全面检查。
11月16日,奉孝同怀着激动的心情顺利抵达北京,当地的爱心人士自发地组织迎接,并安排车辆将他接到天安门附近的宾馆暂住。
图 奉孝同
次日早上6点,在爱心人士的带领之下,奉孝同和自己的家人来到了天安门广场,看着迎风飘扬的五星红旗,奉孝同的内心既开心又激动:“天安门广场比50多年前大了不少,长安街也变得更宽更漂亮了。”
毛主席纪念堂的游客可谓是络绎不绝,通常排队要一个小时左右,不过工作人员在提前得知奉孝同老人要来时,特地为他安排了绿色通道。
就这样,奉孝同很快便进入了毛主席纪念堂,看着三米多高的汉白玉毛主席坐像,他瞬间红了眼眶,送上三束菊花之后,挺直腰板,敬了个标准的军礼。
瞻仰厅的水晶棺内安放着毛主席的遗体,他身着灰色军装,覆盖鲜红党旗,当时的奉孝同难掩悲伤情绪,哽咽地喊了声:“毛主席。”
随后他便哭到说不出话来,大家见状都十分感动,纷纷过来扶着奉孝同,并在一旁轻声安慰,过了好一会儿,他的情绪才逐渐稳定下来,并对着毛主席的遗体,深深地鞠了三躬,再次敬了一个标准的军礼后,才在家人的陪同下,依依不舍的离开。
奉孝同的这次北京之行,终于完成了自己的心愿,在这之后,不少爱心人士都会常常给他送去关心,而这位饱经风霜的抗美援朝老战士,也总是感动的热泪盈眶。
在毛主席身边工作的那五年,是奉孝同最珍贵的回忆,而对于毛主席的教诲,他也一直铭记在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