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奉孝同隐姓埋名54年,事迹傳開後含淚說出一心願:瞻仰毛主席遺容

前言

奉孝同隐姓埋名54年,事迹傳開後含淚說出一心願:瞻仰毛主席遺容

圖 奉孝同

奉孝同不僅僅曾在毛主席身邊擔任過5年的警衛,而且還是中央警衛團有名的神槍手,自1958年2月隐姓埋名回到新化大山深處的老家後,他便閉口不提往事,沉默而清貧,直到54年後,一名醫生才在無意中發現這一秘密。

在毛主席身邊的五年,是奉孝同最難忘的歲月

1934年12月,紅二軍團在長征期間恰好路過奉孝同的家鄉,起初,他們姐弟六人見到紅軍就跑,跑到屋後山上的叢林裡躲起來,在這期間,他們還能聽到紅軍戰士們大聲呼喊:“别怕,我們都是自己人。”

後來有一天,在奉孝同父親的同意下,有位戰士來到了他們家中,并笑着詢問誰是這裡的地主,由于當時的他們還不懂什麼是地主,戰士便又問:“哪家租谷擔數最多?”

奉孝同的父親相信他們是為百姓征戰的人民子弟兵,不僅僅如實相告,而且還讓六位戰士在家中住了兩晚。

奉孝同隐姓埋名54年,事迹傳開後含淚說出一心願:瞻仰毛主席遺容

在這樣的情況下,奉孝同也被深深感染着,内心逐漸萌生了想要參加紅軍的想法。

1950北韓戰争爆發,出身貧農,隻上過三年初小的奉孝同,懷着滿腔熱血順利應征入伍,與中國人民志願軍一起雄赳赳氣昂昂的跨過鴨綠江,奔赴北韓戰場。

三年的戰争歲月,讓淳樸憨厚的奉孝同迅速成長為保家衛國的戰鬥英雄,他英勇無畏,不怕犧牲,而戰争的殘酷也讓他深深的意識到槍法的重要性,在這期間,隻要他一有時間就苦練射擊,并有了很大提高。

1953年,奉孝同順利回國,中央決定從全國各省中選調一批軍隊幹部,集中到中央警衛團一中隊,負責毛主席的安全,就這樣,高大英俊,有着出衆槍法的奉孝同幸運地被選中,成為了其中一員。

奉孝同隐姓埋名54年,事迹傳開後含淚說出一心願:瞻仰毛主席遺容

圖 毛主席

1955年5月14日下午,在中央辦公廳警衛局汪東興、張耀祠等人的陪同下,毛主席在中南海頤年堂前院,親自接見了一中隊的全體警衛戰士。

期間,他決定給警衛戰士們增加一項工作,那就是以看家為名做調查:“你們要為中央做點事,我通過你們與群衆接觸,你們一定要把群衆的真實想法和意見都反映上來。”

随後毛主席便向他們布置了調查的内容,除了要了解清楚生産的糧食、特産、花生、芝麻、茶葉等,還要關心農民的生活情況怎麼樣。

“搞調查千萬不能擺架子,更不能說你們是我毛澤東的警衛員,是我派你們去的,回去之後你們一定要尊重父母,尊重老百姓。”毛主席耐心地叮囑道。

奉孝同隐姓埋名54年,事迹傳開後含淚說出一心願:瞻仰毛主席遺容

圖 毛主席與同志們講話

在這之後,就此次的調查研究,毛主席還特地寫了一份《出差守則》,并在結尾簽上了自己的名字:

1、保密,不要說這裡的情況。

2、不要擺架子。

3、宣傳解釋建設工業和實行社會主義的好處。

4、不要上反革命分子的當。

5、調查生産、征購、合作社、生活、對從業人員的意見。

1955年,奉孝同遵照毛主席的訓示和中央警衛團的安排,回到了自己的老家新化縣奉家鎮,展開了為期十天的調查,在這期間,他不僅僅親自參加了農業生産勞動,而且還通過參加群衆會、走親訪友等途徑,了解了不少實際情況。

奉孝同隐姓埋名54年,事迹傳開後含淚說出一心願:瞻仰毛主席遺容

圖 奉孝同

傳回北京之後,奉孝同沒有片刻耽誤,就當地的糧食生産以及農村幹部作風等問題寫了一份詳細的彙報材料。

這年7月20日,毛主席在菊香書屋聽取了他們的調查情況,當他看到奉孝同的材料時,笑着問道:“你還是講新化方言嗎?”

這時奉孝同不好意思地撓了撓頭回答:“已經改了一點。”

“方言不好改啊,慢慢地就會好一些。”毛主席如是說。

不知不覺三個小時就這樣過去了,聽取完大家的詳細彙報之後,毛主席作了最後總結:“從你們口中了解到不少群衆的現狀,你們見到了農民,我見到了你們,這也就相當于我間接見到了農民。”

奉孝同隐姓埋名54年,事迹傳開後含淚說出一心願:瞻仰毛主席遺容

圖 毛主席

随後毛主席的衛士長李銀橋前來報告:“飯都準備好了,是不是先吃飯?”

這時毛主席主動起身道:“那好,今天我就請你們吃個便飯。”

桌上一共擺着六道菜,葷素搭配,主食就是饅頭和米飯,毛主席的吃飯速度非常快,三下兩下就解決完了,桌上和碗裡看不到剩下或掉下的一顆飯粒。

但是相對于他來說,這些警衛員的吃飯速度就慢了不少,和毛主席一同用餐,大家難免會有些緊張,是以他們隻顧着低頭吃飯,很少夾菜,這時毛主席仿佛看穿了他們的心思,并主動為大家夾菜:“你們年輕人一定要多吃一些,把這些菜都消滅光,決不能浪費。”

奉孝同隐姓埋名54年,事迹傳開後含淚說出一心願:瞻仰毛主席遺容

圖 毛主席

這次的調查彙報,給奉孝同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每當他回想起這件事情,總會忍不住熱淚盈眶,日理萬機的毛主席,還一直牽挂着群衆們的生活。

在毛主席身邊工作的這幾年,不僅僅讓奉孝同進步了不少,而且也成為了他一生中最為難忘的歲月,在學習文化知識的同時,他還苦練槍法,是警衛團中有名的神槍手,那本印有“執勤能手、優秀射手、技術能手”三個光榮稱号的榮譽證書,是他最大的驕傲。

奉孝同隐姓埋名54年,醫生無意中發現秘密

1958年2月,奉孝同為響應“加強社會主義建設”的号召,決定從北京傳回老家,從事農業生産。

複員回家不久,公社便邀請奉孝同擔任武裝幹事,訓練民兵,對于黨和國家号召的“大辦民兵師”,深受基層政府重視,當時奉孝同是男連連長,王雲歡是女連連長,在長時間的相處中,二人情愫漸深,并結為夫妻。

奉孝同隐姓埋名54年,事迹傳開後含淚說出一心願:瞻仰毛主席遺容

圖 奉孝同

幫助民兵訓練三年後,奉孝同與妻子一同回到村裡做起了農活,成為了地道地道的農民,在這期間,他從未提及自己是毛主席警衛員的事。

從1960年到1980年的這二十年間,是奉孝同一家生活最為困難的時候,但盡管這樣,他依舊嚴格遵守部隊的保密制度,沒透一絲風。

毛主席逝世之後,奉孝同本有機會向組織開口,但他卻硬是咬緊牙關,不肯說出,沒了雜糧那就吃糠粑,沒了野菜那就吞神仙土,就這樣日複一日的過着清淡日子,一晃眼五十多年過去了,奉孝同堅持不給國家添負擔,這樣的真正英雄,讓人肅然起敬。

奉孝同和老伴王雲歡生育了三個女孩,分别取名為奉慶玲,奉美玲和奉福玲,1984年,16歲的奉福玲被人從家門口騙走之後,死于海南,奉孝同一家由于無力支付路費,連女兒的最後一面都沒見上。

奉孝同隐姓埋名54年,事迹傳開後含淚說出一心願:瞻仰毛主席遺容

圖 奉孝同與妻女

奉美玲遠嫁外縣,每年隻能回家一趟,而奉慶玲也因為病情選擇了離異,在這之後,她便帶着自己的孩子回了娘家,等她的女兒奉蓮花出嫁後,奉家就隻剩下這對老夫妻和奉慶玲一同生活了。

奉慶玲因為自己的病情常常住院,而新化縣仁泰醫院的醫生王傑也在一次無意中發現了奉孝同的秘密。

2012年10月23日,王傑和醫院的兩名同僚一起開車送奉慶玲回家,由于大雨路滑的影響,等他們趕到已經半夜,在這樣的情況下,奉孝同決定讓他們留下過夜,等天亮了之後再做打算。

舟車勞頓11個多小時,王傑早已疲憊不堪,想盡快休息的他和奉孝同說道:“老人家,您也累了,早點歇着吧。”

奉孝同隐姓埋名54年,事迹傳開後含淚說出一心願:瞻仰毛主席遺容

圖 奉孝同

但沒想到的是,奉孝同的老伴卻在這時說道:“他去過北韓戰場,是毛主席的警衛,還和主席一起遊過長江呢。”

王傑聽過之後,很是驚訝,并瞬間睡意全無,開始聽起老人的故事,他實在難以置信自己眼前的這位普通老人,竟是毛主席的貼身警衛,而且還是中央警衛員中有名的神槍手,但老人的故事卻十分真實。

回到家中之後,王傑的内心依舊不能平靜,并開始着手查閱一些資料,不久他便在張耀祠等人所寫的革命回憶錄中,看到了與奉孝同有關的詳細記錄,同時他也向媒體通報了老人的近況。

奉孝同含淚說出心願:瞻仰毛主席遺容

2012年12月12日晚,奉孝同的老伴王雲歡因為突發腦溢血,送進了新化縣人民醫院進行急救,而他也因為年事已高,無人照顧,被接到了新化縣仁泰醫院,之前她女兒奉慶玲就曾在這裡治療。

奉孝同本以為自己曾是毛主席警衛員身份的秘密會永遠保守,但沒想到的是最終還是揭開了,而他也一時之間成為了大家關注的對象。

奉孝同隐姓埋名54年,事迹傳開後含淚說出一心願:瞻仰毛主席遺容

圖 奉孝同

12月13日上午,奉孝同穿着一件洗得發白的灰色西服接受了記者的采訪,當時的他主動從病床上站起來,緊緊地握着記者的手說道:“我沒有為人民作貢獻,給黨和政府添麻煩了。”

随行人員貼心地為老人家準備了一杯稀飯和一個煮熟的雞蛋,作為早餐,奉孝同見狀,很是開心,并連連道謝:“很好吃,你們都是好心人,謝謝你們。”

當記者問到他一生最光榮的事情是什麼時,奉孝同大聲地回答:“給毛主席當警衛。”

緊接着,記者又問到了他最遺憾的一件事情,這時奉孝同用顫抖的聲音回答:“我把自己的和毛主席的那張合影弄丢了,自從離開毛主席之後,我就再沒見過他老人家。”

奉孝同隐姓埋名54年,事迹傳開後含淚說出一心願:瞻仰毛主席遺容

圖 奉孝同

随着奉孝同僚迹的傳開,很快便得到了新化縣委的高度重視,縣委書記親自委托部門負責人前去看望奉孝同,而奉孝同也借此機會出說了埋藏心中許久的三個願望:第一,希望女兒的病能盡快治好,第二,去韶山,去毛主席家中看看,第三,去北京,瞻仰毛主席的遺容。

很快,奉孝同的這一願望便引起了全國上下的高度重視,他堅守信仰,謹守軍人機密,赢得了不少人的尊重,後來在多方的關注和幫助下,奉孝同終于完成了“韶山夢”,同樣也有更多的愛心人士加入到幫他圓夢的行列。

2013年11月12日,奉孝同一行從新化縣老家正式出發,鎮政府考慮到當時的路況不好,便派越野車先将他們送到縣裡,再坐火車前往長沙,在這裡,奉孝同做了一次全面檢查。

11月16日,奉孝同懷着激動的心情順利抵達北京,當地的愛心人士自發地組織迎接,并安排車輛将他接到天安門附近的飯店暫住。

奉孝同隐姓埋名54年,事迹傳開後含淚說出一心願:瞻仰毛主席遺容

圖 奉孝同

次日早上6點,在愛心人士的帶領之下,奉孝同和自己的家人來到了天安門廣場,看着迎風飄揚的五星紅旗,奉孝同的内心既開心又激動:“天安門廣場比50多年前大了不少,長安街也變得更寬更漂亮了。”

毛主席紀念堂的遊客可謂是絡繹不絕,通常排隊要一個小時左右,不過從業人員在提前得知奉孝同老人要來時,特地為他安排了綠色通道。

就這樣,奉孝同很快便進入了毛主席紀念堂,看着三米多高的漢白玉毛主席坐像,他瞬間紅了眼眶,送上三束菊花之後,挺直腰闆,敬了個标準的軍禮。

瞻仰廳的水晶棺内安放着毛主席的遺體,他身着灰色軍裝,覆寫鮮紅黨旗,當時的奉孝同難掩悲傷情緒,哽咽地喊了聲:“毛主席。”

随後他便哭到說不出話來,大家見狀都十分感動,紛紛過來扶着奉孝同,并在一旁輕聲安慰,過了好一會兒,他的情緒才逐漸穩定下來,并對着毛主席的遺體,深深地鞠了三躬,再次敬了一個标準的軍禮後,才在家人的陪同下,依依不舍的離開。

奉孝同的這次北京之行,終于完成了自己的心願,在這之後,不少愛心人士都會常常給他送去關心,而這位飽經風霜的抗美援朝老戰士,也總是感動的熱淚盈眶。

在毛主席身邊工作的那五年,是奉孝同最珍貴的回憶,而對于毛主席的教誨,他也一直銘記在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