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昱子。
来源:二孩妈妈进化论(ID:woyaoshengertai)
今天在二胎群里和大家吐槽傻儿子。
好几位群友欣慰地说:
“啊,原来不止我家(男孩)是这样啊!”
哈哈,可不就是吗?
吐槽起男孩来啊,妈妈们的共同语言可是如汪洋大海一般辽阔!

再说说之前的一件事吧。
有位妈妈惶恐地来找我,她的孩子马上要上小学了,是个男孩,八月份出生。
孩子入学地的升学年龄是以8月31日来划界的,这就意味着,这个孩子入学之后,必然是全班最小之列。
旁人看来,多幸运啊!卡着年龄限制入学,不用多读一年大班。
但在妈妈看来,焦虑却远远多于幸运感,她眉头紧锁,倾吐自己的忧虑:
“这么小,万一跟不上怎么办啊?”
“我认识几个一起入学的孩子,别人看上去都很懂事了,但我家这个,一看就是幼儿园的!”
“男孩更调皮,入学之后又跟不上,我很担心他的自信心……”
听着妈妈的话,我明白,她的每一寸焦虑。
因为我的孩子,也是这样的一个“小”孩子。
图文|昱子
我的孩子,也是一个入学年龄偏小的孩子。
拿到班级花名册的时候,我特地看了看孩子们的生日,全班44个孩子,我家的年龄位列倒数第五。
朋友善意地提醒我:“入学年龄小,你要提前给他学拼音、学汉字,要不入学跟不上哦!”
我笑笑,也没当回事。
我自己入学的时候,还比人小一年多呢,不也没耽搁啥嘛。
印象中唯一的“不足”,就是别人都在学前班学习了广播体操,而我只能跟着瞎比划,不知道下一个动作是什么。
这点“不足”,不至于影响大局吧?
我想。
可真等到新生入学,我才发现,我错了!
入学的第一个考验,是写字。
我家的娃,不仅小,还相当笨拙。
当多数孩子都能用工整、流利的笔迹写下自己的名字时,我家的,才笨拙地开始握笔,歪歪斜斜的名字,竟占据了半页纸之多。
班上举行了写名字的比赛,鼓励孩子们写好自己的名字。
结果,我家娃的作品,是外婆手把手握住,才“超常”完成的。
接下来的挑战,是写作业。
学校减负,作业真是少到不行,一页纸,每天的书写量,充其量也才二三十个字。
可就这几十个字,难坏了我家的“小”学生。
他左写,写错了。
右写,写歪了。
好几次,我实在受不了陪写作业的烦,下楼去跑步……但每一次,都遇见孩子的同班同学,人家早就完成了作业,在楼下骑自行车呢!
看着别人孩子骑着自行车、自由如飞,我的心,又好笑又好气
——啊,我家娃和别人的区别,就宛如骑车啊!
一边,早已卸下辅助轮,独立骑行,飞速前进
另一边,却还离不开辅助轮,骑得再费力,也阻力重重、缓速前进……
班上最优秀、最突出的学生,都是年纪偏大的。
而那几个年级最小的孩子呢?
我几乎可以一眼认出
——嘿,那个小不点儿,摇头晃脑没听课的那个
——吶,那个小矮个,啃铅笔头的那个
——咳,还有那个和自己说话的,傻笑的那个
他们,都是班上的“小”学生。
当然,也并不是小,就一定吊车尾。
也有个别聪明劲儿十足的……可惜,不是我家的。
于是,我开始忍不住地着急!
为什么别人写作业只用一会儿,你却要用两小时呢?
为什么别人写字工工整整,你却潦草不堪呢?
为什么?
为什么呀!
……
可想而知,我和孩子爆发了一次又一次的冲突!
在我的逼问下,他艰难地往前追赶,可他小小的身体,却总是未达前方,便败下阵来……
有一次,又是慢吞吞地写作业。
我双手叉腰、怒目而视,孩子转头看见我的眼神,脱口而出:
“我不喜欢写作业!”
“我不喜欢你这个妈妈!”
“你……”我恨得牙根痒,却拼命忍耐,不说出“我也不喜欢你”的话。
我们之间,陷入了冷战般的对峙,他恨恨地望向我,眼睛里的泪水不断涌来……终于,泪水突破了眼睛的限制,像瀑布一般,一下子倾斜在他脸庞上!
圆嘟嘟的泪珠子,滑过圆嘟嘟的脸蛋。
啪嗒!
滴碎在他歪歪扭扭的铅笔字上……
“妈妈,我不喜欢写作业。”
“妈妈,我不喜欢学校。”
孩子絮絮叨叨,如祥林嫂一般。
我看着他……孩子呀,你此时此刻的感受,难道是……痛苦!
突然间,一个声音在我的耳后响起。
那是在我家短暂作客的姨妈。
“昱子,他才六岁。”
“你再想他长大,他毕竟还只是六岁。”
我转头,姨妈一脸平静:“孩子,毕竟是孩子。”
……
孩子,毕竟是孩子?
是啊,我追问了这么多“你为什么不能”,为什么却没有问一句,“他凭什么能”呢?
孩子,毕竟是孩子!
他有自己成长的规律、生长的特点,在每一个年龄段,他获得一些新的技能、到达一些新的里程碑,可这并不意味着,他可以一夜成人,抵达所有成人期望的里程碑啊!
“为什么,你做不到?”
我反复追问孩子这个问题。
可实际却是,做不到,就是做不到。
不是孩子做不到,而是成人,为什么做不到理解孩子呢?
我们期待的成长,是一帆风顺、昂扬向上的。
但实际的成长,却很可能是一波三折、曲线前进的!
关于成长的真相,不过是两点:
第一、阶段性:
成长,从不是一蹴而就。
它不过是从一个阶段,到下一个阶段。
每个阶段有不同的特点,难以逆转,也难以拔苗助长。
第二、累积性:
成长,是从量变到质变。
我们不过是在时间的流逝中,一天复一天,成长、积淀……
我,太执着于孩子的“小”了,才会忘记
——再大的孩子,也曾经小过,再小的孩子,也会一天天长大!
孩子,毕竟是孩子呀。
他需要时间学爬、学走、学说话,他需要时间,从牙牙学语到背上书包。他的每一个成长阶段,都无可逾越,他的每一步成长步伐,都需要时间
龙应台在《孩子你慢慢来》中写了一件事。
她在花店买花,一个小男孩给花绑蝴蝶结,动作太慢,被祖母催促。
而龙应台写道:
“我,坐在斜阳浅照的石阶上,望着这个眼睛清亮的小孩专心地做一件事。”
“是的,我愿意等上一辈子的时间,让他从从容容地把这个蝴蝶结扎好。用他五岁的手指。”
“孩子你慢慢来,慢慢来。”
……
我,也该慢慢来。
我们,都该慢慢来。
慢下来,我的小学生,却变快了起来。
到一年级下学期,他写字已经快了不少。
作业也不用花上那么多的时间。
他花很多时间研究自己感兴趣的事情。
历史。
科学。
数学。
他还是笨笨的,远远够不上聪明。
他还是慢慢的,远远比不上别人。
但他不再哭着说,不喜欢学校,不喜欢上学。
因为他“不喜欢的妈妈”,又重新被他喜欢了。
我不再被追问“你为什么不会”,相反,会帮他搞清楚为什么做错了、怎样才会对?
慢慢的,没关系。
只要我们一直慢慢往前,总会到达更远的地方!
所以,我对朋友实话实说。
如果你有一个“小”学生,或者一个“慢”孩子。
那你的担忧,可能都会成真。
但你的担忧,未必然那么可怕!
因为成长,不是一开始就领先,而是一直在往前。
请尊重他的“慢”,别催他超越年龄的快。
请呵护他的“小”,别催他一夜去长大。
慢慢陪他走一程吧。
你会看到:
“小”的,会长大。
“慢”的,也会走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