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为什么孩子会存在个体成长差异?

为什么孩子会存在个体成长差异?

育邻梦

网友提问:差生是因为懒惰,笨吗?

回复:学习成长缓慢的孩子绝不简单等于笨或者懒惰。

生命,被赋予了繁殖能力+生长周期+小部分损伤自愈功能的自然物质组合形态。植物从自然物质中吸纳可溶于水的微矿物质结合光合作用生产生命养料、动物直接或间接以植物为食、微生物寄宿在植物或动物体内......自然物质世界中,所有生命个体的综合生存都必须降生之后被动适应、主动索取。人类是自然生命体系中智商最高、成长发育最慢、综合成长可塑性最强的社群性胎生哺乳动物。

《道德经》:“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chú)狗。”天地看待万物都是一样的,不会对谁特别好,也不会对谁特别坏,一切随其自然发展。采集植物果实充饥、偶尔捕获其它动物“打牙祭”、风餐露宿&茹毛饮血......自然造物主并没有差异化对待任何生命族群,人类原始祖先的生活方式和今天的野生动物几乎没什么两样,全都完全依赖“自然生态食物链”维持生存。同样,人类个体生命之初的综合生存差异也微乎其微。

不能独立控制自己的身躯、没有任何独立生存思维意识、基本生存养料补给全靠被帮助获得......刚出生的人类孩子除体重、毛发、样貌等稍有差别外,其他综合生存技能几乎完全一模一样。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出生时几乎完全相同的孩子,长着长着就产生了越来越明显的个体差异了呢?

一、生理基因遗传差异被成长放大

《礼记·经解》:“《易》曰:‘君子慎始,差若毫厘,缪以千里。’”指开始时虽然相差很微小,结果会造成很大的错误;爱迪生说:天才是1%的灵感,加上99%的汗水,但那1%的灵感才是最重要的。自然造物之时,的确未特殊照顾谁。但是,自然也并没有将任何两个同类生命造成完全一模一样,即使哺乳动物中的同卵多胞胎也会因为成长个体差异被放大。

为什么孩子会存在个体成长差异?

成长放大个体差异

二、受成长环境的影响

《师说》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师者,传道、受业、解惑。教育就是家长和老师使用人类社会已知成熟的社会文明成果,通过要义讲解+行为示范+实践引导等行为实践、赋予孩子们独立自主生存能力的综合行为艺术,教育在孩子的人生成长旅途中的角色如同智慧导游,引导辅助孩子们全面&快速感知世界、融入世界。因此,出生在中国的孩子讲汉语+写方块字+使用筷子、出生在英国的孩子讲英语+写ABC+使用刀叉、出生在印度的孩子讲印地语+写 +吃手抓饭......

三、孩子的主动探索模仿能力

人们常以“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说明老师在个人学习成长旅途中只能起到示范引领作用,学业或技艺上的钻研、提高还得依靠每个人自觉的努力。因此,现实社会生活中,同一个老师几乎不可能教出两个完全相同的学生,譬如孔子的学生多达数千人,而真正学有所成的不过十人左右;现代大班制教学模式下,真正处于学习第一梯队的绝不会高于20%。

同样的内容,有的孩子容易学会、有的孩子总是难以学透;同样的运动,有的孩子一看就能做、有的孩子却需要很长时间练习;同一个孩子,有的语言能力强&逻辑差、有的逻辑能力强&运动能力弱、有的善于动手实操&言语表达能力欠佳......主动探索模仿能力是人类高智商的基础,亦是人类个体成长差异的源头。

四、被成长监督情况

《三字经》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

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

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

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

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

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

......

《增广贤文》:“慈不掌兵,义不掌财。”慈不掌兵,意思是过于仁慈的人是不适合带兵打仗的。因为,带兵打仗肯定是会有伤亡,仁慈之人必然优柔寡断、不利于战场上随机应变;义不掌财,意思是过于讲义气的人不适合掌管财务。因为,讲哥们儿义气的人往往容易因讲个人情面而被迫损害集体利益。同样,作为人类社会文明生活中的综合行为艺术,教育工作的核心价值就在对孩子的日常成长行为进行综合督导。

懒惰是自然动物生命的天性,对于非基本生理需求,没有人会积极主动完成,比如没有生活压力,成年人不会主动继续学习。同样,如果没有作息时间要求、没有相对明确的学习任务要求,几乎没有孩子会主动学习看不见即时收益的文化课程学习。因此,我们不难看见,越是基础教育,老师管理课堂纪律所耗费的时间越多;孩子越小,贪玩儿的本性越突出、系统学习文化知识越离不开被监督。

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自然生命的成长受诸多综合因素共同作用。同样,作为综合智商最高的社群性哺乳动物,人类个体成长发育亦受多重因素共同影响,比如生理基因遗传、生长环境、受教育环境等等。所以,学习成长缓慢的孩子绝不简单等于笨或者懒惰。

为什么孩子会存在个体成长差异?

育邻人的使命:成为孩子成长路上的陪练和顾问。

育邻人愿景:让天下没有难育的小、没有难养的老。

孩子的成长如同百年大树,需要经历风雨。对于父母来说,需要您有足够的耐心加以陪伴。陪伴孩子需要用心,陪伴不止是看护。在很多人为陪伴孩子而选择回家时,我选择来北京做一项陪伴更多孩子的事业——育邻人:以邻里友善带动社会和谐,推进社会德育教化,促进每个人健康快乐成长。探索一套以邻里互助方式化解“独生子女症+隔代教育”难题的公益、普惠性教育事业,与家长一起“量身定制”孩子的成长计划,为孩子们提供游戏、合作、共享成长空间......即社区邻里教育服务生态圈。

为什么孩子会存在个体成长差异?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