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沈华:从历史文化背景解读明代玉带板的艺术特征

(接上期)

一、明代历史文化发展过程和背景

朱元璋的理想帝国开始创立时期,也是以酷刑和联代举报的方式打击贪官污吏,只不过这样的惩治效果并不明显,却造成君臣的隔阂与更加疏远的距离,当朱元璋于公元一三九八年逝世的时侯,原定的太子已经早先步入黄泉,按照传位于长裔的办法,皇位直接由皇太孙朱允炆继承。

可惜这位皇孙完全没有任何的政治经历,虽然也明显地感觉到势单力薄的压力,却想依仗着皇位的职权将兵权收回到自己的手中,想通过削藩的手段削弱各藩王的势力,果不其然,驻守在北方的燕王朱棣在一年后反叛,他以“清君侧”为名,经过3年的内战之后,取代了侄儿的位置,至于朱允炆的尸体,一直也没有下落,有各种各样的传言,有说是在宫殿里失火时丧生,也有说逃到了南洋某地。

沈华:从历史文化背景解读明代玉带板的艺术特征

朱棣夺位之后,号称明成祖,改弦更张,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号称是拨乱反正,将他父亲朱元璋原来制定的所有方针政策彻底推翻。

另一方面,他在南京为父皇朱元璋和马皇后专门兴建了大报恩寺,这次去南京还专程参观了这座遗址,上图的琉璃瓦都是此寺院的遗物,可见当时的规模和奢华。

明代是距今600年前最后的一个汉人朝廷,朱棣又是在刀枪剑雨中成长起来的,有着丰富的战斗经验和广大的心胸目标,他心中还是有着恢复汉唐盛世的雄心壮志,即使在国力还没有彻底恢复的情况下,他即不顾朱元璋的遗命,率军进兵安南。有人将此役解读为追寻朱允炆的延续,但是从朱棣的性情分析,这样的可能性并不大。

安南作为前朝的附属国,一直是向中原政府纳贡和称臣的,只不过到了蒙元无暇顾及之时,才趁机独立出去,与征战多年的明军无法抗衡,最初明军之行进极为顺利,很快征服了大半个疆域,朱棣乃将今日越南北部划置为中国的行省,只是后来越南人一看根本无法正面抗衡,便采取游击战术,化整为零,四处骚扰,中国远征军面临亚热带潮湿的气候环境,大多数士兵水土不服,上吐下泻,进退失所,加上与内地交通通讯困难,补给供应连续被阻,后勤供应不继,远征军的处境陷入胶着的对峙状态,迄朱棣于1424年逝世时,此状况仍未得到彻底的解决。

沈华:从历史文化背景解读明代玉带板的艺术特征

朱棣作为燕王驻扎在北方,对北方游牧民族的警惕也从未放松,他也不相信他父亲提出的不介入政策。将明代的皇位坐稳以后,他自己即亲率大军开始对窥视中原的蒙元属地进行征讨,他一生共讨伐蒙古五次,其中有两次甚至都渡过了今日蒙古共和国境内的克鲁伦河。

在朱棣之前,汉代有过对匈奴的征伐经历,但是从未有过一位在位的君主亲率大军如此劳师远征,而朱棣的征伐也绝不是做样子去的,北伐的部队每次大概有25万人左右。可见朱棣的雄心是想一劳永逸地解决北方边境的安全问题,我们现在看到的是长城,其中很重要的大规模修复和连接也都是在明代这个时期完成的,但是与游牧民族的矛盾却一直没有得到妥善的解决,在最后一次征伐蒙古远征南返途中,朱棣因病而死在今日内蒙的多伦诺尔附近。

沈华:从历史文化背景解读明代玉带板的艺术特征

朱棣还做了一件让后世引以为傲的事,就是在元大都的基础之上,重建明代的皇室宫廷与城垣,他于公元1421年将政府的政治中心移都北京,将南京称为“留都”;在他督导之下,经过12年整体建设,使用全国各地的能工巧匠达10万,劳工人数达百万之众,建好后的北京城垣高40英尺,周围14英里,成为中国历史文化当中最重要的一座恢宏的建筑。

傅作义也是为了让这座古城免受战火的洗礼,最后起义和平保存了这座古城的原貌。直到1962年因为要迎合城市的发展,疏畅市区的交通,这城墙才被拆除,城墙的遗址被一道环线所替代,在这座环线的两端,今日我们还可以看到的,只有前门和地安门,两座像堡垒式的建筑依然存在,上有碉楼数层,好像表彰着中国在历史上的生命活力,这座建筑自15世纪迄至今日,已在各种世事变乱之中经历了不少的风霜。

由于这座建筑的宏伟大气,在明代统治者被推翻时这座建筑被后继者延续使用并保存修复了起来,对比我们历史上常常提到的:大明宫、未央宫、长乐宫等等建筑,这座故宫是我们目前唯一可以看到并保存相对完整的大型皇家建筑,这既是一种幸运,也是一种无奈吧。

此外的建筑规模也超过以往历史上记载的各类宫殿,朱棣下令建造的宫殿的原称为紫禁城,后来被改为故宫,里面的建筑则全部保全完整,内有房舍9000间,以后又续有新添,到了清朝统治后,又进行了大规模的翻新改造,现有的故宫成了中国传统建筑最大规模的现物陈列。

沈华:从历史文化背景解读明代玉带板的艺术特征

除了以上这几件事情之外,朱棣还有一件事也是改变了朱元璋的管理方法,就是把蒙古人创建的南北大运河,朱棣即位后也将之进行拓宽和清淤重造,将河道掘深,又增加筑闸坝以增进其效率,它所带来的效果就是南北交通的通畅对提升北方经济的发展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

二、明代文化特征和艺术特征

在玉器的制造和发展上,因为南北交通的便利,对玉器的制作和普及带来了更大的影响,也为玉器在官场上的普及起到了促进作用,朱棣即位后,一反其父朱元璋对贪官污吏的酷政手段,将玉德品行作为官场为人之道,由此而兴起的玉带是官场礼服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在官服配置上达到了使用最广、规定最严的地步。

沈华:从历史文化背景解读明代玉带板的艺术特征

将玉质的带板用于官服,并不是明人所创,是从唐代开始实行,只不过到了明代,发展到辉煌的顶峰,出土的数量众多,款式较为统一,用料考究,雕琢精致,并形成了一定的规范。

今天我们也从考古实物中找到这样的一条玉带,作为文章的实物说明,就是1970年10月,由南京市文管会在南京中央门外一小土山南麓挖掘的汪兴祖墓葬,里面出土的玉带。

这条玉带是迄今出土最早的明代玉带,尚无定制,结构与唐宋元时期的基本一致,云龙纹和环形扣尚存宋元风格,是元明交替时的典型作品。

沈华:从历史文化背景解读明代玉带板的艺术特征

多层镂空透雕技艺达到了较高的水平,并且,白玉在金托的映衬下更显富丽,突出了游龙戏珠和灵芝祥云的艺术表现力。

明中晚期的玉带发生了变化,镂空透雕技法不再分层次,多采用“花下压花”的镂雕技艺,主纹和地纹不再出现叠压交错的现象。

三、明代早期玉带饰基本特征

汪兴祖是随着朱元璋征战四方的功臣,他的墓葬应该是洪武四年埋葬的,墓出土了一条明代初期的特殊玉带,共14块,有铊尾和镑两种形式,銙又分为葵瓣形、葵瓣带环形和半月形三种,由色泽纯正、洁白如凝脂的新疆和田白玉制成,具有典型的明代早期玉器琢磨特点。

每块玉带板均中心隆起,边缘以优美的曲折线构成边框。

沈华:从历史文化背景解读明代玉带板的艺术特征

镶有金托并包裹在玉带板正面边缘,形成一条窄窄的细金边,线条圆润流畅,宽窄如一,衬托出玉带的精美。

每块玉带板,各自形成一个完整的图案,或作游龙戏珠,或作朵云。

整条玉带以游龙戏珠纹为主题纹饰,以单朵祥云纹为辅助纹饰。

沈华:从历史文化背景解读明代玉带板的艺术特征

四、明代早期玉带饰的鉴赏要点

作为主题的游龙戏珠纹分三个层次,以五爪龙为整个图案的中心,聚焦于中央的龙首上,龙身、首、肘相互叠压,周围空间缀以灵芝形飘拂状朵云纹作衬垫,龙身似翻腾游动于层云之间,若隐若现,突出表现了游龙戏珠的艺术主题。

并且准确刻画龙的细部,尽显龙的威猛神态,这也是明代早期玉雕龙纹的典型特征。

在纹饰处理上,构图新颖,布局谨严。

沈华:从历史文化背景解读明代玉带板的艺术特征

既注重整体效果,又讲究左右对称。

层次叠起,丰富繁缛,立体感强。

制作上采用留有宋元琢玉遗风的多层镂空透雕技法,雕镂精巧细腻,表面琢磨精致。

在我免费推广的文字专栏系列下方,还有专门的鉴定方法介绍课程,如果您觉得我的文字对你从历史文化的角度,学习玉器的鉴定有很大的帮助,可以点击下方的链接课程,不仅有各种鉴定识别的方法,还有如何利用自己的收藏,实现以藏养藏的梦想,50堂课程,只需要转发订阅成功,还可以分享50%的培训费用,看看其他学员的好评和课程的目录,还不赶快动动手指,跟我们一起行动起来吧。

继续阅读