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东山岛九仙山“靖海碑”重现新姿

在九仙山西面气象台大楼下过道右边,一块大石上镌刻着一方珍贵的明代“靖海碑”,它差不多有五百年历史了。几百年来,岁月侵蚀,风吹日晒,靖海碑长满苔藓,部分字迹模糊难辨。九仙山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每一处碑刻都蕴含着一段往事,是第一手历史资料,具有相当高的史料价值。

为进一步挖掘历史,保护文物,3月31日,铜陵文促会组织文史人士刘长国、刘文生对靖海碑进行保护性清理和描红。他们利用竹梯、铁架,爬高就低,清除藤蔓,仔细剔除尘垢,清洗岩壁,然后对大字描摹红漆,小字描摹青漆。经过三天苦干,完成了“靖海碑”石刻的清理和描红工作,使九仙山靖海碑重现新姿。几年来,刘长国、刘文生二位先生积累了许多石刻清理和描红的经验,先后完成了古嵝山、九仙山及东山抗战献机纪念碑、东山抗战阵亡烈士陵园、明德宫等多处摩崖石刻及碑文的清理和描红。

东山岛九仙山“靖海碑”重现新姿
东山岛九仙山“靖海碑”重现新姿

“靖海碑”的碑高、碑文的字体、排行、字数、字径,在陈立群、王君艳《东山历代石刻》一书中已有详细记载。碑文为楷书,直行5行,碑首“大明”两字横排,全文共108字。碑高3米,宽1.2米。“大明”两字字径12厘米,中间竖书大字“把总泉挥使王公靖海碑”每字高27厘米,宽23.5厘米,左右两边竖书小字字径均9厘米。

此碑立于嘉靖三十四(乙卯)年(1555)十二月初一,石刻全文如下:

东山岛九仙山“靖海碑”重现新姿

大明

把总泉挥使王公靖海碑

公讳鏊,字器之,号肖厓,累登武科,当道拔以总铜寨,其谋略之建画,其政令之修明,井然不可及焉,余可知也,故刻石以识之。

嘉靖乙卯年腊月朔,守备玄钟澳漳州卫指挥佥事顾乔岳、备倭指挥同知覃显宗、百户徐麟、汪梓、周福、刘钦、王章、罗清等仝立。

王鏊,时任铜山水寨把总。从“靖海”历史可知,王鏊不仅消灭了进犯玄钟的倭寇,而且在其任职期间多有惠政,“其谋略之建画(注:建树、谋划),其政令之修明,井然不可及焉,余可知也。”那个时期,铜山水寨的钦依把总是铜山的实际管理者,由于卫所官兵世袭,居民均为军籍,所以把军事和民政叠加在一起进行管理。

顾乔岳,明代怀远人。始祖成,洪武间,累功升指挥佥事。至达,调本卫。至娥,以全城功,升福建都指挥佥事,有传。乔岳以嘉靖间破贼功,升本卫指挥同知。子臬,袭升福建中路参将。(据万历《漳州府志》卷23兵纪上· 明·历官·指挥佥事载)该碑即是顾乔岳协同备倭指挥同知覃显宗、百户徐麟、汪梓、周福、刘钦、王章、罗清等仝立。

来源 - 铜山古城

文图 - 刘长国 陈旭山 许培斌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