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承认自己是垃圾的孩子,该有多绝望?

作者:慢热的喜(爸妈精读作者)

进化妈:父母不吝啬自己的同理心,孩子才能滋生内心的力量,将这种力量融入骨血,朝着更好的方向成长。

知乎上看到一位家长的求助:“骂孩子时,孩子只会回答:“没关系,我就是垃圾”,不会激烈反驳,这体现了孩子什么心理?”

家长还提到,自己经常训斥孩子各种不好,学习不如别人,做事小气等等。

承认自己是垃圾的孩子,该有多绝望?

评论区的网友也被这位家长的轻描淡写给激怒到了:父母不懂教育,把孩子逼到灰心丧气的地步,还反过来问孩子什么心理?

就好像一个庸医把病人搞得奄奄一息,还反问病情怎么会这样?

多么精准的吐槽,当孩子开始自毁,父母却仍不反思自己,一个劲儿找孩子的问题,那个承认自己是垃圾的孩子,该有多绝望?

国际亲子专家阿黛尔·法伯说过这样一句话:

永远不要低估了你的话对一个孩子一生的影响力。

语言虽对身体无害,但对心理和情绪健康却极其有害。

承认自己是垃圾的孩子,该有多绝望?
承认自己是垃圾的孩子,该有多绝望?

孩子不会反驳,因为家长从没给孩子开口的机会

网友@我爱烧猪肉 分享过这样一个故事。

很小的时候,我妈怕我会感冒,所以帮我洗澡的时候,会用很烫很烫的热水。

每次打好水,她都会用手试试水温,再把我放进澡盆里。

对于皮肤娇嫩、大半个身体都要泡在水里的幼儿来说,那个水温真心恼火,烫得身上怪疼的。

我不止一次地跟我妈抗议:“水太烫了。”

我妈却始终无动于衷,每次都说:“我觉得一点都不烫啊,没事,洗着洗着就凉了。”

次数多了,我就觉得说了也没用,说了也白说,只觉得洗澡真是件痛苦的事。

有一次,我被烫崩溃了,嚎啕大哭。

我妈懵了,连忙问我怎么了。

我哭着说:“洗澡水太、烫、了!”

我妈这才一边说:“你怎么不早说!”

一边给我兑凉水。

家长有时候会不理解小孩子的一些异常表现,不明白他们为什么会那样,怪他们不愿意跟自己沟通。

承认自己是垃圾的孩子,该有多绝望?

怎么没沟通,我说过很多次了,洗澡水很烫啊!

和父母沟通都能让一个孩子如此绝望,更不要说是父母批评孩子时,孩子的反驳了。

心理学上有个著名的习得性无助实验:

把小狗关起来电击,因为在笼子里所以小狗完全没办法躲开。

一开始小狗还试着摆脱被电击的困境,可太多次躲不开后就慢慢放弃了,这时哪怕把笼子撤去再电它,狗也不会躲开了,只会一边惨叫一边颤抖。

承认自己是垃圾的孩子,该有多绝望?

不愿反驳的孩子,就像实验中的小狗,因为即便反抗也逃不出点击的牢笼,次数多了,就慢慢放弃了。

很多家长习惯凭借自己的感觉、理解,对孩子的言行作出判断,笃定自己,不接受孩子的反驳,也从不听孩子解释。

这样就会让孩子陷入习得性无助的循环,反正父母也只相信自己的感觉,只凭自己的判断,解释也不听,沟通也起不到沟通的作用,反驳也只会带来更激烈的争吵,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久而久之形成一个习惯,面对父母,孩子不说、不解释、不反驳。

主持人白岩松就曾说:中国教育现状最大的问题不是学校和社会,而是家长的再提升。

孩子身上有问题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父母的自以为是。

孩子不说,是因为父母压根没给他们开口的机会,不反驳,是因为孩子明确地知道,反驳也不过是无意义的挣扎。

承认自己是垃圾的孩子,该有多绝望?
承认自己是垃圾的孩子,该有多绝望?

不反驳,是一个孩子自我pua的开始

孩子不反驳,并不是一件好事。

父母骂孩子,孩子并不会停止爱父母,但却会停止爱自己。

在英国国民级心理学书籍《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中,有这样一则关于婴幼儿时期的寓言:

想象在一个很小的星球上只住着三个人:你和其他两个人。

那两个人的身高比你高一倍还多,所有的事情你都要完完全全依赖他们,不光是吃喝,你的情感需求都得靠他们来满足。

他们通常都对你很好,你也用爱来回应他们,但有时候他们会对你生气,这让你感到害怕和不快,他们高大且有力,所以你感到很无助。

并且不幸的是这个环境没法逃离,所以你只能忍受这个状况,同时学习如何尽你所能的去应对。

对于父母的批评和不好的对待,幼年时期的孩子其实是不会通过逻辑思考,制定计划来应对父母的行为的。

但他们会从经验中学习,而学习到的是一种生存的策略,并发展出一套行为来应对父母和其他人。

承认自己是垃圾的孩子,该有多绝望?

也就是说,每一个小孩子都必须学习如何调整他的基本行为,来应对他所处的初始状况。

这些调整就像原子核一样,以后所有的行为都围绕着这个核心形成和发展,而这些最早期的经历塑造了人格的雏形,所以孩子无法否认,也无法忘记。

当孩子的自尊心被刺激到一定程度之后,自毁反倒成了另一种自保模式了,这种模式就是从以往经验中学习到的策略。

比起激烈反驳的孩子,那些放弃反驳的孩子其实更让人担心。

《自我觉醒,给孩子最好的原生家庭》一书中,就曾提到:

父母对孩子的苛责,伤人的态度、偏见,以及不合理的期待,都会内化在孩子的自尊感中从而形成一套反自我的内在声音,让孩子变得自我攻击。

孩子其实清楚父母要什么期待什么,如果不按照父母的想法来,他们还有100种沟通的技巧在等着自己,所以最省事的做法就是不反驳,表面上认同父母。

孩子虽然嘴上不会反驳,但内心会开始自我pua。

自我pua者的行为表现有:

常有不配感,有好事发生就会立即想到坏事何时临近面对,夸奖会搜索出自己各种不好来抵消别人的夸赞,习惯性轻视自己,无休止地自我否定,自我厌恶。

承认自己是垃圾的孩子,该有多绝望?

我身边就有这样一个朋友,她发现,原来自己很多时候都在自我pua,而这和她小时候的经历有很大关系:

从小他妈妈就会经常对着他说:你怎么这么矮,一点也没遗传我和你爸;你为什么表现得这么奇怪?你为什么要走那条路?

孩子会倾向于相信父母说的任何话,他也逐步认同了自己很奇怪这个事实。

不管做什么事,他都畏首畏尾,觉得自己真的有问题,即使成年之后也是如此,会被其他人嘲笑他的不适和恐惧所困住,很难做自己。

父母言语上的批评,孩子可以选择不反驳,但不代表贬损和斥责带来的打击和伤害会消失。

这些阴影,很可能会一直贯穿岁月,永远定格在孩子的生命里。

承认自己是垃圾的孩子,该有多绝望?
承认自己是垃圾的孩子,该有多绝望?

同理心,是父母给孩子最珍贵的礼物

很多父母常常苦恼:为什么说了这么多次孩子还是不会听?不会改?

其实,那些不听话不愿改的孩子,大多是不被理解的孩子。

知乎上一位网友分享自己青春期的经历,他说特别感谢自己的爸爸。

因为学习比较吃力,所以他表现出严重的厌学。

每次老师找他谈话,他只会觉得很烦,特别想顶撞老师;一回家,妈妈抱怨他不懂事,学习又差,他就容易发火,好几次都装病赖在家里不出门。

后来,爸爸知道跟他说什么都没用,就特地请了一个月的假,专门在家里陪他。

不讲道理,也不劝他去上学,每天找他下棋,出去散步逛街,只字不提他的问题。

神奇的是,一个多月后,他突然开窍了,意识到不读书不行,便主动提出要去上学。

正是那段经历,父母对他的态度变得很温和,有事情会先问他的意见,最后他选了自己喜欢的专业,后来成为了一名出色的宠物医生。

承认自己是垃圾的孩子,该有多绝望?

美国心理学家卡尔·罗杰斯认为,父母无条件地积极关注,孩子才能成为一个有健全人格的人。

真正有格局的父母,不会要求孩子听话,相反,他们都具有同理心。

我们试着把自己放在孩子处在的环境中,去感同身受孩子的想法。

在生活中,在工作上,我们出了错,会不会担心被批评和指责。

当孩子犯了错,我们也应该有同理心。

放低父母的姿态,蹲下来问问孩子,了解事情的来龙去脉,以及孩子的需求,这样的沟通才是有效的。

父母不吝啬自己的同理心,孩子才能滋生内心的力量,将这种力量融入骨血,朝着更好的方向成长。

作者简介:慢热的喜,富书专栏作者,文章:爸妈进化论,本文版权归富书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富书2018重磅推出新书《好好生活》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